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评价的研究

2016-10-20冯程

商情 2016年8期
关键词:成熟度共生协同

【摘要】城乡产业协同是一个关于城乡产业的全新发展理念,它能够有效反映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保障城乡统筹实现的重要方式。城乡产业间的协同可以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良性合作,建立互补的产业共生关系,使城乡生产系统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发展更为和谐,使得产业间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协调状态。衡量一个地区城乡产业的协调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在国内外目前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笔者试图建立起一套完整合理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我国的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作出科学完整的评价。

【关键词】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

城乡产业的协同共生,指的是城乡各地域单元和各产业之间经济组分的协和共生,所形成得高度和高效有序的整合,是实现城乡内各地域单元和各产业的整体化运作与相互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的协同共生重视社会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互补和共生关系,使得产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通过利用和发掘城乡各产业间的共生与互补关系,实现城乡产业的动态平衡,协同共进。达到产业间双赢的经济合作,做到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的多维度评价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众多学者在研究和识别城乡产业协同的发展时,更多的是依据反映产业结构一般变动规律的国际标准结构来进行论证,国际标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找到我国城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但是,诸如此类“ 国际标准” 的参照,只能最多提供一种关于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的大致线索,却不能称之为根本的判断依据。国有国情,区有区情,导致本国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发生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和地区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偏差的存在并不就能表明这国的产业结构是不科学合理的。一般当涉及到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时,人们倾向于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对单一的结构化协调标准。实际上,城乡之间的产业构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协调系统,对我国城乡产业结构的成熟度评价必须进行多维度考量,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一)从质、量统一的角度看,城乡产业间的协同不仅是城乡各个产业中量的分配上的充分适度,也是产业中质的连接上的协调藕合。城乡产业的各部门是一个协同共生的有机整体,产业内任何部门的存活与发展,必然会受到其它部门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制约和影响着其它部门的存活和发展。这种制约和影响不仅表现为量的规定性,也表现为质的规定性。从量上来讲,表现在城乡各产业间投人和产出的关系、各产业间增长速率的快慢、各产业间发展模式的相互配合上等;从质上讲,表现为各产业间的功能协调情况、产业技术水准及素质标准上等。所以城乡产业协调共生成熟度评价涉及众多因素,有的可以通过数量来反映,有的则属于感性认识,难以量化。因此,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定性的描述转化为定量的分析,以期综合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城乡产业间的实际情况。

(二)从产业的区域配置上分析,城乡产业间的协同共生不仅是静态比例的适度分配,也是动态联系的不断发展,城乡产业间的结构构成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 不仅要重视空间水平上不同层次的产业共存,注重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配置,还不能忽视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我国正处在现代化中期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初步体系,然而城乡产业间区域配置、部门设置以及发展都不平衡。因此,我国城乡产业协调共生成熟度的评价标准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基本现实。

(三)从社会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产业间结构协调不仅指的是合理化的城乡产品结构,也指的是合理化的生产要素结构。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总供给是由上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总产出构成的,而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系统的总需求则构成了下一时期的总投入。在产品结构上看,产业间的结构协调应当是能灵活充分地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生产要素的供给上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则应随着市场资源的丰富与稀缺情况进行调整,高效充分的使用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

二、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的评价原则

(一)目标一致原则。综合评价需定被评价对象和目标。被评价目标由评价体系来体现,被评价目标要与评价体系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二)科学性原则。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应该遵守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使用现代管理技术,从而保证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与结构合理科学。评价体系要较为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城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和不同指标因子间相互联系,方便能较为准确地衡量地区间城乡产业协同共生的发展水平,体现出科学性原则。

(三)针对性和全面性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时,不仅要考虑使得研究目的和各个不同指标的作用尽可能的全面选择外,还要有针对性地专门考察各个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本条件。不管是对于什么产业,其基本的存在与发展条件依托于产出的效率、市场的吸纳能力以及投入的保障。对区域产业来说,基本的产业特征包括优势性、层次性及地域性等几个方面。所以,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的有关指标,既要能反映出区域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客观条件,也要能反映出该区域产业的基本产业特征。

(四)可行性与有效性原则。評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还要避免盲目的求精、求全,而应当追求评价的体系精简高效。对城乡产业评价指标的的选取和评价,包含面甚为广泛,要有不同的大量侧面统计资料予以支持,但这些数据很有可能难以在现实的统计数据库中收集到或者或根本不存在。因此,就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收集有效数据,通过借鉴公开出行发布的统计年鉴、充分利用能够搜集到的有关数据数据来建立城乡产业的评价体系。

(五)独立性原则。评价体系中首先要保证不同层次水平的评价指标的相互独立性,从而保证不对同一评价目标进行重复性计算,避免因重复计算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评价结果的失真。此外,保证不同指标间的独立性也是各种加权法计算的前提,但不同指标间可以是从属关系。

(六)政策相关性原则。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定量的评价既受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设施配套水平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受政策的影響,政策对城乡产业统筹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指标体系应能适当反映区域政策在推进城乡产业统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用。

三、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的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产业统筹是城乡统筹的基础。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的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又能用量化手段进行评价的指标因子而构成的整体,能够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国城乡产业之间协同共生的发展状况,也能对城乡产业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综合判断,从而体现出城乡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的成熟度水平。乡村和城市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单元,既存在相互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存在相互合作与依赖,以共生理论的角度来看,基于上文所提到的成熟度评价指针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目标一致性、客观性、代表性、可比性等设计原则,笔者将以城乡产业之间共生接口、共生关联度和共生协调作为三个方面入手,将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评价指标设定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城乡产业发展水平指数

城乡产业间的发展状况是城乡整体发展水平的展现,而城乡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是城乡统筹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区域生产总值的提高与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是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直接展现。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城乡财政投入比等。

(二)城乡产业设施配套水平指数

城乡产业设施配套是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表现在城乡住房,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配置,公路等基础设施等

(三)城乡产业政策与实施指数

城乡产业的保障政策与城乡产业的有效实施是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因子表现产业政策数量增长率与财政对三农投入/耕地数。

(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指数

城乡产业的结构调整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效率的有效方式,是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突破点,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块。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主要由资产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这三部分组成。产值结构反映了就业结构和资产结构,由就业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形态来决定。根据大量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可以从资产结构、产值结构、产业结构这三方面的协同来进行研究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分析资产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三者的协同关系。

(五)城乡产业关联度

在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中,要使得乡产业之间形成协同共生的发展状态,就必须要在城乡的产业结构上形成关联,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城乡产业关联度是指城乡之间以各自的资源为基础,通过三种产业的相互联系,促进三种产业的不断融合。城乡产业关联主要用“农业与非农产业结构比”,“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以及“非农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五个指标来描述。

四、小结

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城乡产业发展的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产业结构的失调。要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必须要调整城乡失衡的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布局的关键路径是促进城乡产业的协同共生。而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历程不同,城乡产业结构的分布及表现也不同,各区域产业协同共生度的成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一套合理科学有效的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评价对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乡产业协同共生成熟度可以作为衡量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判断标准,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个评价标准衡量和比较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对不同区域实行科学适宜的产业经济政策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焕新,县域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攀登,2008.3

[2] 王惠民,刘云山.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集团经济研究.2006,3

[3] 全伟,王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9,3

[4] 王传民.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石磊.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段晶晶.县域城乡关联发展测度与评价——以大西安为例.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刘湘.我国东中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徐贵荣,冯俊.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4

[9] 漆莉莉,部地区城乡融合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10] 李鹃.吉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 常欣.青岛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与优化.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 刘海明,谢志忠,黄初升,杨健,赵莹.福建省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13] 曹伟,周生路,吴绍华,王军,刘勇,陈理凤.城乡统筹中的土地利用研究进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5

[14] 李铁生.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郝云宏.经济师.2005/6

[15] 张吉庆,喻科,何伦志.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3/14

[16]祁学津.我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的地区差异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王君.长株潭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

冯程(1991.02-),女,陕西宝鸡人,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导师周晓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品牌管理。

猜你喜欢

成熟度共生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
留叶数和成熟度影响雪茄烟叶品质
激光可精确检测水果成熟度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