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健品疯狂营销背后:

2016-10-20炯权

老同志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推销员床垫保健品

炯权

痴迷保健品

不惜重金购买

老年人痴迷保健品到了怎样的程度?他们购买保健品时不顾一切、“慷慨解囊”的不理智行为已让儿女们感到十分痛心与无奈。

事例一:一年购买几万元保健品

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骆家坝小区的陈大爷,今年69岁。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每月都要去附近的某保健品公司听几次健康讲座,然后买回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说是可以治病,能够延年益寿。

走进老人的家,只见客厅地板上摆满了各种保健品,有食用的保健品、佩戴的项链,还有能“产生负离子”的塑料花。

老伴儿曾大妈既抱怨又无奈地说:他是一名退休工人,月养老金只有2000多元,一年多时间,购买保健品却花了三四万元,家里的积蓄用完了,他还准备跟别人去借。我和儿女们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再买了,可他就是不听。这几天老伴儿又带回来两大袋保健品,因为她不给钱,陈大爷便吵着要和她离婚。

曾大妈告诉记者,这几天销售员一直在打老伴儿电话,催他快点付钱,儿女们恼火了,只得报警,并向工商部门投诉。然而,当辖区派出所民警与工商所执法人员赶到陈大爷购买保健品的公司调查取证时,负责人对于保健品能治病的说法极力否认,只同意退货。

事例二:被媒体曝光的保健床垫。借2万元也要购买

赵昕的婆婆退休后一直在家閑着。前段时间,赵昕发现婆婆忙碌起来,每天都在固定时间出门,像上班一样有规律。赵昕开始以为婆婆和老姐妹们一起出去玩儿,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有一天婆婆回家张口就要钱,赵昕才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儿。

“婆婆说看中了一个价值17980元的保健床垫,全是药石做的,对身体有好处。”赵昕上网一查,一连串老人被这种床垫所骗的新闻就出来了,并特意将这些新闻打印出来给婆婆看,劝她莫再相信这种保健床垫。可婆婆就像被洗脑了一样,非但听不进,反而责怪他们舍不得给她花钱。

“婆婆退休前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真不知道她怎么一下子就相信了这些骗人的把戏。”赵昕无奈地摇头。

买完保健床垫后,赵昕家里并没有恢复平静。婆婆不仅像往常一样早出晚归,而且还多了一项工作——发展客户,她居然找到赵昕的母亲推销起这个床垫来了,要她跟着去活动现场免费体验。幸亏赵昕提前给母亲打过“预防针”,拒绝了她婆婆的邀请。

事例三:“空巢”老人买保健品上瘾,竟花光50万元积蓄

79岁的退休科研人员董老,有个叫董惠(化名)的独生女儿在美国工作。自己不能尽孝心,董惠常委托亲朋好友代为看望父母。

最近,董惠在和父母视频时,让他们去医院先看看牙,再到美国住些日子。结果父亲支支吾吾:“我没有看牙的钱。”董惠急了,“你每月的养老金呢?”“都买保健品了。”

董惠打电话问母亲,母亲无奈地说:“你老爸买保健品上瘾了,每月4500元养老金全投了进去,五六年时间花光了毕生积蓄5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20多万元,还把一只基金给卖了。”

原来,董惠的父亲被保健品推销员给“盯上了”,不但把董大爷捧为专家,还为他设计了很多角色,“我们有个活动,您给当个顾问吧!”“我们有个比赛,您来当评委吧!”突然发现自己退休后还有用武之地,老人心里好不激动。

保健品推销员天天管董大爷喊“爸”,把女儿不在身边的他叫得心里美滋滋的。随后,董大爷开始掏钱买保健品……

想起父母平时的日子过得那么节俭,舍不得买新鲜蔬菜水果吃,外出时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董惠心里十分难过,她气愤地说:“那些保健品推销员太缺德了,为什么要这样欺骗一个无辜的老人呢?”

保健品营销

疯狂的连环骗局

老年人为何如此痴迷花重金购买保健品?记者经过调查采访得知,其幕后是保健品营销人员给老人设置了一套连环骗局。

骗局一:“专家”讲座,虚假宣传

36岁的耿先生曾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当过两年经理。因不堪忍受良心的煎熬,一年前他离开了这个行业。他说夸大宣传功效是保健品营销的潜规则,简单5步就可以

抓住老人的心。

第一步,经销商在推销保健品之前,大多会聘请销售团队、印制产品宦传资料,捏造产品治疗功效、所获荣誉,给老人一种灵丹妙药的感觉。第二步就是组织老人听专家的健康讲座。所谓专家实际上都是“托儿”,他们讲述一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知识与案例。那惋惜的表情、叹息的语气紧紧地抓住着老人的心,最后给老人一个保命的建议,让你去买他们的保健品。第三步是“饥饿营销”。讲座现场每次准备的保健品都很少,故意让一部分老人买不到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款保健品就被炒了起来。第四步是步步“攻心”。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有疗效,实际上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他们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效果,而这又会成为推销员劝导老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第五步是折扣诱惑。经销商后期会推出买十送十、买五送五之类的促销,让老人大量购买。

湖南省消费者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说,保健品经销商除了主办“专家免费健康讲座”外,还有“免费义诊”等。“免费义诊”先为老年人免费体检,逐步把他们往“身体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结论上引导,促使老年人买回一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保健品。

骗局二:以“免费”为幌子,布下诱惑陷阱

一些保健品推销员常常在街头、公园、生活小区里分发友情邀请卡,以某某公司几周年庆,为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免费邀请、组织老人参加旅游景区一日游。有的还以专车接送、免费餐等诱导老年人,在游玩过程中推销保健品,让老人觉得盛情难却。

85岁的长沙湘雅医院退休干部徐廷柱,一生钟爱旅游。去年,他到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听了一堂“专家”健康讲座课,还享受了公司组织的一次免费旅游。在推销员的花言巧语下,徐廷柱开始掏钱购买保健品。后来,他再度参加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免费旅游。这次,他没有顺利归来,在某景区失踪6天后,被发现死在景区的深山之中……

骗局三:“伪亲情”,虚情假意博取信用

工商部门提醒,一些保健品销售人员利用“健康知识讲座”向老人大打“亲情牌”,在“亲切”交谈中,记下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岔五地与老人通电话,有的还上门走访,显得人情味十足。

“养老金要高,最好儿女不在身边。”这是保健品推销员选择推销对象的潜规则。选好对象之后,就进入“攻坚”阶段了。这时候,嘴必须甜,对男的叫“伯伯”,对女的喊“阿姨”,怎么年轻怎么叫。有事没事要常去老人家看看,以聊天培养感情,或送点小礼品,甚至认老人做干爹干妈。老人一看突然多出一个这么“孝顺”的孩子,当然心里高兴,基本上都能痛快地掏腰包。实在不行,这些推销员就使出“苦肉计”,愁眉苦睑地说没有完成推销任务,公司要开除自己,以后再也不能陪干爹干妈了,老人们一看“孩子”受了委屈,大都乖乖掏钱。

走出误区,理性消费

如何让老年人走出盲目购买食用保健品的误区,回归理性消费?专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建议一:分清界限。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保处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年人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不了解,缺乏辨别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建议老人增加保健知识,分清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界限,不要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更要理性地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正规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和补充能量作用,但是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强身健体最好的办法是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充足,同时适度锻炼。

建议二:家庭和社会,给予精神关爱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治文表示,老年人无节制地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他们缺少子女的精神关爱,而保健品推销方式中的“专家”免费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旅游、推销员的殷勤陪伴等恰恰给老年人提供了这样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形成依赖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他们内心缺乏社会价值感。老年人离职退休后,觉得被社会所遗弃、遗忘,社会价值感突然降低。保健品推销人员正是利用了他们这一心理,奉承他们当年的“风光无限”,请他们去活动现场当“托”,“现身说法”,彰显自身价值。

因此,子女不应该只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应该多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多抽时间陪伴他们,各级涉老组织也要多關心关爱老年人,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分引导和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特长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在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同时,增强社会价值感和自身荣誉感,避免不良商家趁虚而入。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张明华认为,让老年人走出保健品消费误区,防止上当受骗,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保健品监管是关键。

猜你喜欢

推销员床垫保健品
A room full of love
保健品知识ABC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推销妙招
睡不着
推销电话
推销员星星狐
跟踪导练(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