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川首家“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投入运行

2016-10-21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4期
关键词:利州龙泉驿区零散

龙泉:川首家“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投入运行

四川省首家“三方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日前在成都市龙泉驿成立,该服务中心是由成都市龙泉驿区人社局会同成都三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都翰林教育培训中心)共同打造而成,成都大运汽车、吉利汽车、四川丰田、翰林教育、中智咨询等30家企业成为中心首批会员,并签订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倡议书。这也意味着龙泉驿区搭建的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机制正式启动运营,真正实现了企业用工资源动态配置管理。

作用:共享人力资源

据了解,该中心系四川省首家第三方人力资源供需管理协调平台,旨在实现经开区内企业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维护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的整体稳定,避免企业因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季节性用工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现象,实现人力资源随生产需求有序流动,降低企业生产用工成本。

依托“成都经开区三方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人力资源流通共享市场规则,“人力资源紧缺”企业可以向平台内“人力资源富余”企业借用人力资源,借用期间人工成本由借用方承担,这有利于避免“无序竞争”给企业带来额外人力资源成本,缓解企业人力资源闲置压力,增加人力资源实际收入。此外,企业人力资源被借用期间,可增加企业人力资源之间业务技能、工作经验的沟通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业务素养。

起源:一次紧急求助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来自于一次紧急求助。去年10月,龙泉驿区就业局工作人员接到一家企业的求助电话,该企业急需1000名普工,最终,通过多方协调,解决了企业当时的困境,但如何长期实现企业用工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该局思考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季节性用工变化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部分企业出现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现象,而在龙泉驿区,众多汽车行业企业云集,如何通过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通过前期调研,龙泉驿区就业局逐步探索出依托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为平台,搭建用工信息共享的服务机制。

功能:整合人才资源

据龙泉驿区就业局局长王春节介绍,为完成这个构想,2015年就业局曾经组织辖区企业开了多次协调会。“光是龙泉区内就有3000多家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700多家。”王春节告诉记者,经济下行期间,龙泉企业也受到影响,随着订单的减少,一些企业出现人员富余,但是有些非常规时期或者接到临时性业务订单的减少,一些企业出现人员富余,但是有些非常规时期或者接到临时性业务,又周转不开。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协调会上,参会20家企业,有19家都存在以上情况。谈起服务中心,企业老板和人资部经理群情激昂,原定一个小时的协调会,结果开了一下午,大家仍意犹未尽。

中心成立之后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可以为企业批量整合下岗人才资源。“工件不动,人随产业需要而动,”王春节一言以蔽之:“富余人员嫁接出去干活,还是计件制,工资肯定比在原厂工作还高。”这一点,在去年丰田和神钢的试行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当时丰田公司缺人手,而神钢公司又有富余,两相嫁接,不仅解了丰田的燃眉之急,而且使神钢得以留住了员工,工人还增加了20%收入。

效果:降低用工成本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如何运营?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调研,中心对辖区内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摸底,探索出由人力资源富裕企业向人力资源需求企业借出员工,通过“借出”、“借入”关系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该负责人举例说,A企业因为生产周期淡季而导致人力资源富裕,人力资源闲置,用工成本高,而B企业则因为生产订单多对人力资源特别是熟练工人的需求高,A、B企业则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资源配置,A企业向B企业“借出”员工,B企业则承担A企业员工在“借出”期间的薪资及社会福利,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避免了优秀人力资源闲置,也减轻了企业用工成本。

而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则承担着双方企业人力资源协调服务。“我们对全程进行监督,同时,通过针对性技能培训让其可以尽快适应在‘借入’企业的工作。”该负责人介绍说。

下一步,龙泉驿区还将搭建企业用工数据平台,通过搭建人力资源供需管理协调平台,并根据供需双方的需求,制定法则统一、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流通共享市场规则。

本刊通讯员

广元市利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搭建就业新平台 真情服务零散工

广元市利州区零散工集散服务中心,是利州区顺应进城务工人员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建立的专门为零散工群体提供就业服务的新型平台。该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对零散工群体的精准就业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去年9月,受到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肯定性批示;今年2月,荣获“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片区零散工集散服务中心

立足现状,谋求合理化布局

利州区是广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陕甘毗邻地区人力资源集聚地。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常年在市城区揽活的农民工超过4万余人。其中,年龄大、无学历、缺技术的零散工约1.8万人。他们大多租住在城郊,每天聚集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新建小区等地,寻觅着背沙、打孔、搬家、拆旧等务工挣钱的机会,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默默地做着贡献,但他们占道揽活、乱扔垃圾等行为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管理。为改变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环境,规范城市管理,利州区按照有利于供需对接、集中服务、方便管理的原则,整合多方资源,在主城区规划建立了“零散工之家”,主要开展以技能培训、用工对接、权益维护等为重点的就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了理解、尊重和关爱零散工的良好氛围。

着力需求,建设标准化平台

为把集散服务中心建成零散工得到实惠的“惠民工程”、提升素养的“民心工程”、真心欢迎的“幸福工程”,利州区财政投入120余万元,分别在东坝片区和南河片区零散工集聚地建成了两个一体化、规范化的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使用面积均达300平米以上,内设“三窗口六功能区”(管理服务、集散服务、劳保服务3个窗口,候工歇工、派工接工、文化活动、热水供应、信息发布、工具存放6个功能区),专门为零散工提供政策咨询、用工信息、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健全“一体两翼多羽”(以区就业局为服务主体、两个集散中心为服务平台、多个基层站所为服务支撑)全新就业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党建促进零散工就业新模式,在集散服务中心建立党支部,成立零散工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应急抢险工作和扶老助残活动,形成了支部引领零散工就业,党员争当正能量传导者的格局。同时,积极引导零散工组建散工协会,实行散工业务自主管理,激发团队内生动力。通过体系支撑、支部引领、协会参与,夯实平台服务基础。

精准发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做实就业援助服务工作,提升零散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区就业局积极探索,在制定完善《集散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维权服务指南》等规章制度的同时,积极与中心所在街道、社区对接,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真情服务。为入驻服务中心的零散工建立实名制台账,摸清他们的常住地址、性别年龄、职业技能等基本情况,实施星级管理;开展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零散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零散工队伍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汇集各类用工需求信息,设立400-678-1039免费用工电话,为零散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帮助承揽零散业务,为市民用工提供便捷通道;依托零散工协会,为有意愿的零散工代办社会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劳动监察、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利用互联网+就业服务,在利州招聘网开辟“利州零工”专栏、建立“利州零工”QQ群和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全方位、便利化用工对接需求;建立零散工诚信档案,统一制作工号牌和工装,开展候工接工、文化活动、热水供应、清洁卫生等日常管理服务。充分结合零散工需求,精准发力,提供个性化服务,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质化的待遇。

“城市管理更规范,市民用工少折腾,散工挣钱节节高”,这是服务中心建成以来真实的写照。服务中心就是通过就业援助强能力、支部引领添动力、协会管理增活力,让零散工工作更有奔头,市民用工更加方便,城市管理更为规范,让生活在利州的零散工享受到“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的优厚待遇,真正做到搭建基层小平台,切实服务大民生。截至2015年12月,服务中心登记注册有背篼工、砖工、木工、拆旧工等工种近20个,入驻人数1622人,帮助承揽业务2565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752人次,职业介绍1350人次,劳动维权170人次。

广元市利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付迎信

猜你喜欢

利州龙泉驿区零散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广元市利州区:打好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组合拳”
铁路零散货物装卸监控记录系统研究
利州区:深化监督执纪 助力脱贫攻坚
我的懒爸爸
小淘气是谁
广元市利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农村零散农户重大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对策
冬天的大炮
“零散小”项目后评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