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图书集成》版本及其学术影响

2016-10-20杨威余丞浩阎卫红于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版本

杨威+余丞浩+阎卫红+于峥

摘要:《古今图书集成》系清代陈梦雷等编撰的大型类书,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贯通古今。该书分为6编32典,1.6亿字,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引用经、史、子、集文献达3523种,内容广博,版本经典,为后世珍藏。其以广博精详享誉海内外,学术影响深远,后世学者以此书为寻检资料的线索而多有获益,占据中国科学技术史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版本;学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4-0051-05

Gu Jin Tu Shu Ji Cheng Edition and Its Academic Influence

YANG Wei1, YU Cheng-hao2, YAN Wei-hong3, YU Zheng1*

(1.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Experimental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Center for Health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07, China)

Abstract: Gu Jin Tu Shu Ji Cheng is a large-scale reference book compiled by CHEN Meng-lei in the Qing Dynasty. Its contents are broad and profound, incorporate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and run through ancient and present times. The book includes 6 series and 32 chapters, 1.6 billion characte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quisite illustrations. 3523 kinds of literature about class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res are cited in this book, with broad contents. It is cherished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for the extensive contents and classic version. It is renowned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 wide range of fine reputation and profound academic influence. The book has important information clues for benefiting the later scholars and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ey words: Gu Jin Tu Shu Ji Cheng; CHEN Meng-lei; edition; academic influence

《古今图书集成》系清代陈梦雷等编撰的大型类书,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规模宏大,内容赅备,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贯通古今,价值巨大,被誉为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本文对其作者、版本

1 成书过程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朝康熙皇帝(1661-1722年)的词臣陈梦雷,在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时倡议并主持编纂的[1]。陈梦雷研精覃思,利用家藏及王府藏书,编辑了一部“牢笼三才,囊扩万有”的类书,计3600余卷,名为《汇编》。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由王府雇人抄写,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汇编》初稿完成,陈梦雷誊录目录、凡例一册进呈胤祉。又整理10年,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进呈钦定,赐名《古今图书集成》,并设馆,由诚亲王、陈梦雷率领馆内纂校80人增纂厘定。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奉旨印刷,铜活字排印,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全书印刷完竣。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七日,雍正御制序文付印冠于卷首,共计印制64部。

雍正元年(1723年),陈梦雷父子被贬谪,此时《古今图书集成》“已刷过九千六百二十一卷,未刷者三百七十九卷”,蒋廷锡、陈邦彦奉旨“重行校看”,大力改组原纂校人员,号“详悉考订、补未纂三千余卷,改旧编十六万余篇,正其讹谬,删其重复”,实则体例上将“志”改“典”,内容上厘定、增删、考订,完成印刷及折配装帧事项,署名“蒋廷锡等奉敕编”。后世学术界尊重陈梦雷对本书的重要贡献,仍署名本书为“陈梦雷”等编撰。

首版《古今图书集成》印制64部,目前传世有北京故宫图书馆存1部(原存天津蓟县盘山行宫静寄山庄),台湾故宫3部(原存北京故宫文渊阁、乾清宫、皇极殿),北京图书馆1部(原存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文津阁),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范氏天一阁、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嘉业堂各存2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有1部,另有部分残卷及描润本存世。

《古今图书集成》正文10 000卷,目录40卷,分为6编32典,共计6117部,1.6亿字,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引用经、史、子、集文献达3523种,征引历代重要医学文献120余种,内容极为广博,涵盖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2]。《古今图书集成·序》指出,(本书)“其大凡,列为六编,析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有余,其卷一万。始之以历象,观天文也;次之以方舆,察地理也;次之以明伦,立人极也;又次之以博物、理学、经济,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之道咸具于是矣”。详见表1。

2 编纂者

《古今图书集成》为陈梦雷倡议并主持编纂,因受宫廷斗争影响,书成之后,雍正命署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之名,《清史稿·艺文志》子部类书类著录亦称“蒋廷锡等奉敕编”。蒋廷锡(字扬孙,西谷)对《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作为有限,故《清史稿》“蒋廷锡列传”并未提及他编修或校订《古今图书集成》之事。现代学者多方考证,公认陈梦雷的编纂者地位。

陈梦雷(1651-1741年),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州侯官人,著有《松鹤山房集》《天一道人集》《周易浅述》,编纂《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生而颖悟绝人”,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1岁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却仕途坎坷[3]。康熙十三年(1674年)陈梦雷返闽省亲,因“三藩之变”被诬议罪论斩,后发配奉天尚阳堡(沈阳),历16年,其间先后主持编修《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体例极为详允”,具很高的史学价值。

1698年圣祖康熙东巡,陈梦雷献诗称旨,召还京师,教习西苑,侍诚亲王胤祉读书。从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收录的《进汇编启》可知,陈梦雷讲授经史之余,因“《三通》、《衍义》等书,详于政典,未及虫鱼草木之微;《类函》、《御览》诸家,但资词藻,未及天德王道之大”,为“大光圣朝文治”,拟“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勒成一书”,由陈梦雷“一人独肩斯任”,集家藏及王府协一堂图书精华于一编,辍拾简编,以类相从,仰备顾问,“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幸而纲举目张,差有条理”,于“康熙四十年十月为始,领银雇人缮写”,于“(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内,书得告成”,名为《汇编》,为志三十有二,为部六千有零,“凡在六合之内,距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以百篇为一卷,可得三千六百余卷”,内容丰富,“较之前代《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广大精详,何止十倍”(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进汇编启》)。

《汇编》编纂完成后,康熙帝盛赞陈梦雷“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嘉许其才情,赐名《古今图书集成》。但因卷入储位之争,雍正即位后,73岁高龄的陈梦雷再次被远谪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乾隆六年(1741年)终老边地[4]。

3 版本及现状

3.1 主要版本

《古今图书集成》主要版本有:雍正四年(1726年)初次印成的铜活字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图书集成局印成的扁铅字本,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同文书局的石版影印本,1934年中华书局的胶版缩印本,1983—1986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联合版缩印影印本,1997年超星电子技术公司的光盘本等[1]。台湾出版的主要版本有:1964年的文星书局本(精装100册)、艺文书局本(精装79册),1977年鼎文书局本(精装79册)等。1934年以后的各种版本均以中华书局缩印版为底本。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图书馆所存部分描润本(石印本的母本,对铜活字本修饰加工)等。

各版本的渊源关系为:铜活字本→图书集成局版扁铅字本,上海同文书局石版影印本,中华书局胶版缩印本;中华书局胶版缩印本→文星书局本,艺文书局本,鼎文书局本,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本,超星电子技术公司光盘本等。

3.1.1 铜活字本 亦称殿版、雍正版,为《古今图书集成》初版,是我国最大篇幅的铜活字印刷书籍,分用开化纸、太史连纸印成。白口,双边,外粗内细,版框约20×14 cm,每半叶9行,每行20字。双线单鱼尾,版心象鼻上方大字印“古今图书集成”,鱼尾下小字印“XX汇编XX典XX卷XX部XX(项目)之XX(叶)”,计10 040卷(正书 10 000卷,目录40卷),装订5020册(正书 5000册,目录20册),522函(正书520函,目录2函),印64部,另有样书1部。

殿版印成后,雍正朝被束之高阁,能臣张廷玉曾获颁2部,《澄怀园语》说:“《古今图书集成》以内府铜字联缀成版,计六十余部,未有刻本也。比时,玉蒙恩颁赐一部。雍正十年,给假南归,又赐一部,令织造赍送至桐城,收藏于家。”乾隆对《古今图书集成》十分钦敬,大加赞赏,大量颁发,如《日下旧闻考》引《词林典故》载,乾隆九年十月,赐翰林院“《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贮宝善亭”。又有记载,乾清宫藏开化纸一部,皇极殿藏开化纸、太史连纸各一部,文源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各颁一部,承德避署山庄澹泊致远斋、盘山静寄山庄各存一部,还奖赐了舒赫德、于敏中、刘墉、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等编写《四库全书》的有功之臣与献书最多的藏书家。

3.1.2 扁铅字本 亦称图书集成局本或美查版,由《申报》馆(英国人安·美查、弗·美查两兄弟创办)点石斋组建“图书集成印书局”主持印制, 3号扁体铅活字本,绘图部分用石印,连史纸10开尺寸印成。每半叶12行,每行38字,细黑口,单框,只有上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项目、叶数。计印1500部,每部正文1620册,目录8册,惜排印有舛误、缺叶,但传播普及之功巨大。

3.1.3 石印本 亦称同文版、光绪版,由清政府出资、上海同文书局经办,以铜活字本为底本,对原版字迹修饰描润,照像石印,料半纸三开尺寸,装璜形制与原铜活字本相同,计印100部,外加一部黄团龙绫子封面的朝廷御用。石印本增附龙继栋所撰《古今图书集成考证》(24册),装成5044册,字迹清晰,版面光洁,装帧漂亮,“堪称《集成》的最佳版本”(宋建昊,《描润本<古今图书集成>述介》),尤为宝贵,可惜半数遭火焚毁,传世不多。

3.1.4 缩印本 亦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是上海中华书局以曾为康有为收藏的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为底本,胶版缩小影印而成,1934年出版,原书9叶缩为1叶,白口,四周双边,每半叶分上中下3栏,每栏27行,每行20字,如新四号铅字大小,版口中缝上端大字印“古今图书集成”,双线单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中缝下端双行分印册次、叶次和“中华书局影印”字样。用江南造纸厂的加重连史纸三大开本,线装装订800册,1~6册为目录。卷次每典为起讫,叶次各册为起讫,目录末附康有为的跋语,书后附《古今图书集成考证》8册。康有为跋语云:“此本自吾邑叶氏领运自京而来粤,费万金,后归吾邑孔氏,今归于我。”书内钤有南海叶华溪珍藏、孔氏嫩雪楼收藏书画印、南海康有为更生珍藏等藏书章。本版因用纸少、成本低、字迹清晰、墨色匀净、检索方便,广受欢迎,流传较广,成为后世再版《古今图书集成》的底本。

3.1.5 联合版 1983—1986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以缩印本为底本再次影印,用金城凸版纸, 16开本,精装82册,第82册为新增的广西大学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编写组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正文页次统一编排,正文后附段文桂的后记。

3.1.6 台湾出版的主要版本 1977年,鼎文书局《鼎文版古今图书集成》,精装79册,列入杨家骆“中华学术类编整理本”,标明《集成》《考证》编者分别为陈梦雷、龙继栋。为提高检索功能有较大加工,如统一排编页次,页次前加典名;各典加编部名简目,部分重拟部名和调整部次,加识语说明;对设部较多的《山川典》《边裔典》《禽虫典》《草木典》等,各编制典部名通检;首册以“新增部分”为栏目,刊载《鼎文版古今图书集成述例》《鼎文版古今图书集成分册简目汇编》《五典部名通检》。

3.2 存世情况

本书早期版本存世情况: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徐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天一阁,嘉业堂,清华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图书馆,台湾故宫,台湾中央图书馆,哈佛大学,普林斯敦大学,耶鲁大学,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及巴黎、柏林、日本等,分别有铜版《古今图书集成》完整本、残卷或描润本保留。

后世还有将《古今图书集成》的部分编典单独出版的。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载:“《康熙地图》分省小叶本,计二百二十七叶,即《图书集成》内地图。”袁逸在《我国古代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称,“乾隆元年(1736年)首次运进日本的《图书集成绘图》就有660卷”,说明《古今图书集成》地图、绘图曾单独结集出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的医部内容结集成册,于1959-1963年铅印出版12册本,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988年收录于《中国古籍整理丛书》再次出版。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精华》1册。

4 学术影响

《古今图书集成》以广博精详享誉海内外,学术影响深远。如书中收录有清初史学家万斯同所著《明史稿》,对南明史迹的记载颇具史料价值。收录大量来自欧洲的新知识,博物汇编辑入西方的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称“国家新法历书,凡海西人(西洋人)所考究,造图制器,皆极,是故多据之”[5]。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科学译作,伽利略《天问略》,汤若望《新法历引》等也被辑入。清代张廷玉称此为“古今未有之奇书”,“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是书搜罗诸子百家,别类分门,自天象、舆地、明伦、博物、理学、经济,以至昆虫草木之微,无不具备,诚册府之巨观,为群书之渊海”。

自该书问世以来,学者常以此书为寻检资料的线索探寻获益,为读书而假馆者大有其人[6]。如清代嘉庆年间,常熟张月霏(金吾)由苏赴浙,借读鲍氏知不足斋的赐书,发掘金人逸文,陈大中《小儿痘疹方论序》、王易《北岳诗序》、丁暐仁《释迦成道赋》等,录入《金文最》中。康有为的老师朱九江(次琦)曾到孔氏嫩雪楼假读3个月之久。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曾为佚书,《古今图书集成》有载。明代徐光启《甘藉疏》《芜青疏》等《农遗杂疏》已佚,王重民从本书中发现徐光启逸文《甘藉疏序》。

陆费述在中华书局影印《古今图书集成》前言中描述,“弱冠以后,编书撰文,时时利用是书,获益匪鲜。盖我国图籍浩如烟海,研究一问题,检查多种图书,不难费时费力,抑比无从下手。此书则每一事项,将关系之书分条列入,一检即得人云,事半功倍,此真可谓事一功万也”。康有为《古今图书集成》跋说:“《古今图书集成》为清朝第一大书,将以轶宋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而与明之《永乐大典》竞宏富者。”

此书对海外影响亦甚巨大。铜活字本被英、法、德、日等国珍藏,英国人安·美查、弗·美查在上海特设“图书集成印书局”,印制1500部扁铅字本,又称“美查版”,广其流传。本书常作为研究东方文化科技的重要参考资料,或称本书为“康熙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的参考文献简述中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美国麦高文所著《中亚古国史》,将本书列为参考书目5种之一,极为重视。

英国人翟理斯(L. Giles)为本书编制《中国百科全书字顺索引》,1911年由伦敦博物馆印行,他认为“十一版之《大英百科全书》为字约四千万,译中国文言百字约需英文一百五十字,故《图书集成》一书,可谓大于最巨之英文百科全书三四倍”。日本也有本书的索引著作,称《钦定古书集成分类目录》,编者不详,于1912年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中医药内容也极其丰富[7],其中,博物汇编艺术典的医部内容单独结册出版,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收录《黄帝内经》至清初名家经典医著上百部,兼收并蓄,理法方药赅备,涵盖临床各科病症,具较高的临证参考价值,且分门别类,便于检索阅读,在中医典籍中占有一席之地。

《古今图书集成》以其内容广博、分类清晰为后世学者所推崇,百科全书式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后世学者因此书而多有获益,本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裴芹.古今图书集成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143-155.

[2] 林仲湘,黄世雄,陈大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第1册[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1988.

[3] 方任.《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陈梦雷[J].辞书研究,1983(6): 161-162.

[4] 崔文印.说《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编者[J].史学史研究,1998(2):60-67.

[5] 袁逸.珍贵的《古今图书集成》[J].辞书研究,1983(6):148-151.

[6] 杨玉良.《古今图书集成》考证拾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1): 32-35.

[7] 邱纪凤.《古今图书集成》与陈梦雷——兼谈《医部全录》在祖国医学上的贡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4):22-27.

猜你喜欢

版本
傅察及其《忠肃集》成书版本与研究价值
《武林旧事》版本考略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经效产宝》考证
《文心雕龙》版本概述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