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2016-10-19荆杰峰

水能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荆杰峰

【摘要】人与自然长期的和谐相处,需要依赖于富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是全人类需要共同努力的重大问题。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最根本的自然资源。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利工程中,防冶水土流失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土流失

长期以来,人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破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盲目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植被破坏和大量的水土流失。如果再不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拖,将会使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从而不但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可利用土资源和水资源急剧减少,而且还会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进而威胁到人类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破坏水利工程。

一、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源。无论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水的供给。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中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途经。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因为我国人口密度大,水资源非常稀缺,使得水资源的人口占有率极低,而且在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因水资源利用粗放,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严重失衡。另外,近些年来,由于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造成我国粮食产量的急剧下降,经济损失不断加大。再加上,正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大部分都已经老化,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功能,部分新建的水利工规模偏小、设计标准偏低,应对危急情况的防护功能不够完善。而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减少旱涝灾害、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净化水资源,从而促进水利工作健康长远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水土流失會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河道在枯水期水流量的大量减少,最严重的会造成水资源完全干涸。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蓄水空间缩小,等到汛期,又因土壤的蓄水能力不足,直接就导致了涝灾的发生。然后,到枯水期水量又更少,到汛期的涝灾又会更加严重。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在水土流失后,在蓄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遭遇降水量过多的洪水暴发期,土壤的蓄水防洪能力下降,因雨水不能很好地蓄积到土壤里,短时间内无法承受超负荷的暴雨冲击,造成了破坏力强的山洪,对下流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水土流失会损害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使土壤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水流的不断侵蚀,使得大量的地表径流汇入江河、塘库等,随着地表径流的汇入,大量的泥沙也一同汇入。泥沙的大量汇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淤积,这使得水库的库容量缩小,造成了水库蓄水量和防洪能力的直接下降; 另外,江河的水位上涨,使江河的泄洪能力下降,直接导致了防护坝的防护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造成“跨坝”和“漫坝”严重后果。水利工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防护功能。

(三)水土流失会使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植被受到破坏,土壤的松散形成了水土流失,土壤内部的粘合力降低,导致原本在土壤深处的有害物质,在雨水冲刷和风力等作用下,就会夹杂在水流中,汇聚于水塘、水库和江河中,从而使整个水系都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再加上,近些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化学有害物质越来越多。随着土壤表面不断受到洪涝的侵蚀,土壤中残留的化学有害物质就随着水流混入整个水系中,这个水系所供养的树木山林里、农田果园中的作物都受到了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从而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水环境质量的全面下降。

三、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

(一)加大法制宣传和监管力度,防治水土流失

我国自199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需长期坚持施行。虽然我国自实行水土保持法以来,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某些地区因林木地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导致的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还需加大法制宣传和监管力度,把水土保持工作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做好,切实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二)注重综合长远效益,注意维持生态平衡

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地表植被对雨水、风雪侵蚀土壤有保护和减缓作用。植被通过枝叶截断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使雨滴以较慢的速度落在土壤中,从而减小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力。另外,植被还可以吸收部分雨水,减弱径流作用,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粘聚力,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还有减缓风力、降低风蚀侵害。所以,要广泛地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和植树造林,严禁滥砍滥伐,维持生态平衡。

(三)改进耕作方法,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

改进耕作的方法主要有深耕、套播、混播以及增施有机肥和起垄种植等。调整农作物的生产结构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合理适宜的种植农作物。要积极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过去那种看天吃饭、原始的消极方式要逐渐取消。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方法也要进行有选择的传承和科学的补充。在选择农作物时既要考农产品的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又要研究潜在的市场发展趋势,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数量的多样化的常态和动态需求。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首先要做好坡面蓄水工程,在雨水充沛时节,坡面蓄水工程拦截并储存雨水,并保存在地下。因地势的高低落差,但凡下游的雨水不足时,上游储存的地下水就可以转为下游的地表水,汇入江河、沟渠等保持充足用水量。如此有效地补充地下水,可增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江河、沟渠的淤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措施,减少相关水利工程的负担,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要避免各种形式的水质污染,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污染措施,共同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我国长期以“水土保持”为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又有利于全人类的正确决择。水土保持不但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孟令宽.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134-135.

[2]祝高元.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相关思考[J]. 江西建材,2014,15:100.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