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生产时代的人工光植物工厂技术展望

2016-10-13李明王志强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厂工业植物

李明 王志强

人工光植物工厂发展现状

人工光利用型植物工厂(以下简称“植物工厂”)是使用保温不透光材料作为围护结构,采用荧光灯、LED等人工光源为植物提供光照,并配备有多层栽培架、循环风机、空调、CO2施肥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等设备的一种密闭式园艺栽培设施[1-2](图1)。与普通的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相比,植物工厂室内环境封闭程度较高,不仅有利于温湿度和CO2浓度的精准控制,还可防止室外气候变化对室内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植物工厂可以像工厂一样进行周年批量生产。除此之外,植物工厂还具有农产品品质高、安全无农药、室内作业自动化水平高、劳动强度低、不占用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被誉为设施农业的最高形式[2]。

日本是较早进行植物工厂商业化的国家。在2009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产业省分别拨出专项资金在大阪府立大学、千叶大学、明治大学等机构进行植物工厂技术研发和示范,掀起了一场植物工厂建设热潮[3]。中国植物工厂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目前已有多座植物工厂投入运营。

工业4.0的提出

植物工厂最初发展的动机是希望能像工厂一样批量化地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德国在2013年正式推出了工业4.0的概念,即工业生产在经历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自动化之后,将进入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智能生产时代[4-5]。在该模式下,人力、设备、资源等生产要素之间将互通互联,机、电、自动化、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企业制造管理流程将深度融合,传统产业链中研发与设计制造、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企业可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并达到减小资源消耗,加快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等目的[6-7]。该模式一经推出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西门子、海尔等厂家已经开始践行这一理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在2015年3月推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要求企业通过强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制造业“三效”(效率、效益、效果)、“三力”(创造力、生产力、竞争力)和“三降”(降低成本、能耗、物耗)[8]。在2016年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因此,未来智能化生产将成为工业领域的新常态,并将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植物工厂是否可借鉴工业4.0理念进行技术升级,推动植物工厂由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规模生产转变,同时产业链条则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生命周期延伸,从而拓展植物工厂功能,提高植物工厂效益,并尽可能满足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日趋多样化的需求。

工业4.0时代智能生产的主要内容

智能生产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和集成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在设计方面,企业采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系统,进行虚拟设计、制造、装配,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研发成功率[9-10]。在生产制造方面,利用信息物理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升级,使设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互联,组成高柔性的智能生产线,不仅可在不依靠工人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还能根据产品特性自由动态地组合、灵活生产,高效率的实现规模定制生产[5,9,11]。在管理方面,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各业务、各要素的协同规划与决策优化管理,有效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打破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瓶颈,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在智能集成方面,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实现设计与开发、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售后维护等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客户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在工业4.0时代,传统生产模式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销售之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可以零距离沟通,客户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中[6,9]。

随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企业还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机械、设备和设施群的信息,进而开展产品的检查、维修和维护服务,从而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从产品本身转变为服务用户,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9]。

工业4.0对植物工厂发展的启示

植物工厂还属于新兴事物,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蔬菜品种单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植物工厂技术最为先进的日本,植物工厂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植物工厂深陷亏损泥潭,亟需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来提升植物工厂赢利能力,确保植物工厂的健康持续发展。

工业4.0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式变革,还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虽然植物工厂与制造业工厂有本质区别,但可以借鉴工业4.0中以信息创新为驱动,柔性生产,网络化协同生产,服务用户等新思维对植物工厂技术进行创新。以下为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的植物工厂发展方向,供大家参考。

开发自动化设备

植物工厂已经可对空气温湿度、CO2浓度、营养液浓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调控,有效减少了植物栽培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播种、定植、收获等工作还需人工完成,劳动强度依然较大,亟需开发相关自动化设备来进一步减少植物生产过程中的用工量,使劳动者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植物工厂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中。目前,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的植物工厂正在应用一种自动栽培装置,该装置允许在没有人工作业的条件下进行作物生产,在植物工厂自动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2]。

打造高柔性栽培装备

在制造业中,为满足定制化产品的高效生产,工业4.0要求生产设备具有高度的柔性,也就是使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的产品[13]。这样的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其竞争力。

目前植物工厂主要用于栽培叶菜,其中又以栽培生菜为主,室内设备大多依据生菜的生理特性进行配置,柔性较低。另外,植物工厂本身投资高,回收期长,单一产品和功能会增加其运营风险。实际上,除了叶菜之外,植物工厂还适用于栽培高附加值的中药材、优质种苗(图3)、小型花卉和根菜类作物等[14]。而且植物工厂具有较强的室内环境调控能力,还可用作催芽室。洁净度较高的植物工厂甚至可用作组培室来使用(图4)。因此,目前植物工厂本身的特性未能充分发挥,植物工厂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为此,可借鉴工业4.0思维对植物工厂光源、营养液系统、空气环境调节系统等设备进行改造,使植物工厂具有多种作物的栽培能力,提高植物工厂生产工艺的灵活性。这样,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确定栽培品种,而且还能在植物工厂内灵活安排生产,同时生产多种作物,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延伸植物工厂产业链

在工业领域,美国通用电气将传感器安装在飞机发动机叶片上,将发动机的实时运行参数发回监测中心,通过对发动机状态的实时监控,可为航空公司提供及时的检查、维护和维修服务。并通过对大数据的获取,有效促进了发动机的设计、仿真、控制等过程。上述通用的例子说明在工业4.0时代,制造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不再局限于售后服务,其产业链在通过物联网延伸的同时还获取了新的产业价值[9]。

植物工厂由于采用人工光源为植物提供光照,其能耗非常大,运行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合理调配资源,科学管理,尽可能的提高植物对电力、肥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较低的生产成本[15-17]。为此,在植物工厂领域也可打造一个咨询服务平台,将植物工厂研究、咨询和实际运营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植物工厂产业链的延伸。首先对植物工厂的设备进行改造,实现对植物工厂的全方位监控,并将数据源源

不断地上传到云端。其次,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合理栽培管理方案,找出栽培管理中的问题,确保投入的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此外,在植物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相关研究来解决,也就是以实际问题来指导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开展“互联网+植物工厂”

在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在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同时实行零库存生产。如红领集团推出的个性化生产模式中,智能化生产系统可根据客户订单自动形成设计方案,并将其分解到各工序。布料跟随电子标签流转到车间每个工位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成本仅比批量制造高10%,但回报至少是2倍以上[9]。

对植物工厂来说,蔬菜的保鲜时间较短,减少库存或零库存对植物工厂的正常运营非常重要。如生菜在采收之后,其失重率和亚硝酸盐会逐渐上升,其品质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基于该问题,可利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植物工厂”,即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并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加速植物工厂蔬菜流通,保证蔬菜品质。另外,对于具有高柔性生产设备的植物工厂,其经营模式还可由以往基于蔬菜品种和产量进行市场销售的旧模式,转向由顾客提出要求,下订单,然后制定生产计划的新模式,进一步打破市场与生产之间的隔阂,实现零库存生产。

参考文献

[1] Kozai T, Ohyama K, ChunC. Commercialized closed

systems with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plant production[J].

Acta Horticulturae, 2006(711):61-70.

[2] 杨其长. 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 2014(10):20-24.

[3] 桥本康. 植物工場の萌芽, 停滞, 新展開[J]. 学術の動向,

2012, 17(15):58-61.

[4] 丁纯, 李君扬. 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J].

德国研究, 2014(4):49-66.

[5] 常彬.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与生产[J].化工管理,2013(21):

21-25.

[6] 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12):3-4.

[7] 高星海.工业4.0背景下的新思维[J].航空制造技术,2014(18):

30-33.

[8] 许颖丽. 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J].上海信息化,

2015(1):24-27.

[9]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 中国

机械工程, 2015(17):2273-2284.

[10] 房殿军. 面向工业4.0的智能工厂与智能物流系统建设[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5(6):90-99.

[11] 贺正楚, 潘红玉.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103-110.

[12] Ohara H, Hirai T, Kouno K, et al. Automatic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Automated Plant Factory)[J].

Environment Control in Biology, 2015(53):93-99.

[13] 张跃峰, 秦四春. 设施农业智能信息化——设施园艺智能化

发展趋势与路径[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5,35(9):

24-28.

[14] 古在豊樹,李明,仝宇欣.生体·环境情報に資源利用効率·速

度变数情報を統合した植物环境制御法:より高度な植物工

厂环境を目指して[C]. 日本生物环境工学会OSAKA

2011,2011:37-54.

[15] Li Ming, Toyoki Kozai, Genhua Niu, et al. Estimating

the air exchange rate using water vapour as a tracer

gas in a semi-closed growth chamber[J].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12,113(1):94-101.

[16] Li Ming, Toyoki Kozai, Katsumi Ohyama, et al. CO2

balance of a commercial closed system with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producing lettuce plants[J]. Hort Science,

2012,47(9):1257-1260.

[17] Li Ming, Toyoki Kozai, Katsumi Ohyama, et al. Estimation

of CO2 assimilation rate of lettuce plants in a closed

system with artificial lighting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J]. Eco-Engineering,2012,24(3):77-83.

*项目支持:“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4BAD08B020101)。

作者简介:李明(1983-),男,山西长治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工厂工业植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植物罢工啦?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植物也疯狂
植物工厂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