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即兴表演·形象

2016-10-19唐华军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演员真实

唐华军

摘 要:“人生就是一场即兴的演出,随时都有可能意外的结束”。它形象的描述了创作的规律即灵感的产生。同时演员的最高任务就是创造“人物形象”,如何创造?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问题。即兴是人的一种本能。如何去突破自己?即兴表演成为一种方法选项,将是改变一切的始点与终点。

关键词:演员;真实;即兴表演练习

即兴表演在当下已经成为考查学生能否具备成为演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表演专业的入门考试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即兴完成的,才华的高低在那一瞬间得到彰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被发现,最后成为世人追捧的对象——演员。

戏剧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从这段定义可以明确的指出演员的最高任务:创造出真实动人的角色“形象”。形象的创造是依赖演员自身作为材料、工具,最后变成人物形象。这也是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特性——“三位一体”,即创作工具、创作材料、创作成品都是演员的身体。可是,笔者在多年的戏剧表演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创作工具、材料研究者不多,更多的的人认为我只要把剧本中台词背熟了,反复排练,就能演好角色。特别是在近几届学生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学生不愿意去探索,害怕出丑”,构成了“人物形象的虚假、造作、肤浅、缺乏形象性。”如果告诉他前期没有剧本,他们就无从下手。在与学生的调研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被安排、老师让我们怎么做我就执行”。这种现象不知从何开始,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也逐渐被“剧本化”。(上学、工作、约会、结婚、生子)固定的生活模式已经成为当下人的常态,仿佛只有这样,生活才能继续下去。表演的教学也同样如此,在不知不觉中被模式化。仿佛只有这样,表演教学才能继续下去。这些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在此就不赘述。

在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以“斯氏”体系为主,体系的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作原则即:“体系的目的在于帮助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艺术上真实的活生生的形象,体现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它不是以美学的准则作为根据,而是根据对演员的人的有机天性的创作客观规律的认识。……体系并不能取代创作本身,而是为创作创造最良好的条件。” 不难看出“斯氏”体系的主旨是“鲜活的”,不是“僵化的,教条的”。培养了众多著名演员的中戏表演系教授张仁里谈他的教学感受是“……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天性,一点也不想磨损他们的棱角,积极支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即便在他们的“出格”与“越轨”中也能寻找到才华的闪光点。……” 由此可见,法无定法。

2007—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法国小丑演员Fabiola Gonzalez 西方小丑表演(Clown Workshop)工作坊 ,澳大利亚Robert Drafiin 演员自修方法和莎士比亚台词工作坊 。开始接触到西方表演教师关于“即兴表演”的训练方法,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将变成可能。

这些观念都是对创作者素质(演员本身)的研究。即兴是人的一种本能。其宗旨就是去中心化,没有对错,激励每位参与者去冒险、去探索。下面的工作方法旨在对我们的戏剧创作和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身体的参与是即兴表演的第一步,主要针对刚开始接触表演的同学和高年级排戏阶段。原因是学生对自己肢体的掌控、支配能力不好。所以,在基础训练阶段,把解放肢体、探索并连接自己意识从来没有到达过的身体部位,作为即兴表演练习首要的训练内容。在这里涉及身体的即兴表演练习列举一二,以下练习都不需要学生准备,尽力就好。

一、建立与身体(自我)、空间、对手、观众的连接

07年Mary在上戏表04级 排《麦克白》时对演员的“连接”训练。这个训练很好理解,主要是建立与身体(自我)、空间、对手、观众的连接,其核心是学会倾听、放空的状态。在创作前将自己身体的杂念清空,用自己的五觉去聆听和感受周围的世界,唤醒肢体。当然放空不是没有焦点,而是要演员把专注点放在你身体和四周具体的对象上。你会发现在你不是单用眼睛去接触这个世界,而是用整个身体去感受周围世界时,你的心——意识就自觉地与身体建立了连接。

具体方法:平躺于地面,闭合双眼,用意念引导自己的思想从头部开始沿着颈部、肩膀再至腰部以及胯部,然后依次向大腿、小腿以至脚趾或者从手臂直至手指的方向,放松身体的各部位直至末端。把自己的身体感觉无所保留的交给地面,寻找当时自己所感到的舒适和不舒适的身体部位,并想象着运用身体的重力对敏感的部位加以按摩或挤压。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完后,我们就这样开始任意地根据身体的需要所发出的指令,来运动肢体的各个部位,体验身体的不同感受。从而打通身体与心灵的交流通道,让自己变得敏感,成为一个好的感受者。因此,能够很好的倾听身体也就成了演员学会支配肢体、建立与肢体连接的前提。

二、群体间建立互相交流、互相连接的练习

“Flocking”(鸟群)是澳大利亚Robert Drafiin 演员自修方法和莎士比亚台词工作坊中学到的一个针对群体间建立互相交流、互相连接的练习。即由六个人站成一个等边三角型队型,由最前面的人开始做动作,其余的人进行模仿。当动作的变化产生方向的转变后,就由处在这个面的最前面的一个人开始领导,从而产生多方位的领导者。在这个练习中注意,在领导和模仿的过程中大家要保持同步,要凝聚在一起保持住一个整体不能分散开。领导者要照顾好跟随者,与其他的同伴建立连接,感受他们的呼吸,感受群体是否与自己保持着同步,让旁观的人看不出是谁在领导。这个练习的由来是模仿大雁群迁徙时的群体互相配合的分配体系,所以我们称它为“Flocking”,即鸟群的意思。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培养我们像鸟群一样互相协作的能力,在同步性的要求下自觉地学会如何与多人建立连接,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培养交流的练习。

三、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

“语言与动作行为的思考”是国际导演大师班Nicholas Barter 尼古拉斯·巴尔特导演工作坊 ——形体表演方法中演员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这个练习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去找到空间,填满它,在里面走动。然后,指着你看见的这个东西,大声的叫出它的真实名字。例如:这是地板、窗户、电灯等。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能力,不要口是心非。真实的交流。我们再来一次,这次对你先前指的东西说“这不是XX”。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出这不是这个东西的名字,把它想成其它的物件。例如:指地板,说这不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联想能力,可以天马行空,提升创造的空间。这个练习的第三个部分,还是在这个空间里面,指着这个东西,叫着另外一个名字,你要说服自己相信这是另外一个东西。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这个东西的名字,但是一定不是这个东西真实的名字,是撒谎说出的,但要和真的一样。例如:指地板,说这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以假当真的能力。如果你们在练习中观察到到整个空间的身体——声音状态的话,你们会发现,在练习的第一部分时身体是持续性的参与连接;在练习的第二部分中,你会发现身体有一点点的动态了;到了练习的第三部分,你会发现有很强烈的对比,能量会突然爆发,有些时候趋近于安静和静止。其目的是训练演员身体在空间里真听、真看、真思考的一种能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喜欢瑜伽和印度哲学。在印度哲学中,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意识的层次”,每一个層次的名字和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这些联系打断了。所以,对于戏剧来说,这种否定的看法,可能会让人认为它是在撒谎。如果用一种有创造力的想法来看戏剧的话,我们会觉得戏剧是在锻炼我们的想象力。

人生就是一场即兴的演出,随时都有可能意外的结束。对演员的即兴表演的关注,旨在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在表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它不是戏剧艺术的全部。但是,我相信,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演员,一定会创造出世界上最糟糕的艺术作品。所以,在各种戏剧观念众说纷纭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归表演艺术的主体,用自己身体创造出鲜活的角色形象向他人讲述故事。

注释:

①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分册 光盘版。

②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3。

③张仁里,启航.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序2.

④研究东方文化的法国小丑演员、教师康文(Fabiola Gonzalez)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工作室邀请的关于身体训练专家。

⑤澳大利亚戏剧教师、导演、演员, Liminal国际剧团(Liminal Theatre Performance)艺术总监RobertDrafiin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工作室邀请的关于身体训练专家。

⑥尼古拉斯.巴特尔导演工作坊——《形体表演方法》上海戏剧学院国际导演大师班。

基金项目:四川教育厅一般科研《即兴表演练习及其在表演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15SB0353)。

猜你喜欢

演员真实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从“演员”到“明星”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琅琊榜》浅评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