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

2016-10-18孙云霞朱秀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互助合作学案直线

孙云霞++朱秀林

【内容摘要】单元互助合作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延伸,是小组合作生成教学法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的有效实施。单元互助合作教学法是由教师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复习建构知识网络,课上采取互助—质疑型合作学习方式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的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我校在高中的基础年级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生成教学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思维方式、合作交流与探究方式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高三一轮复习,我们在合作生成教学法的基础上采取单元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

一、单元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概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和吸纳,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些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改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者通过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知识结构。”我校单元互助合作教学法是由教师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复习建构知识网络、回归课本融汇知识点、小组合作交流会诊题目价值回归表、探究、质疑与解答、思维方法提升等环节构成的高三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法。具体操作是教师进行单元知识整合,形成自主学习质疑学案、课堂探究学习学案、单元知识题目回归表;课前学生独立学习完成自主学习质疑学案;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会诊质疑学案,并完成题目回归表;教师通过回归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设置题例,再次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解答,达到掌握本单元知识与方法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本教学法实施教学效果很好,下面以《直线与方程》这一单元为例阐述如何实施单元互助合作学习的。

二、单元合作互助教学法课堂案例

《直线与方程》出自高中数学《必修2》的第三章。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考查直线的有关概念,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截距等;考查过两点的斜率公式;会求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等);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中考查直线;考查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

1.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复习通过自主学习质疑学案部分,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知识规律,建构知识体系。学案提前两天发给学生,学案设置知识清单梳理、自主学习检测两个环节,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独自总结归纳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能力。通过课堂探究学习学案中典型例题的处理,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质疑、明辨、引导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与待定系数、数形结合等的数学思想方法。

2.代表性的学习方式:互助—质疑型合作学习

规律概括的过程实际上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观念的碰撞过程,学生会经历不同层面的思维冲突,因此,借助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鉴于思维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通过引导对已有概念、公式、定理、数学方法的质疑事起,在学习方式上,本节课以互助—质疑型合作学习为主。

3.利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知识的建构与形成的过程充满思维的矛盾和观念的冲突,合理运用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及时帮助学生总结体会与收获,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到竞争、辩论、合作、成功的乐趣。本节课采取竞争机制,成功激励合作互助。

4.单元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与探究式教学方法

单元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单元的知识整合集中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挖掘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与知识的形成方式,学生的探究过程从例题质疑开始,在已有知识回顾的过程中展开,在讨论中升华,在概括中规范。

【环节一】自主学习质疑学案的有效处理

自主学习质疑学案中,给出具体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复习人教A版必修二课本P80~P115,建立知识体系,填写知识清单。”课前教师检查统计自学效果,课上借助PPT反馈复习效果。针对自主学习过关检测,课上小组交流,填写题目回归表。通过题目回归表的填写,能使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总结归纳方法,发现问题,为接下来互助质疑学习环节,提供具体目标。本环节填写用时五分钟左右,交流讨论,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这是互助学习第一环节,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讲解,简单的问题采取小组内一对一的方式,复杂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听者要质疑辩论,辨别讲的是否明白准确。本环节的处理,达到预设的两个目标:一个是通过自学与小组内合作,知识清单梳理,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二是为接下来的探究学案的处理找准方向。

【环节二】课堂探究学案的有效处理

正如波利亚所说:“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是一个解题者的重要资本。”环节一中“单元知识网络的建立”,“题目回归表的填写”,“自主学习检测的质疑与解惑”,为下一步数学的核心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本单元的课堂探究学案,分六类题型剖析。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题型二“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关系”;题型三“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题型四“距离公式的应用”;题型五“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题型六“对称问题”。每类题型设置典型例题、经典回放(课本原题)、突破方法、灵活多变四个层次。

三、几点补充与思考

1.单元互助合作教学法在高三复习中采用的效果极佳,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梳理知识的能力、总结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等带来全面提升。

2.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采用单元答辩的设计形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每个学生要完成单元学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组织设计问题,老师准备问题。每个小组以现场抽签方式选派一名学生参加答辩,学生获得答辩分数记作小组得分。一是以学习报告的形式展示单元知识结构,介绍涉及到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二是当场抽取并解答老师学生准备的问题(不抽取本组准备的问题);三是老师学生做出评价。单元答辩实现的目标是通过学生参与答辩的经历,提升学生应急答辩的能力和自信,激发现场思维碰撞的火花;通过学生书写答辩报告,梳理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以答辩的形式作为单元过关的检测方式。

3.多媒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及时展示学生的成果和研究结论为主,在展示技巧上没有做细致的设计,以免冲淡课堂主题。

4.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学生因素密切相关,老师的引导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课堂起始阶段老师的亲和力对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林、姜连国. 论高三复习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J]. 物理教师,2009(2).

[2] 刘翠. 三位合作课堂生成案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

[3]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著;皮连生、庞维国 等译. 教学设计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3-206.

[4] 佐藤学 著;钟启泉 译.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 华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互助合作学案直线
乡愁导学案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热爱合作?快乐习作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幼儿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