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6-10-14陈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好奇心讨论探究能力

陈利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才能明白其中的科学真谛,学到知识和技能。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奥妙,理解科学的本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好奇心;讨论;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81-0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手段,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和要求下,小学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课堂指导,建构学生科学知识

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通过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发现新知识和原有经验之间的差异,并不断进行自我的补充和修正,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建构。例如,在《 我们周围的土壤 》这一课中,教师这样设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挖点土壤,大家知道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不同的土壤吗?”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回答,主动地把自己对土壤的认识告诉大家。教师在对这些回答进行表扬和鼓励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观察和认识土壤呢?”学生又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原来观察土壤,既可以亲自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去捏、去搓、去握等,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用放大镜等来进行观察。”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得到肯定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了从全新的方向来认识已知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诱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对探究对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教学《小风车》时,教师先出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小风车,并演示小风车转动的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急于想做个小风车试试。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形状的小风车。小风车做成后,让学生围绕“怎样使你的小风车转起来?”和“怎样使你的小风车转得快?”等问题去玩小风车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探究,去发现风向、风力与小风车转速的关系。由于学生兴趣足,探究欲望高,大家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很快发现小风车的转速与风向、风力的关系。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散,如利用媒体教学手段的图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特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观察认识事物是他们增长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般采用观察实物、观察图片、观察标本、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等方式使他们认识事物。但由于有的实物或标本体积过小,不易看清,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如采用了电脑媒体,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及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可全面深刻地认识物体。如:用电脑绘制蝴蝶的侧面与腹部结构图,在电脑可向学生显示,并可演示旋转,加上动画的效果,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我边演示边讲解,这恰似电影中生动的“特写镜头”,这样使幻儿精力集中并能直观形象地看清、了解昆虫的物征,进而掌握了昆虫的概念。

四、组织学生讨论,提高课堂探究实效

小组讨论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在课堂内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能使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科学讨论要做好以下几点:(1)讨论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积极地表述自己的创意。(2)讨论的主题难度要适中,也就是说主题要切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主题的知识层面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当。(3)讨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将每一步的讨论落到实处。(4)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帮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就会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巧妙地得用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把开启学生科学知识的启蒙钥匙,如何去开启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智慧之门,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教师所要重视的。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好奇心讨论探究能力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