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16-10-15雷延霞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

雷延霞

[摘要]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机械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了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法探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28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学科的技术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作好准备。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结合笔者自己这些年来教机械基础的教学经验,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探索。

1 教学目标要适当,提高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预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教师必须明确任务,理解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技校“机械基础”课程,由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与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依据,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确定与设置教学目标。如第六章轮系,第九章常用机械的变速、变向机构。对数控专业、铆焊专业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对机械类专业而言,这部分内容必须学好,我们以后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像铆焊类的学生,仅作为一般性掌握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区别对待。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通过教学分析,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以下特点:职校学生普遍对课堂理论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一旦遇到障碍,自信心会迅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鼓励和在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从各个方面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调整授课计划,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重拾学习信心,建立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方法的好坏关系到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要不断探讨教法,找到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教法,尽量做到教无定法,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因为“机械基础”课程涉及的都是一些常用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它包括一般条件下通用零件、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液压传动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寻找最佳教学方法。

这些年笔者在教课中,笔者认为上课前多做准备工作,把当天讲的课计划好,组织好,怎么讲合适,采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课件,需要什么教具,教具的种类、数量。提前把教具借出来,不要影响上课,另外要考虑内容的衔接。

例如:①实物的演示。如键、销连接,轴承、螺旋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学生通过自己对实物的观察,确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这样来对学习对象认识和理解,易于知识的巩固。②挂图和模型演示。在“机械基础”教材上,有很多机构的工作原理用文字叙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又难懂,如果配以挂图和模型演示,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原理和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③机械原理模拟及电化演示。学生在实习车间和录像片中,可以看到各种机构的结构及工作运动情况,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配以讲解,更能增强教学效果。④现场演示。如带传动,齿轮传动,变速机构,变向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都可到实习现场进行边观察边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1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结合生产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采用“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等优秀教法。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例如,对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及装配,可使用生产实用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拆装实验等。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才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3.3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教,不与实际相结合,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不用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寻找新旧知识的认知桥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机械基础”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但其内容有相当部分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如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铰链四杆机构、轴、轴承等,可在自行车、机械手表、家用脚踏缝纫机等实物中找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教具,把生活和教学联系起来,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想学、爱学,激起学生用理论知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欲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提高“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真正地让中职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巩云鹏,田万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志礼,冷兴聚,魏严刚.机械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尝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