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10-21刘涛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刘涛

摘要: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某些血清型的链球菌而发病。任何日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发病,尤其是在规模猪场中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完全封闭,通风较差,没有定期进行消毒和免疫注射,以及阉割操作不规范等都能够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散播,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给予重视。

关键词: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090-01

1 流行特点

该病属于我国二类动物疫病,是热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主要是C、D、L群3种分类株血清群比较流行,而国外主要是以R群Ⅱ型比较流行。但是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R群Ⅱ型引起的发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菌容易对抗菌素形成耐药性,如果长时间使用大量的抗菌素,尤其是长期通过添加在饲料中给药,导致该菌已经对普遍使用的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治疗难度。

由于该菌具有多种血清群,且抗原结构非常复杂,导致各地得到不同的分离株血清群。在我国,C群兽疫链球菌为疫苗株的活疫苗或者灭活苗是主要用于免疫该病的疫苗,但有可能不符合发病地区的流行株,是导致该病无法进行良好控制和预防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还没有将该病的免疫作为常规免疫,导致多数地方出现发病猪后才开始采取免疫接种,导致免疫效果较差,也是造成该病无法控制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猪通常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症状就突然发病,并在第二天早晨或者中午发生死亡,或者倒地无法站立,有白沫从口鼻流出,触摸时会发出大声的惊叫,体表皮肤全部呈蓝紫色,体温升高超过42℃,往往在12~20h内相继死亡。

急性型:病猪也是突然发病,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有所升高,达到40.8~42.4℃,大多数处于41.5~41.8℃,呈稽留热,结膜潮红,形成泪痕,鼻盘略有发红,但依旧比较湿润,有鼻液流出,发生便秘,排出小圆球形且硬结的粪便,如同羊粪一样,有时还会有一层黏膜附着在粪便表面。病猪被毛杂乱无光泽,全身不停发抖,若干小时内可见后躯乏力,出现后肢呈霹叉型交叉或者并拢在一起进行支撑,很难保持站立,甚至个别还会出现后躯麻痹,四肢无法协调运动,逐步强拘,甚至跛行的情况。对病猪进行人为躯赶或者触诊时,会发出大声尖叫。

3 剖检变化

患病死亡的猪只,尸体缓慢僵硬,体表苍白,部分皮肤没有发生出血或者呈紫色,四肢下端及腹下部分皮肤出现片状出血斑,呈紫红色,有带血浆的液体从鼻孔流出。对其进行剖检,发现喉头、支气管和气管内发生充血,且有红色和白色泡沫积聚在支气管内。全身淋巴结出现程度不同的肿胀,尤其是肺淋巴结发生肿胀并出血。肺部充血后明显水肿,且间质变宽,发生广泛出血。肝脏由于瘀血而变得肿大,色泽较浅,一般呈土黄色,质地变脆。脾脏轻度肿大,呈灰红色,表面存在点状出血,质地变脆。心内、外膜以及冠状沟、心耳出现不同数量出血斑,心室含有煤焦油样的血块。心包积液,呈淡黄色,左心肌呈索状出血,右心耳发生广泛性出血,冠状脂肪发生点状出血。肾脏及膀胱也发生充血,膀胱积蓄的尿液呈淡黄色或者略微混浊,黏膜上存在斑状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的血液、心脏、淋巴结、关节囊液等进行涂片,经过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单个、成对以及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大多数是成对排列。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肝脏、肺、脾脏以及淋巴结,分别于营养琼脂和肉汤内接种,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h培养,发现培养基上都生长细菌,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小菌落,表面光滑,湿润且富有黏性;肉汤培养基则明显变混浊。在无菌条件下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经过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大量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之后将该菌体接种在血平板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细菌能够快速生长,形成的菌落要比普通培养基中的增加大约1倍,且在菌落周围出现β型溶血环。

5 治疗

病猪通常是通过肌肉注射大剂量的头胞氨苄、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地塞咪松、青霉素、安乃近等进行治疗。病猪第一次用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7万U青霉素、7万U链霉素,还可注射10mL地塞咪松、30mL安乃近、20mL10%的磺胺嘧啶钠;第二次用药,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7万U青霉素、7万U链霉素,以及20mL地塞咪松、5mL安乃近、20mL20%磺胺嘧啶钠,通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病豬要加强饲养管理,对还能够采食的病猪增加饲喂多汁青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增效磺胺嘧啶钠片,注意首次用量较大,之后剂量减为一半,连续使用大约4天。病猪也可肌肉注射200~400万U青霉素G钾,4g维生素C,连续使用4天;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5~25mg头孢氨苄,每天2次,连续使用4天,同时每千克体重配合35mg新霉素,每天在饲料中添加2次进行饲喂;在饲料中添加0.2%的氧氟沙星,连续使用5~7天之后改成添加0.1%的复方新诺明,连续使用5天,通常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