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制作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2016-10-21高俊

江苏陶瓷 2016年1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美学

高俊

摘 要 本文就紫砂壶制作中经常涉及的美学理念,点、线、面结构,造型构成三个理论问题加以阐述,目的在于更好地理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科学观念,以求在今后的紫砂壺制作中达到理论和技巧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 美学理念;点、线、面;造型构成

紫砂壶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不管其是有意的自觉性或无意的潜意识,其制作技巧都根植于工艺美术理论和艺术构成理论之上。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紫砂壶制作中的美学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现代造型艺术形象观念的碰撞和融合,紫砂壶的制作充分展现出其美学理论的语言和艺术构成的取向。紫砂工艺作为一种盛传已久的工艺门类,秉承它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传递出强烈的工艺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1 紫砂壶制作中的美感

支撑中国的美学思想这一传统文化的是一种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社会以及与自我意识相和谐的文化,是一种重视与所有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又和而不同的文化。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不仅仅来源于直接的自然劳作和实用主义,同样也来自于历史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紫砂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不仅保留了数百年来的制作技巧,同时也不断汲取各种文化审美的理念,运用传统审美和西方美学理论来剖析紫砂制作中的审美观,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紫砂壶制作工艺是一种“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的工艺创作形式它最初的形式是追求实用性和方便性。随着物质财富累积和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紫砂工艺品的对外推广,逐渐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紫砂制作必须从单纯的手口相传,逐渐走向追求制作工艺的规范性和审美要求的理性创作上来,在显示出高超的工艺美感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同时,又必须照顾到不同的审美心理需求,走出了一条把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当代美术思想完全贯穿起来且又不割裂其它审美理念的发展道路。

随着紫砂壶制作工艺成为共同创造和提炼的艺术,对其审美理论基础的探索和追求也逐渐进入紫砂制作的领域,并正在成为所有从事紫砂壶制作艺人的共识。从中国儒家美学角度欣赏紫砂壶,具有中正平和的中庸审美价值,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环境,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过程中,作品也表现出了由一种特有的地域性转而具有了共通性和文化特质的共同性。费孝通先生在论及中国文化自觉的和谐观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所以,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种由制壶艺人的审美情感向使用者传递审美价值的媒介,虽然他们没有利用文字记录下这种思想,但每一个制作技巧中无不暗合着东西方的美学理论和观念。陶器的产生,首先只是为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审美的观念是在使用过程中,人对客观美的一种追求。随着制作技巧的不断提升,制作出来的作品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际的便利,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得到心灵的审美愉悦。在陶器产生的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很少有人真正从哲学的高度关注过其中所包含的美学理论。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自然科学、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书籍纷至沓来,帕拉图、笛卡尔、黑格尔、苏珊·朗格等名字为人们所熟知,我们继承了优秀的古代传统和前卫的审美理念,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场变革最主要的改变是颠覆了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取向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审美主流的传统。

苏珊·朗格认为:“某种艺术之所以会在其全盛时期促进文化的发展,其基本原因就是它为情感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这事实上也就是一种新的文化时代的开始。”紫砂壶制作工艺从诞生到现在,乃至以后都没有,也不会脱离“传统”的,甚至到了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的参与或者渗透,都没有背离过制作工艺的传统性所带来的审美境界,这种制作工艺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延续性。当今紫砂壶制作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陶艺和传统制作工艺共存的行业,不管它是新文化时代的转变亦或是全面地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理念,都不可能完全消除紫砂壶全手工制作工艺存在的传统理论价值和审美理念。

2 点、线、面是紫砂壶制作中的关键

紫砂壶的基本构件分为流、把、钮、盖、肩、腹、足,就是对应的点,线,面。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一书中说:“在几何学、拓扑学以及数学的相关分支中,一个空间中的点用于描述给定空间中一种特别的对象,在空间中有类似于体积、面积、长度或其他高维类似物。一个点是一个零维度对象,点作为最简单的几何概念,通常作为几何、物理、矢量图形和其他领域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点成线,线成面,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通常的意义下,点被看作零维对象,线被看作一维对象,面被看作二维对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个理论无疑是与紫砂壶制作过程中暗合的美学理论,是一种制作技巧中潜意识的契合。紫砂壶本身严谨且完美,整个壶体构成和谐完美点、线、面的结构,其所有的流、把、盖、钮等构成附件又独立成为点、线、面的视觉空间。

点的存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钮、流、把、壶身都可以视为独立的点,无论形态、大小,它们在空间中都具有凝聚性,成为最小的视觉单位时,都可称为点。在空间构成中连续的点构成了虚线、点的虚面,而且点与点的距离越短,构成线与面的特征越明显。点构成的线、虚面没有实线、实面明显、具体、结实,但能给人以时间感、关联感以及轻松、有韵律的效果。点是造型上最小的视觉单位,但点的位置性关系到整体造型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线在立体构成中很重要,具有长度特征,线在三维形态中有粗细、直曲的感觉,线可将轻浅的物象描绘得浓重起来,可构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本身。线具有速度感,速度感表现动态,有粗细限定,有方向性。

在紫砂壶制作中,利用各种线条技巧赋予了紫砂壶清晰流畅、浑厚淳朴的美感,其间蕴藏了丰富的器型,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同时,其外在形式也可以从点、线、面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和欣赏。此种既能独立分析,也可以整体欣赏的混合实体,无不是制作技巧中潜意识对美学理念的契合和延伸。

3 造型构成是紫砂壶制作中的理论基础

元代无锡人王仁辅编著的《无锡县志》中收录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诗,贊美了紫砂壶的器型构成,其中几句:“兹山定中空,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深浅各有值,方圆随所蓄。或为云汹涌,或为线断续。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或鸣深洞中,杂佩间琴筑。”在造型构成中线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表现为直观的视觉构成要素,如:明确存在于造型形体表面,位于面与面相交部位,作为面与面之间的分界线,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分割线,使面之间的联合部分结合表现得更明确;另一种为非直观的线,存在于两面交接处、立体形的转折处及两种色彩的交接处等。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融合了中国5 000多年的传统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宇宙观、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建立在“形”和“意”的基础上的。作为空间构成中的紫砂壶,所谓的形即是紫砂壶的形状、形象,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的基本内涵,其内在形式即指紫砂壶的内在结构和框架,外在形式则是紫砂壶可见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关系。从审美角度看,紫砂壶的形式主要是指其形状结构、组合要素和外在形态,最基本原则即在于寓变化于整齐,在对立中求统一,使紫砂壶整体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性。这里要强调的是相对平衡,是一种富有变化的,在对称中寻找不对称、在规则中求变化,如同传统书法中讲“横平竖直”,而不是真正要求横是水平,竖是垂直的一样,讲的是一种相对的,既矛盾又必须统一的平衡感,这就是形的运用,是一种形而为形的感性认知。

紫砂壶是人类对实用本能快感的产物,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这种本能由长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而转化成形式美感,并逐渐形成强化,实用性渐渐上升为审美特性。紫砂壶型也就彻底突破了实用造型的局限,成为造型的特殊语言而独立出来。因此,紫砂壶的视觉物象,随着制壶艺人和使用者的选择和比较,最终赋予其形状和形式意义。而我们传统中很多“形”,很多都是建立在“意”的感念中的所谓形外之形,是一种不能用眼睛观察到的,而只能用心感受到的“形”,它要高于实实在在的形,却并不一定存在的。在造型构成中被理解为是一种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或高度、厚度所构成的“三维空间”或“三次元空间”,而影响这个三维空间的因素很多,诸如量感、质感、触感、色彩、大小等等不可分割的空间关系。“意”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承载着人的意图和目的,是康德哲学中所谓的“合目的性”。在空间造型中的紫砂壶,往往通过想象以“意象”的形式彰显于我们的思想中,是一个由记忆形象或者由直觉感性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组合。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了紫砂壶的“象”来表现属于主观臆想的主体形,而这个由主观和客观结合的以“象”为思维主、客体的媒体,呈现出直观领悟性的特点。

“意”如果不受“象”的约束,进一步延伸为“意境”、“象外之象”,也就成为了我们传统审美理念中的“形外之形”。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阐述是:“在人与世界之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是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紫砂壶因占有实质的空间,所以从任何角度皆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它的客观存在。存在的主要特性在于体的量度表现,具有体积、重量、内容的共融关系,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关键特性。

4 结 语

古人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心态保持平衡,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创作行为,紫砂创作也不例外。历代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融入小小的紫砂壶造型之中,或艺术地加工设计成壶型,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展现出一种出类拔萃的制作工艺和出神入化的审美境界。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一方面在不背离实用的基础上对制壶技巧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已经开始自觉地运用东西方美学理论来指导实际制作技巧,以求达到了理论和技巧的综合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约翰·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3]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4]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元·王仁辅.无锡县志 [M].无锡图书馆藏本复印件.

[6]宗白华.意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美学
印花派对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纯白美学
购买紫砂壶4忌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读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