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及建议

2016-10-20王婷

商情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际趋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王婷

[摘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

一、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主要是指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向目标会计准则靠近,其目的是使各国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能够实现高度可比性,并非是单纯的实现准则内容一致性。在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准则通常是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财政部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在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22项具体会计准则,加上已有的会计准则,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积极影响

新准则更加突出了收入与费用两项会计要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准则将利润表述为:“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换句话说,企业收益包含两个部分即收入和利得。这种描述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披露自身利润增加或减少时,不仅要从收入与费用上去寻找原因,而且还应从利得与损失的构成方面,即按照大项目列报披露相关情况。显然,这将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价值。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消极影响

1.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能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表现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首先,由于公允价值引起的浮盈、浮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要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用于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一是有违“谨慎性”的要求,将浮盈这种不确定的收益计入利润表中,高估了金融资产的价值和企业的收益,低估了风险;二是有违“可靠性”的要求,将浮盈浮亏计入当期损益,必然会高估或低估资产的价值,同时抬高或削低企业的正常利润,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公允价值确定的随意性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采用同类资产活跃市场报价、类似资产活跃市场报价和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从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了几年的情况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其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不够可靠和公允,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上市公司中,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未能详细地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以及确定方法,致使公允价值可靠性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披露了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但各公司采用的依据与方法形式各不相同,且相当一部分采用了估值技术,对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判断难度加大。

2.部分具体准则缺乏可理解性

仅当会计准则的内容容易被理解时,才能全面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首先,会计准则的语言表述必须简洁、明确,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通俗易懂,不能含糊不清;其次,语言表达要本土化,适应我国的语言习惯。然而,为实现国际趋同,且制定准则的时间较为仓促,有些全新出台的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等,内容往往参照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直译过来,一些条款句子过长,文字晦涩难懂,再加上有些经济业务在我国并不普及,导致会计准则执行者难于理解, 也就无从在实务中正确运用,这也是我国要实现趋同道路上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的政策建议

(一)增强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公开性、公正性与透明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公开性与广泛性都较差,与我国的制定程序相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准则制定程序公开程度较高,几乎每个阶段都会进行公开的意见征集,这样的一种全过程信息公开机制使准则制定过程更具有可信性,同时它还使各相关利益团体在正式的准则台之前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扩充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信息容量,使准则制定有了更广阔的现实基础。为了为此,应注重以下两方面:(1)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倾听各有关方面的意见。(2)征询意见反馈的规范化。对征询到的意见的处理应程序化、规范化、公开化。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就草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并反复多次征求意见,而后再行颁布。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发达的现代互联网技术,事前公布议题,讨论结束后迅速发表相关公告,增加准则制定的透明度。

(二)建立导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框架

作为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对财务会计核算与报告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详细具体阐述。然而,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比,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过于简单,理论深度不够。基本会计准则对这些问题只作了简单化处理,行文上完全采取了一般法规的行文方式,注重的是通俗易懂,而忽视了科学性和逻辑性,从而缺乏适应于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能力,难以成为指导各项具体会计业务的基础,更难以成为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基本准则更像是具体准则的归纳和概括,在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基本准则并未真正发挥其概念框架的理论指导作用,在理论上未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和解释,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造成基本会计准则功能乏力。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概念框架应充分考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不完全拘泥于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在构建会计概念框架时,应重视会计环境,在重视会计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会计目标,并作为框架的逻辑起点,从而建立会计准则理论框架来评价指导具体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杨敏.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5-7.

[2]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4(1).

[3]卢佳伟.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5(6).

猜你喜欢

国际趋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