APP下载

地球运动的多视角图解技巧分析

2016-10-21汪东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折线纬度图解

【摘 要】通过多个视角中心,对不同视角地球光照图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经过研究发现,多少下的地球光照图具有新型的图式和较强的立体感;通过图解可以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地理信息,在对地理规律进行图解的过程,实际是地球运行规律的再现过程,这样的过程非常可以帮助培养更好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光照侧视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视角下的地球光照图进行解析了解,从而更好的强化自身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读图和析图、用图的能力。

【关键词】地球运动;多视角;地理规律

根据现有的课改要求,教学重点不单单是完成教材知识的掌握,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球运动相关是重要的学习知识点;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的知识面较广泛,对空间概念和抽象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空间现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多视角对地球光照运动进行分析理解,有利于培养自身的视觉思维角度,进而更好地完成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1]。

1多视角下地球光照图

1.1赤道中心侧视图

如图1所示,以O1,O2,A1和A2为中心的侧视图,从赤道为中心观察地球的光照情况,在图中O1,O2,分别是赤道与晨线、昏线的交点,分别表示日出与日落,而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两点位置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

图1中的b和c是以赤道的昼弧和夜弧为中点的侧视图,A1为昼弧的中点,也就是说A1为白天的中间时刻即正午12点,相对应的A2为夜弧的中点,所以为夜间的0点; 由于图片的视角不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昼夜范围的差异。在图b中,夜间范围明显大于白昼范围,c则是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在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的过程,即是对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1.2极点俯视图

对图1中的f的理解可以从“三点一线”为切入点,“三点一线”为:晨点O1,昏点O2,切点C1或D1,和晨昏线;其中三点是固定已知的,对于晨昏线的判定,通常先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确定切点也就是晨昏线的分界点,最后沿着地球的自转方向,根据昼夜之间的过度情况,进行最终判定。

1.3斜俯视图

地球光照图会根据观察的中心不同而有所变化,从而生成多角度视图,为思考和理解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图1中的g和j两个视角图的中心较为特殊,可以很明显看出其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昼夜范围大小和经纬线的投影变形。g视图的视角中心在太阳的直射点B1上,则在这一范围内全都是白昼,在h图视角中心在B2上,其范围全为黑夜;而i与j两图的视角中心分别是极昼极夜的切点,所以两者的白昼黑夜范围相同。

2地理规律的有效图解

地球自身的运动会影响着昼长和夜长,太阳直射点年内回归运动引起全球各地的昼长及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随之变化着,主要为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变化,结合变化的规律建立起相应的个体理解;单纯的文字理论很难让人透彻地理解这一概念和现象,图2-5为昼长、中午太阳高度在纬度变化、不同纬度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的同时随之变化的图解效果[2]。文字理论结合图解分析,有效直观地理解地理规律,对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1昼长时空变化

在图2中,五条线代表着五个日期内因纬度变化而昼长随之变化的成像效果,根据折线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一知识点。图中折线a的斜率为0,表示着各地的昼与夜长度是相等的,也被成为两分节气;在b线的两个经纬度范围内出现了极夜和极昼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出折线b为夏至日,也就是北半球的节气;c呈现的特点,明显与b相反,则c为冬至日;另外折线d中,北极点附近地区的昼长均为0h,也就是极夜分布的范围,表明为北半球夏半年,e与d相反,呈现出冬半年。

2.2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

在图4中,五条折线代表了不同日期H大小极值在纬度变化的同时随之改变,H的数值大小成为判断日期的重要依据。在五条线中,H的极大值均为90°,可以表明该点所在纬度当天正午被太阳直射,同时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进而推断出当天日期等规律。

图5中,四条折线表示着不同纬度H大小的年内变化,与之前的分析关键点相同,每条折线的极值点成为图解分析的重点因素;其中折线a表现出两分日H达到90°,这样的图解现象说明两分日被太阳直射,也就是赤道;折线b只有在夏至日H达到90°,这表明纬度所在当地正午被太阳垂直照射,为23°26'N;针对图片中各个视角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更加形象的對地球运动的规律进行理解和学习,为自身地理知识的掌握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3结语

根据现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不同是视角下地球的光照图进行多角度的解析与理解,观察出地球运动的规律,从而起到提高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目的。经相关研究发现,多视角下的地球光照图,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空间立体感更强烈,有利于地球空间概念的额构建,对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更好的锻炼作用。对地理知识进行图解分析,丰富且形象,不同于纯文字的理论带来的模糊不定感,使得抽象的时间、空间知识形象且具体地呈现于人眼前,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在对地理规律的图解过程,可以在初步了解地球运动的基础上更加深化对其意义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群山.多视角图解地球运动[J].高师理科学刊,2015(8):50-52.

[2]陈立新.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的分析与应用技巧[J].地理教学,2012(13):25.

作者简介:

汪东瑞,安徽芜湖人,大学本科,毕业学校:安徽师范大学,职称:中二。

猜你喜欢

折线纬度图解
五分钟教你读懂疫情分析报告
纬度
折线
折线图案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图解天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