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的“微生态”简析

2016-10-20曹晓进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曹晓进

摘 要:高校教学管理的“微生态”,是指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生成、存在于校园这个特定场域内的一种人文化的生态系统。与生物体的“细胞单元”或者某个“池塘群落”的内部构成相类似,这一人文生态系统包含了系统目标、主体功能角色、物质条件、人文环境等要素,也包括主体间的互动联系、冲突和协调、动态平衡等运行机制。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有助于避免机械刻板、孤立片面、静止僵化的倾向,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复杂多变的教学管理实践。

关键词:教学管理;微生态;人文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193-02

微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层次,“最初由西德VolkerRusch教授提出,于1977年在黑博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1]。可以说,“微生态”是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态,是伴随科学研究深化形成的一种认识论概念,其主体是依赖宿主环境的微生物群,而这些微生物群也是宿主环境存续所不可或缺的隐秘要素。借用“微生态”概念以生态系统视角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旨在与教育管理的宏观系统相区分、探究在一所學校校园内部由哪些要素形成,以及以何种方式维系着内在关联和生态平衡,并着眼于对这种微环境的了解和评价。

一、教学管理“微生态”的要素分析

相对于国家政策、政府教育行政法规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外部、宏观的生态环境而言,高校教学管理的“微生态”,是指在高校日常教学教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存在于校园这个特定场域内的一种人文化的生态系统。类似于生物体的“细胞单元”或者某个“池塘群落”的内部构成,校园环境下的管理微生态也包括相应的若干要素。

(一)系统目标

从本质上看,教学管理微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通过一系列规范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组织起来进行有目标活动的人文化的场域。目标活动导致这个场域的形成并主导着该场域的主要矛盾,是导向系统各成员行为趋于功能性一致的前提。教学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活动的有序进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师生学业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保障。在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目标导向下,成员之间生成了共通的话语和心理场域,其行为模式也将受此场域制约和调整。

(二)主体功能

这个场域进行有目标活动的主体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从事教学管理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相关参与方。主体之间彼此由一系列正式的岗位设置、运行制度等规范联结起来,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角色。这些主体有着各自的目标诉求,形成具有某种内部联系的生态关系,如图1所示。

以图1作为一个简化的模型,在各主体之间存在以①-⑤数字标示的多维关系。其中的⑤是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即知识传递与人才培育,体现的是教学管理系统的根本目标。其他五项关系都具有了教育或教务管理、教学辅助的意义。从管理行为联系的紧密性来看,一般是围绕教学管理人员的①、③、④这几类联系最强,关系②次之,关系⑥相对最弱。领导人员是组织生态系统的中枢智慧单元,履行分析和决策职能;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决策和日常运转层面,是教学管理场域中的躯干单元;师生是参与方,作为管理服务活动的目标对象,在场域中接受学校规范性制度规章的制约影响,同时也接受来自校园环境的支持和服务。实践中,管理者和师生共处于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各自履行义务和享有相应权利,按照主体间平等共处的原则和主体发展的需要彼此共生合作。

(三)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

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进行互动,彼此沟通信息、处理事项,消除教学活动组织运行的各种障碍。除了校园物理性的楼宇设施、设备等物质条件,现代社会进行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技术条件就是互联网。学校正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通讯和信息技术来不断促进管理手段的更新发展。一定意义上,物质技术条件对教学管理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具有根本的规定性。教学管理微观生态也是一个人文化的组织系统。以高校师生主体组成的人文环境或校园文化是管理生态的一个内置条件。例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组织文化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的心理行为。作为微生态环境中的参与主体,每个人都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管理“微生态”的运行机制

高校教学管理“微生态”的要素结构旨在以截面的视角考察系统,因而偏重于静态层面。对该系统动态状况的探究则是全面深入了解生态内部要素间相互影响与运行规律的方法,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动联系

主体成员都处于场域内的一个节点位置,各节点之间存在着多重相互影响。这些多重影响包括正式的责权利关系、也包括非正式的心理行为层面的互动,其中技术手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正式的责权利关系由正式的组织人事制度和管理运行制度所界定。每个岗位被赋予了一定的职责、履行职责所需的相应权力和与权责相称的物质精神利益。正式的权责利关系是群体成员发生互动联系的总依据。主体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互动是在场域内发生发展着的人际互动。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心理素能、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价值偏好、行为模式,这些不同的心理认知和取向以及行为模式显现出很大差异,例如感性与理智、外向与内敛、活泼与安静、复杂与单纯等等,这些差异性一方面丰富了系统生态的多样性、弥补了单一特质的缺陷和不足,在整体上达致某种均衡,另一方面有可能产生相互碰撞、震荡、缠结、不适甚至冲突,进而促使主体行为层面变得不协调、不稳定。

从技术角度看,在传统手工时代,管理人员互联互通的时间空间范围都相对局限,而在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对管理的微观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现代教学管理十分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的身份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模式,网络技术全时空覆盖,使得人员互动联系的频次、密度都大大提高了。在信息流更加自由的同时也往往加剧了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入。

(二)冲突和协调

这些多重相互影响关系构成了管理生态中最有活性的因素,但也往往会带来紊乱,组织生态在趋于复杂多维的同时趋于脆弱、不稳,冲突和不确定性。例如,信息技术在提高了规模化效率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信息流的正式渠道变得模糊,系统内外场域的信息流和能量流大大地增加且方向不定。管理运行在实质上是信息流、能量流在系统中的分布运行,因此,教学管理系统需要不断清理无序和混乱、进行持续性的“微建构”。如对于课程安排中的教室资源的管理协调,是一种资源配置失序与重构的过程:各教学单位在安排课程任务和调停课时自然倾向于本部门从而导致特定时段内教室资源在系统层面出现供应紧张和冲突,基于网络的教室调配管理系统必须以规范的應答渠道协调处理各种现实需求,从而对教学秩序不断更新、实现协调。

如前所述,教学管理微生态中的冲突,与技术因素的影响有关系、与权责利的分配及运行有根本性联系、与心理行为层面的互动状况有密切联系。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高校这种人文生态环境来说,冲突的发生和协调一般来说具有更多的“柔和”特质,冲突更多进入意识文化的反思领域并被反思的过程不断消弭,人文土壤发挥着积极地调整功能。对于冲突,“管理主体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校部集权和院系分权、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三对基本矛盾,按照三者协调的原则进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改革”[2]对于基本矛盾的判断,抓住了大学教学管理生态的内部运行规律和症结,揭示出了内部隐含的冲突点。

(三)动态平衡

“生态学中的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相互间的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3]校园微生态中,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持续互动联系、冲突与协调的同时,也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以及信息的传递。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信息的传递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信息传递在本质上是一种脑力或精神活动。教学管理活动的分析决策、指令下达,到实施、反馈,每个环节都包含了信息传递和相应的物质、能量流动。如图2培养计划的过程,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评价信息反馈到制定环节,构成了一个自适应平衡态的闭环系统。

这种自适应系统是教学管理微生态的众多微系统里面的一个。另外在学籍管理、排课选课、教材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个具有自适应平衡态的微系统,这些微小系统的平衡态意义在于它们都是教学事务的某一个管理领域,都有特定的信息能量输入输出模式和自身运行的内在要求,在动态中保持着自适应和自平衡。例如,成绩管理系统内在要求是按照预定时间段准确录入正考成绩和补缓考、重修等成绩信息并于信息平台实现同步查询,凡是未能准时或者准确录入成绩而需要申请变更成绩的事件都会对成绩管理系统造成扰动,该系统必须及时解决事件、消除扰动,恢复正常的平衡秩序。

三、结语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对高校教学管理微生态的要素和运行机制的分析旨在说明:高校教学管理呈现出一个生物性、人文性、关联性、动态平衡的系统样态,教学管理工作应遵循人文生态的特殊规律,避免机械刻板、孤立片面、静止僵化的倾向,这同时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复杂多变的教学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康白.微生态学的崛起与观念革命[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1):66.

[2]郭冬生.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蕴含的基本矛盾及其协调[J].教学研究,2004(6):79.

[3]胡立,张放平.高校教学管理生态的主体存在方式与实践关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423.

[4]周建平.生态式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等五部门: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依托数字化与信息化构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