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及效率研究

2016-10-20李军

商情 2016年7期
关键词:扶贫贷款机制

李军

[摘要]: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近30多年来,扶贫贴息贷款在扶贫开发方面产生的“造血功能”和杠杆效应,使中国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在多年运行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也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运行机制。对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机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扶贫 贷款 机制 效率

扶贫贴息贷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机制和效率还存在优化的空间。国务院2008年下放了相关文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下放管理权限、实行市场运作,完善风险防控和激励约束措施,使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效率稳步提高。

一、扶贫贴息贷款各参与主体的运行机制及效率

(一)贷款发放机构运行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规定,直接补贴项目实施单位或者贫困户,既考虑了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又兼顾了开展竞争提升服务水平,看起来十分完美,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贷款发放机构却普遍缺乏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贷款发放机构审慎经营。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较小、风险较高,从利润最大化和防控风险方面考虑,贷款发放机构在普遍比较谨慎,不愿对其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二是现有政策对贷款发放机构缺乏吸引力。现有政策规定,贷款发放机构在自筹资金、自担风险的条件下,直接将贴息补助给项目实施单位或者贫困户,且贴息比例无实质性优惠,难以有效防范其中的潜在风险。

(二)扶贫主管部门运行机制及效率分析

按照政策规定,扶贫主管部门理应积极、主动贯彻实施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扶贫主管部门尤其是乡镇一级部门和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对扶贫贴息贷款工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扶贫部门编制人员紧缺。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点多面广,给人员紧张、工作繁忙的基层扶贫部门增加了相當大的工作压力,吃力不讨好,基层扶贫部门和干部自然缺乏工作热情。二是扶贫贴息贷款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各项扶贫资金一律通过转账管理,同时严格限制贴息资金的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其他支出。因为没有任何奖励措施,扶贫部门和干部对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的大小、工作的好坏并不关心导致这一消极心理,成为工作常态。

(三)借款主体运行机制及效率分析

按照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规定,扶贫贴息贷款的借款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户、贫困户及特定项目的实施单位。理论上讲,缺乏资金但是具备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应成为扶贫贴息贷款发放的主要对象。贷款发放机构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贫困户当然被划入劣质客户范围,贷款发放机构对贫困户的冷淡态度挫伤了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的积极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户信用等级较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扶贫贴息贷款效益较好,在利益驱使下,贷款发放机构对该两种客户发放贷款热情较高。

二、扶贫贴息贷款瞄定机制及效率

目前,扶贫贴息贷款遵循“责权一致、贫困户收益、多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工作运行效率大为提高。

(一)权责统一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行市场化运作和自愿参与原则,引入了竞争机制,避免了少数银行主导贷款的弊端。贷款发放机构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筹资金的原则指导下,对扶贫贴息贷款相关客户严格筛选、规避风险,严守审慎经营原则,将有限的扶贫贴息贷款及时发放给具备生产能力且急需资金进行生产的贫困户,更好地契合了扶贫贴息贷款相关政策的初衷,帮助一部分贫困户及时实现产业脱贫。

(二)贫困户受益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强化目标导向和区域划分,将贫困县、贫困乡和贫困村划分为扶贫资金集中投向的重点区域,将促进贫困户开展生产经营和增加贫困户可支配收入的相关项目作为资金投向的重点方向。贷款发放机构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原则,强化瞄定机制,确保扶贫贴息贷款更多用于扩大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其生产增收能力。

(三)多位一体运营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建立健全了多位一体的管理和运作体制,完善了以扶贫主管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部门、贷款发放机构、银监局等多部门沟通协作的运作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扶贫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贷款发放机构是该运作体系的主体。扶贫部门主要负责贫困户的核准与确认,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贴息资金的审核拨付,贷款发放机构负责贴息贷款的审批、发放与清收,人民银行负责相关政策指导。各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了瞄定机制的有效实施。放弃的但也应该看到瞄定机制在效率上还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如,时间紧、项目多、信息不对称,扶贫工作相关参与部门存在职业道德风险,贫困户存在贷款清收风险等。

三、扶贫贴息贷款履约激励机制及效率

激励机制是扶贫贴息贷款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在政策实施之初,扶贫贴息贷款因缺乏激励机制,导致贷款回收率偏低,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现行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汲取了以往的教训,创新了贷款履约激励机制,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运行效率逐步提高。

(一)市场运作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在履约机制中引入资金自筹、风险自担的市场作机制,使扶贫贴息贷款相关政策通过贷款发放机构这一金融媒介实现市场化。市场化运作的直接结果是贷款发放机构按照自主经营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来筛选贴息贷款客户,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客户进行监督和激励约束,从而促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二)动态博弈机制及效率分析

扶贫贴息贷款在履约激励方面引入动态机制,即贷款发放机构从过去、当下和将来三个不同时间段,对借款人实施不同的激励机制。假定贴息贷款的借贷双方行为是一种博弈行为,动态激励机制则是将借贷双方之间的一次性博弈行为转化为一系列相关的博弈行为,藉此提高了履约激励机制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伟,胡霞.我国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效率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01).

[2]王有美.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15(02).

[3]彭艾.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金融,2013(09).

猜你喜欢

扶贫贷款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旧信封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皮革机制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