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综述

2016-10-21姜雪付欣周田田李应子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标准

姜雪 付欣 周田田 李应子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正处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关键时期,而课程标准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从课程标准的概念出发,本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历史沿革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实施建议,为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的背景及价值

(一)相关概念界定

“课程标准”即衡量与课程有关的事、物的准则,如衡量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用教材等的准则。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课程标准”被解释为:“规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文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一般不使用课程标准这一名词,而分别使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然而,无论是中小学的分科课程标准,还是现行大学的教学大纲,都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们所规定的内容过于概括和笼统,满足不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需要。[1]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性,即依托于职业特性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其对知识、技能、态度、学习结果等各方面的描述中应是可评价和可实现的。[2]建设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它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评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写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的重要前提。本文对之前有关职教课程标准的文献进行简要慨括总结、分析和综述,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的检索情况

笔者以“课程标准”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得到102,251篇检索结果。从检索结果来看,国内对课程标准的研究自2002年之后有了明显的飞跃!

在该检索结果上加入“职业”检索词后检索则仅有42,939篇论文,其中31,258篇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师的课程标准的研究,其余是面向职业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或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探讨。而加入“高职”检索词后则有 33,519篇,其中面向高职课程标准理论方面的探讨有23,185 篇,其余是面向专业和课程的实践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课程标准的真正关注始于2007年。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内涵的演变历程

国内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探讨开始于2002年,如丁容仪等人在《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根据本门课的课程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可分为内容标准和考核标准,内容标准是对一门课的定位、目标与任务、内容与体系、组织与实施提出的具体要求;考核标准则是对该门课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标准。

有人认为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是重要的课程文件。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手段。[3]

鲍洁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课程标准的内涵,她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系统内一系列活动的状态、过程或结果进行规范和指导,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方法、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文件等。

赵志群认为,课程标准是对一门科目课程结束后的学习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工作评价和考试考核的依据。

该课程标准的描述更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实际。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指导文件,其内涵不只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的设计,还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其含义直接指向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指向了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四、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现状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展状况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早,其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也较成熟,下面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为例。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理论课程教学由职业学校负责实施,实践课程由企业负责。联邦政府1996年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各个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构成德国职业学校的理论课程教学标准,学生考试合格后可获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实践课程体系由培训企业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2005年实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条例》、《职业教育框架计划》以及培训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考试由各行业协会统一进行,合格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

美国的学术标准(即课程标准)在逻辑上起源于美国的6项全国教育目标,在1994年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又扩展为8项。1999年通过《2000年目标法案》,规定了职业教育应设置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按照该法案,美国政府设立了“全国标准委员会”、“国家职教课程中心”和联邦一级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以此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5]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20世纪 90年代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资格框架”、“澳大利亚认证框架”、“培训包”以及“新学徒系统”等一系列全国统一的认证系统和资格认可标准。政府规定,由行业根据“国家资格框架”制定本行业的“培训包”及本行业不同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由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培训框架进行监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主要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培训包是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制定的本行業具体能力目标,与行业紧密联系。[6]

英国的职业教育涉及行业协会、颁证机构、学校和培训机构三大环节,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课程标准由颁证机构 制定,包括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大纲( 含评估标准) 两方面。行业协会制订职业标准,根据职业标准,由领域专家和课程专家确定英国BTEC课程模块,包括核心模块和选修模块,以能力为中心,一方面和行业协会的职业标准相关联,另一方面提供满足这些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潜在知识,并开发准备工作的实践技能。课程考核注重过程。[7]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建设比较欠缺。整体上只有单项的、不统一的一些标准,缺乏国家统一的、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学校层面的课程标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同一地区、同一专业、同样的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不同,或者同样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不同。且在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脱离职业实际和市场现状,生搬硬套,违背了工学结合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先选定教材后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和教材关系错位。[8]目前,只有少数开办高职的院校,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自行研制并实行了较好的课程标准。这些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规范作用。

我国国家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迄今有两个文件。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从宏观上规定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划分、名称、所属职业技术门类。2012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出版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期能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规范专业设置起到规范作用。

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缺失及原因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缺失

1.从整体上与课程有关的标准来看,除了专业指導性目录是国家统一的标准外,鲜有其他国家层面的统一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的一些要求,都是个高职院校自行制定的,差异性比较大。

2.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来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动态的。所以,课程标准液应具有动态性。目前的课程标准开发,多以项目方式,由课题组来完成,这就往往使标准赶不上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得形势。

3.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定不能是随意从现有高职学院教学计划中归纳完成,更不能是研究人员想象而成。课程的设置应来自与职业分析与要求,否则还是会落入学科系统化的窠臼。可以说,专业设置标准中,尚没有完全遵守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和从职业出发设置课程的基本原则。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很大,遍及全国各地。但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高职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性,与职业的紧密结合性,使高职的课程也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的需要。而没有依据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给出必将把各地同一专业限死在同一规定的课程下,无法满足不同的地方需求。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缺失产生的原因

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各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规律认识不深,观念陈旧。此外,课程是一个系统,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科目课程标准的建立或单项课程标准的建立,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课程的学科系统化倾向的。

六、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建议

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必须及时更新调整。教师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的热情和能力,对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要具有创造性的能力。

2.课程标准要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借鉴各行各业的技能标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上能达到相关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在职业技能上能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双重目标。

3.有了规范的课程标准,这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课程标准认真实施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进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认真做好课程评价工作,是课程标准建设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

结束语

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和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需要长期、大量、细致、严谨科学、与时俱进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充分反映教育目标,要兼容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核心技术的形成为主线,突出以社会需要的导向,通过各阶层的努力来加强高职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丁容仪,张恩祥,靳包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2]赵京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3,(6).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4]王亚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特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5]田凤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教育,2008,(4).

[6]邱国丹,黄雪英.试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的政府作用---论实质性政府干预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7]漆军,谢臣英,赵小平,余蔚荔,宋鸥.英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8]袁俊.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J].成人教育,2014,(4).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