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的问答

2016-10-19本刊编辑部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作文笔记杂志

◎本刊编辑部

关于《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的问答

◎本刊编辑部

王栋生,别名吴非,1950年生于南京,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苏教版高、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委。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等。

《新作文》杂志:您的书《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书名?

王栋生:这本书是我的作文教学随笔,写了好几年,随想随写,它不是中小学写作“教程”,也不可能拼接出完整的教学体系,仅仅是个人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其中也有值得记取的教训,无甚高论,的确是“笔记”。几家杂志分别约我谈作文教学问题,也许他们认为“笔记体”“谈话风”对于教师们来说,更容易接受。在我,是试图抛砖引玉,让全国那么多语文教师都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庶几把教学方面的问题谈得更透一些。一些教师朋友也认为“笔记体”比长篇大论更平易通俗,他们也在写。

《新作文》杂志:能否介绍一下您平时为什么要写这些“笔记”?

王栋生:作文教学是有趣的工作,每次作文,都是我和学生的精神交流,是我能有独特感受的愉悦体验。这样的体验,无论对学生对教师,都是珍贵的。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批学生都不能从写作中获得愉快,但我的作文教学,至少能让学生不畏惧写作,并能认识到写作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经常会写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同事们也认为这些笔记中有可借鉴的东西,可以共享。教师们能接受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些体会全来自课堂教学实践,表达简约平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要想编一套符合时代需求并能让所有的使用者都满意的写作教科书,是不可能的。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某种局限,而只有融入了教师实践智慧的教科书才是有价值的——对写作教学而言,教师的实践更为重要。我个人有写作习惯,和阅读一样,这是语文教师的生活方式。

《新作文》杂志:您认为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栋生:其一,作文教学观念陈旧,阻滞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没能意识到写作是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趣味;学生阅读量过小,无法形成经验。其二,应试作文的写作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观变得功利,作文趋于程式化。其三,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

时下,很多教师“求快”的心理对作文教学很不利,写作能力素养绝对不可能靠“突击”。我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快速作文”“快速构思法”“十天提分作文训练”等等,这些只是为了对付考试的套路作文,这些技法是商家广告的噱头,败坏了学生的写作趣味。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平时也这样教作文。

比起写作技能,我们是不是更应当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明白写作是获取教养的途径,如何让他们通过写作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如何让他们在写作中学习人与人的交流……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段,学生对未来有许多美丽的憧憬,有初步的人格独立意识,对人生命题、社会问题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他们的思想开始体现价值,他们的写作应当有比较高的精神追求。

《新作文》杂志:你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作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想象力,那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吧!

王栋生:我常痛感一些学生作文“无趣”,往往在于他们一点想象力也没有,而我们共同经历的学校生活并没有枯燥到无趣的程度。写作教学缺乏开明的教学环境,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就会这样无趣无味无聊,当然,也就无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有见识,也要有策略。

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时要靠外部信息去“激”,靠教师用智慧去“激发”或“激活”。教师出一个能诱发他想象的作文题,提供一个思路引导他关注某个事物,让他回看一下自己生活的“轨迹”,都有可能让他的思维多出一块广阔的天地。最早的想象力可能来自观察生活的好奇心,而真正提升想象能力,可能还得靠阅读的经验,这种想象力从儿童开始阅读之后就有了。一般而言,想象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童年和少年时代。心智正常的儿童,通过阅读以及对外部的好奇,产生想象。当然这种想象力可能和呓语没什么二致。中国社会常把“做梦”当作对一个人的嘲笑,可是,人的内心,何尝不希望梦想能实现?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没有出息,也没有出路。做梦与务实根本不矛盾,发展想象力,也就是发展创造思维;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务本、务实。

《新作文》杂志:您的作文教学中主张发展批判思维,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栋生:现今的教育非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认识,甚至还有些警惕。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敷衍其辞?常常在于他不认为个人写作有什么价值。他听教师的话“多读同龄人的作文”,结果发现同龄人都在说同样的话,只是表达略有差别,学生就有可能认为重复并演绎体制的观点就是“作文”。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教出有思想光芒的学生。一些教师叹息学生的作文没有进步,写不出像样的文章,然而不能不说的,是这些教师本人非但没有见识,也缺乏表达的激情。他们自以为在“按部就班”教学,殊不知“思想”是没法教的,“示范”也得有资格。句读之师当然也可以算“师”,只是技术含量有限,在这个时代虽然也能“混”,但绝对不可能担负母语教育的使命。学生在作文中阐释对问题的观察思考,教师不必提醒他“要注意成绩是主要的,要多看光明的一面”;学生批评社会现象时,没有必要要求他“多提建设性意见”;他果真提了“建设性意见”时,更没有必要要求他“准确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培养批判思维能力,不是对社会反主流意见的复制,而是能对身边事物做出理性分析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凡是触发了他的思考的,凡是他感兴趣的,凡是他想穷根究底的,都有可能有独特的价值。

《新作文》杂志:学生怕写作文,教师应当怎样教育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王栋生:学生肯不肯学,常在于所学有无趣味。“怕写”,其实是“不会写”“不想写”也多是“不会写”。他或许认为个人思考没有价值,又或许觉得所要表达的情感可笑。观察学生的作文,有一部分虽然“不怕”,但似乎也不清楚要写什么;即使写了,没有从中获得愉快。总而言之,学生“不会”本是常态,如果他真的“会”,那就不用教了。学生的“不会写”原因不一,未必因为懒惰,也有可能是恐惧,教师要了解他的写作状态。

“怕写”的学生,他的写作往往受过什么暗示,或受过什么挫折。比如,小学生写日记,是很好的习惯,为什么到初中遇到一点干扰就中断了?盖“日记”在中国往往不安全,社会和家庭对一名学生在那里“写”往往感到好奇或是恐惧。学生不过是学习写作,教师本当积极地开启他的思维,拓宽他的视野,让丰富的生活聚集到他的笔下,让他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让他敢想敢写敢歌敢哭,要他做一个真诚的人,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灵世界……可是,很多教师却是不由自主地以一番苦心去设置重重禁区,用种种束缚扼制他们的思维:这种事“没有意义”不必写,那种题材“敏感”不准写,这种表达方式有点消极要来点“亮色”,那种话“太直率”,要“绕一绕”……我们就这样殚精竭虑地让学生披枷戴锁,然后哀叹作文教学“少慢差费”,这实在是南辕北辙。

写作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不能没有一定的要求,因为中考高考要考作文,但仅仅是为考分学写作,一旦不再需要考试,他可能就此放弃写作。功利的写作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更不可能培育“热爱”。

对学生的作文,无论如何不应提过高要求。过高的作文要求只会抹杀写作激情,功利的写作教学则有损学生的思维品质。看到初一教师用“中考范文”讲写作,高一教师用“高考满分作文”教写作,就知道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了。如此功利的课堂,怎么可能培育“热爱”写作的学生?一些教师的“要求过高”,并非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而多是出于应试的考量。

《新作文》杂志:您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学生作文?

王栋生:我在“作文教学笔记”已经谈过不少,这里补充一些。

在阅读学生作文时,我常常被他们抒发的真情所感动。学生诉说的生命故事,充满对亲人的爱,也带着对人间的爱。有时,那些我认为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忽然以作文中的某一段话,令我刮目相看,那感觉就像亲眼见到了“掏出心来”!我觉得就凭这一段话,他的作文就有可取之处,当然也就觉得自己的教学还是有效的。学生的很多作文,可能只有一个读者,就是作者自己。有些教师虽然看了学生的文章,未必会像学生那样专注于自己的习作。学生千字随笔,教师可能只能用三五分钟看过并批出分数或等第,至多写几句评语,但学生大都是花了两个小时用心写的。如果教师没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真诚,那将可能失去最重要的教育契机,也是教学的失败。我有时会反复看学生的某篇作文,我在揣摩:他为什么会这样敷衍,为什么不愿在作文中表现真实情感。我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漠视了什么,是不是我的语文课堂还缺少“家园”的感觉。如果作文课堂是自由的安全的营地,每个学生的心灵空间都能得到教师的珍惜,如果写作能获得愉快,那就不可能“不想写”“不敢写”“不会写”。

《新作文》杂志:您觉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王栋生:除了前面说过的要有新观念,要改进措施,我觉得,教师自身的写作经验也非常重要。教师个人没有写作经验,作文教学不可能有什么成效。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教师自己不会写,特别令人费解。这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了。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学技能,语文教师的“不会写”可能是最遭人诟病的短板。大部分语文教师畏惧写作,只是他们善于掩饰,或是有威权。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实践,也没有能力,这就失去了“教”的资格。我见过声称“没有时间”写作的语文教师,然而,任教十多年没写过一篇短文的教师,就不会是“没有时间”这么简单了。理科教师演算速度不一定比学生快,但毕竟他要动手做一遍,否则无法评价学生作业;而语文教师不会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样的窘境,作文教学仍然难以解决问题。我写这本“作文教学笔记”,也是想提醒一些同行:作文不难,我们会写能写才有资格“教作文”。

《新作文》杂志:您认为中国主流的作文大赛能鉴定出来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吗?

王栋生:一次比赛的名次未必能证明写作实力,会有许多偶然因素。评价学生作文水平,要看学生对写作的热爱。我有几个学生离开学校二三十年了,仍然热爱写作,散文随笔甚至小说都写,大多是学理工科的。

《新作文》杂志:王国维说年轻人在积淀足够之前不要写作,那么,该如何看待小学生,初中生热衷于出书这一现象?

王栋生:王国维指的是学术写作,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目前的确有不少在校学生把自己的习作结集出版,如果目的不是为了择校和升学,不是为了出名炒作,水到渠成,也无可厚非。但教师和家长不要揠苗助长,追名逐利对学生没有好处。

猜你喜欢

新作文笔记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8期合刊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