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传染病“丛林”的“冒险家”
——记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2016-10-14许方霄李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丛林传染病教授

许方霄 李莹/文

“菊梅品格、皇甫精神”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的骄傲,也是所有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其实,“素椿风范”的背后也有着无数的动人故事。这里所说的“素椿”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的一位传染病专家,一位年近90岁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者。虽然他身材高大,步伐矫健,但走在人群中却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一位有着极高造诣的传染病专家。尽管他医术精湛、声名远播,但仍过着衣衫简朴的平民生活。在他的背后存在着哪些动人故事?他有着怎样的品格?让我们一起走近本期的主人公——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家乡与父母给了他最美的童年和品质

1929年2月,姜素椿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乡崔坪镇石龙村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五,下面还有3个弟妹。说到自己的家乡,姜素椿心情很激动。他说,石龙村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坐落在黑龙山脚下,三面环山。村东头有一座大石山,山顶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只要扔一块石头下去,它就会像敲铜锣一样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因此当地老百姓叫它“铜锣洞”。山的下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石灰洞。姜素椿回忆,上学时,他和同学曾举着火把进过这个石灰洞,洞里面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乡亲们叫它“神仙洞”。“洞里还有很多十几厘米长的鱼,长得非常壮,但由于缺少阳光,眼睛都退化了。”姜素椿笑着说,有一次从“神仙洞”里抓了鱼回家,但父亲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神仙洞里的东西动不得”让他又老老实实地把鱼送了回去。

谈起父母,姜素椿用“勤劳能干,忠厚善良”来概括。他说,一次,一场大火把邻居家的茅草屋烧光了,父亲二话不说,便把家里最大的两间房子腾出来让给他们,这一住就是好多年,而且没有收取他们的任何报酬。母亲也经常拿出家里的柴米油盐接济贫困人家,帮他们渡过生活中的难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品格造成巨大的影响。正是生长于这样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家庭,姜素椿从小就养成了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的品德。从医几十年,姜素椿也用自己的工资、奖金接济、帮助过不少贫困病人,至今仍有数十位病人与姜素椿保持着书信联系。都说医患关系紧张,但姜素椿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医疗队里的“姜队长”

1956年,姜素椿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被提前分配到解放军第302医院,从事中枢神经、消化和呼吸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这一干就是60年,并亲眼见证了302医院由几间简陋平房的小型传染病医院发展到目前国内最大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

进入302医院这所传染病医院,就注定了姜素椿今后将面临着无数的艰难,甚至直面生死的考验。1974年秋冬,具有“农民画之乡”称号的陕西省户县宋村等地暴发了出血热,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284人发病,20多个青壮年死亡,村里到处充斥着病人痛苦的呻吟和家人揪心的哭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惊慌失措。疫情迅速上报到中央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指示302医院组织一支23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火速赶赴户县。听到解放军医疗队要来这个消息后,户县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被出血热吓得好几个月不敢出门的宋村4000名村民当晚涌出了家门,出来欢迎,还搭台开了欢迎会。姜素椿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绿色的军帽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格外引人注目。从那时起,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姜队长”。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通过鼠类的排泄物粪便和尿造成感染。”姜素椿说,秋收季节是黑线姬鼠的繁殖高峰,污染庄稼的机会很多。秋收时老鼠随稻子等庄稼进村,接触鼠类的排泄物造成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多,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作为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根治流行性出血热,必须消灭传染源——老鼠。于是,姜素椿又多了一个头衔——打鼠队队长,拔掉杂草深挖鼠洞投放了很多灭鼠药,定期把100个老鼠夹子放在老鼠的必经之地。老鼠被消灭了,传染源就堵住了。此外,姜素椿还充分发挥医疗队每个人的作用,在他的建议下,医疗队药剂师与当地的医生合作研制出一套平衡盐液基础疗法,在出血热患者的休克期,静脉注射这种药效果非常棒,挽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医疗队在宋村待了一年,当地出血热死亡率从1974年的25%下降到1975年的0。

▲姜素椿教授康复后重返“非典”一线

但好景不长,1977年,户县的出血热又开始小暴发,户县人点名请姜素椿重新“出山”。这时候姜素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出血热的经验,成功地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无数条生命。为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保健意识,姜素椿和县里的医务人员把出血热早期症状编成好念易记的顺口溜——发冷发热酒醉貌,头痛腰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还把它印成传单,挨村挨户张贴,交给小娃娃们背诵。令姜素椿等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顺口溜的效果特别好,在当时户县家喻户晓。经过几年努力,特别是有了治疗出血热的疫苗之后,当地疫情再也没有复发过。疫情平息后,姜素椿等人要离开了。在姜素椿离开那天,户县人民满含热泪,他们望着姜素椿的背影高声喊着:“姜队长,这儿就是你的家,有空常回来看看!”

▲姜素椿教授与夫人

大专家也曾“丢面子”

1973年,302医院让姜素椿参加医疗队到山西省沁源县工作。考虑到农村经常要碰到外科手术,临行前,姜素椿到301医院外科进修了半个月,观察外科医生怎样做手术。到了沁源县,姜素椿在医疗队当上了外科大夫,给病人做了很多小手术。有一天,有一位叫做王嘎子的20多岁小伙子请姜素椿给做甲状腺瘤手术。姜素椿抱歉地告诉他:“我对这种手术心里没有底,你还是到大医院去做吧。”“我没钱到大医院,我就相信解放军,做坏了我也不怨您。”听了王嘎子的这番话,姜素椿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说来也巧,姜素椿偶然间得知山西省长治地区医院的外科主任刚巧在沁源县,便立即跑去找他。见到那位主任后,姜素椿诚恳地对他说:“我要给一个病人做甲状腺手术,万一我拿不下来了,请您一定要帮助我。”

第二天早上,王嘎子躺在了手术台上。但在切开患处后,姜素椿就暗暗叫苦:“糟糕,本来摸着瘤子没那么大,怎么一打开这么大呢?”因为甲状腺旁的血管很丰富,又粗又短,一碰,血就一个劲儿地往外涌。姜素椿担心自己不小心碰坏了血管,有点无从下手。看着姜素椿为难的表情,医疗队的同行在旁边念起了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有的人给他送来了稀饭:“姜大夫,别怕,喝点粥,接着做,咱解放军医疗队刚来,换人做手术影响不好,咱可不能丢脸!”“手术前小伙子在手术单上签字,发生意外一切由他自己负责,就是把手术做砸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大责任。还有人说咱们解放军的面子事关重大,你一定要硬着头皮撑下去。”姜素椿说,“硬做下去也行,但不敢保证病人万无一失。我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面前没有面子可讲,只有高超的医术才能拯救生命。”经过短暂而激烈的心理斗争后,姜素椿最终选择放下手术刀,请人立刻把那位外科主任接到手术室来。那位外科主任仅用了20分钟就做完了手术。姜素椿倒吸了一口凉气:“好险啊,多亏这位外科专家,要不王嘎子就可能死在手术台上了。”

虽然传染病医生不会做外科手术是很正常的事,但姜素椿却不能原谅自己。他庆幸自己在那种时刻能够实事求是,没有拿病人的生命盲目行事,他也时刻勉励自己要向那位外科专家学习。时隔多年之后,姜素椿还经常会在睡梦中梦见那个场景。

纠正误诊,防止霍乱风险

霍乱潜伏期短,扩散快,病死率高,是国家法定的三个甲类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从未发生过霍乱,姜素椿对此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1981年10月1日,一位女士带着刚满一岁的孩子从安徽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看望丈夫,本来团圆的时刻温馨而甜蜜,但当天晚上孩子就腹泻呕吐继而昏迷,这令夫妻俩焦急万分。带着孩子去了好几家医院,急诊室给出的答复均是“中毒性痢疾”。抱着一丝希望,夫妻俩辗转来到302医院二病区。

10月2日中午12点半,时任传染科副主任的姜素椿准备下班时碰到二病区的雷小东医生。“雷医生请我到科里帮着看一位刚入院的病人——一个一岁小孩严重脱水,双眼内陷。”听到这个消息,姜素椿没有耽搁一秒钟,穿上隔离衣就急匆匆地赶到二病区。在仔细地询问了病史,又检查了患儿的生命指征后,姜素椿得知孩子已经连续水泻一天,但不发热。“据此两点我认为不是中毒性痢疾。”姜素椿肯定地说,中毒性痢疾的症状应该是高烧而开始不太腹泻,四肢发凉,最后因脑水肿、抽风、脑缺氧、呼吸衰竭死亡。而眼前的这个病人症状主要是腹泻、呕吐,严重的脱水现象,还出现酸中毒症状。

“倒有点像霍乱!”姜素椿大胆预测。在与孩子母亲的交谈中,姜素椿了解到,患者前几天在老家发生过腹泻。得知这个消息后,姜素椿马上打电话找到防疫队化验员,让他对患者进行了霍乱菌大便检验。很快,检验结果出来了,镜下细菌流星样活动,小川型血清抑制试验阳性,检验证实了姜素椿的诊断。现在最关键的是切断传染源!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水源传染,在河水中能存活7天,最长的可以活17天,历史上每次大的流行病都与水媒传播有关。食物、日常用品和苍蝇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常与海产品相伴,藏在食物深处,在空腹、暴饮或胃液不正常的情况下,很容易使人感染。“你来北京几天了,都和谁接触了,吃了什么东西?”“我昨天刚到北京,从老家带了些煮鸡蛋。昨天我爱人的几个老乡来看我,我请他们一人吃了一个鸡蛋。”问清了那几个老乡的单位和住址,姜素椿马上通报了防疫部门,立刻把他们接到302医院。经检查,4名吃过煮鸡蛋的老乡中,一名已开始腹泻,两名大便霍乱菌培养阳性。接到通报之后,市区防疫机关及时开展了观察防疫工作,使这次面临扩散的疫情得到及时防控,姜素椿也荣立三等功。此外,北京市政府还奖励姜素椿50元钱,但姜素椿分文未取。他说:“医生堵住烈性传染病是份内的事,我是军医,怎么能要奖金呢?”

时隔13年,又一场同样的瘟疫降临北京。“那是1994年7月的一个周末,医务部通知我立刻到北京某大医院会诊。”姜素椿说,病人是一位有冠心病的老军人,他的夫人前几天在农贸市场上买了只酱鸡,存放在冰箱里好几天了。老军人从冰箱里拿出来,没加热就和女婿、小外孙一道吃了,食用后三人上吐下泻。“大便化验为稀便无血球也无腹痛。我建议查孤菌,把大便急送化验科,发现镜下大便细菌呈流星样活动,但两种老霍乱菌血清不凝。”姜素椿说,随后他又到防治队找到0139血清做抑制试验,结果呈阳性。这是北京市解放后发生的第二例霍乱。由于启动了消毒疫点措施,发病者很快治愈,也及时切断传染源。如果没有姜素椿,霍乱将在北京城流行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与SARS面对面

2003年3月7日晚上8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姜素椿教授家中祥和的气氛。当时姜教授已经退休,没有大事一般人不会在晚上打扰他。急促的电话来自302医院医务部:“有一位患者生命垂危,请姜教授赶紧到一病区参加抢救!”

“病情就是命令!”来不及多想,姜素椿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病房,穿好隔离衣,戴上口罩,来到病人床边。此时,病人已经插管,生命危在旦夕。院领导考虑到姜素椿教授曾患癌症做过放疗,只让他在病房外坐镇指挥。可他哪里坐得住?他不顾院领导和同志们的劝阻,来到第一线,与大家一起投入抢救,还组织五六名医生轮流为患者做心脏按摩。紧张的抢救持续了1个多小时,终因这位患者年事已高、病情过重、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这是北京医务工作者收治的第一例非典患者。病人来自山西省。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病例,姜素椿和医生们商量,要争取尸检,搞清病原。凌晨1点多钟工作完毕后,姜素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但这位病人的病情却像一个问号一直挂在他的脑海里。之后,连续3天,姜素椿教授都到一线参加其他非典病人的治疗工作。

到了第五天,和姜素椿一起参加抢救第一例非典患者的部分医护人员感染非典!这是一个警讯。院领导考虑到姜素椿教授年岁已大,极力劝他撤离一线,他却坚持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搞临床,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凭着多年从事传染病临床的经验,姜素椿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十分严重的疾病,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医生的强烈责任感驱使他一直坚守在与病魔战斗的第一线,用一个老军医、老专家的经验与镇定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消除了大家紧张、恐惧的心理,加固了防治非典的第一道防线。

▲姜素椿教授(左二)与其他医生在拟定“非典”治疗方案

抢救首例病人后的第八天,院领导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姜教授开始感到畏寒、发烧,胸部x光片有阴影,他被确诊感染上了非典。躺在病床上的姜素椿肉体上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心里却时刻关注着防治非典的斗争。不断传来的消息让姜素椿越来越不安。作为传染病专家,他深知2002年11月间开始在广东等地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人类尚不知晓的疾病,目前还没有对付它的有效办法,而该病高度的传染性又加剧了它对我国社会、人民生命和经济建设的极大破坏性。这些天,住院的非典病人在增加,这说明非典已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形势十分危急。“此时此刻,我怎么能躺在病床上!” 姜教授躺不住了,他挣扎着喊,把医护人员和自己的学生叫到病房外,询问非典治疗情况,分析研究非典防治的问题,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鼓励大家坚守一线,坚定必胜的信心,并要求他们多收集一线资料,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尽快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

被非典病魔折磨的姜教授,虽然暂时不能参加第一线的救治工作,可他要在病床上为控制全国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是8本医学杂志的编委,他要通过这些杂志尽快把防治非典的知识传播出去,告诉广大百姓,让大家保持警惕,免受伤害。他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大量搜集有关非典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先后撰写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给内科医生的启迪》《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等9篇共5万多字的科普及研究论文,对预防、治疗非典疾病提出了许多极具指导价值的意见。

住院期间,姜素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叮嘱医护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离我远点,我这儿危险”。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日常护理工作,他都坚持自己干。每次护士到病房给他送东西,他都让她们放下后赶紧离开。采集病人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护士要直接面对病人口腔,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事情。为了保护护士,姜教授每次都自己动手采集。

抗击非典,以身试验

早在参加非典病人治疗时,姜素椿教授就向院领导郑重提出,“采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建议。现在自己躺在了床上,他的这个想法再一次在心头涌动。

“血清治疗是有先例的,被誉为免疫学尤其是血清治疗法创始人的德国医学家贝林,就是人类在这一方面早期的探索者。”姜素椿说,1901年,为了表彰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与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功绩,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还向他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注射血清是一种特异性的疗法。早年没有抗生素,在传染病治疗上,一直沿用这种传统办法。但因为它有风险,如过敏反应,特别是血清里可能有某种病原,像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现在已很少使用。作为传染病老专家,姜素椿教授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风险,但为了找到治疗非典的有效途径,他执意要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说:“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我愿为治疗非典尽微薄之力!”

经院领导和有关专家多次研究,最终决定采纳姜素椿教授的建议。随后便派人前往广东寻找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2002年11月广州已经有了非典,到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约90%的早期非典患者已经陆续康复出院,他们都可以是血清的来源。“献血者最好是病后一个月的康复者,因为这时体内病毒已被消除,且抗体水平最高。”经过5家医院安全性检查和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2003年3月22日,血清被注射到姜素椿教授的身上。注射血清后,奇迹出现了,74岁高龄的姜教授症状明显减轻,在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姜素椿教授终于战胜了病魔。4月7日,住院23天的姜教授要出院了!他特意来到隔壁的病友房门外,透过玻璃窗对病友说:“坚强些,我这把老骨头都挺过来了,你们一定也能够挺过来!”

对付这个奇怪的疾病,医护人员的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压力,但在姜素椿教授无私无畏、临危不惧的精神影响下,大家也踏实了许多。为了鼓舞同志们的士气,姜素椿教授几乎找遍了每一个年轻大夫谈话,告诉大家:“非典流行对医生而言,既是一场严峻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机遇,战胜它需要胆量和勇气,作为人民军队的白衣天使,我们责无旁贷!”在姜教授的带动下,医护人员摆脱了恐惧心理,发奋工作,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北京地区防治非典的有效经验。

在传染病的“丛林”中穿越几十年,历经重重考验,无异于在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而今,对这位挽救无数国人生命却早已退休的英雄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祝福:愿这位技艺精湛、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传染病事业,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传染病专家晚年安康!

人物小传

姜素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50年12月入伍,1956年10月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302医院工作至今。曾任302医院副院长、院专家组成员,现为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会诊专家。从事传染病工作60年来,姜素椿教授积累了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性“杂病”的丰富经验,多次在病情危重、疫情突发等紧要关头屡获成功。被评为“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军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军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表彰为“防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被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华源医德风范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军及总后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度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猜你喜欢

丛林传染病教授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刘排教授简介
丛林之歌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丛林大作战
一起去丛林露营吧
Pei Cotz 回到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