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憨夫妻”情系家乡,投资千万带乡亲致富

2016-10-12

妇女生活 2016年10期
关键词:林果荒山建华

霍岩峰

在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尹庄村有一对出了名的“憨夫妻”,丈夫叫杨运忠,妻子叫孙建华。7年前,他们怀着对家乡的赤子之情,带着在外打工做生意23年辛苦攒下的300多万元积蓄,回乡承包了5000亩荒山,种果树,成立林果合作社,建立“妇女之家”,带领乡亲们致富。如今,他们搭上自己的钱不说,还欠下了600多万元债务。但看着满山的果林,他们笑得很舒心,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说:“山绿了,景美了,看到了富的边儿了。”

吃苦耐劳,打工攒下百万家产

“别处的山是土山,能长草长树,而俺们村里的山原先只有石头,白亮亮的石头。”杨运忠和孙建华指着尹庄村后的山对笔者介绍。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笔者发现,山上的石头如今已被一道道梯田代替,梯田长起一米多高的果树,像是给荒山穿上了新衣。

方城县杨集乡尹庄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20世纪80年代,因交通不便,再加上人多地少,这里贫穷落后,家家愁吃愁穿,生活极度贫困。1985年,孙建华嫁到尹庄,才知道是跳进了火坑。婚后不久,公公婆婆便同杨运忠和孙建华分了家,杨运忠和孙建华分得两间草屋和结婚时欠下的1000多元外债。望着两间漏雨的草屋,心里想着外欠的1000多元债,杨运忠和孙建华常常夜不能寐,绞尽脑汁想着改变生活境况。

见上山挖药材能卖钱,杨运忠和孙建华农闲时便带着干粮,起早贪黑上山挖药材。挖一天药材能卖10多元钱,这给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杨运忠和孙建华带来了些许慰藉。1986年,杨运忠和孙建华挖一春天的药材,攒下了300多元钱,两人一盘算,决定用这笔钱做药材生意。于是,杨运忠走村串户收购药材,孙建华则在家里设点收购。通过苦干,那年秋末,他们赚了近两千元钱,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余下七八百块钱。地里种上小麦后,不安于现状的两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上收购药材挣的七八百元积蓄,外出边打工边寻找挣钱的门路。

经过多地奔波,杨运忠和孙建华最后在郑州落下了脚。孙建华推着人力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鸡蛋,杨运忠则就近打零工。1988年,经过近两年的劳作,孙建华和杨运忠积攒下8000多元钱。面对这笔能在老家盖起四间新瓦房的巨款,孙建华发挥自己卖鸡蛋的业务和信息优势,在未经杨运忠同意的情况下,果断接下了一个批发鸡蛋的门面。虽然为此被杨运忠埋怨了大半年,但鸡蛋批发生意带来的滚滚财源,给杨运忠和孙建华这对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使得两人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决定在郑州扎根。

鸡蛋批发生意,让杨运忠和孙建华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攒下了10多万元的积蓄。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杨运忠和孙建华再次放弃了回家盖新房的念头,把目光投向了水果批发生意。在郑州水果批发市场租下摊位后,两人拿出全部积蓄,全身心投入到了水果批发生意中。为保证水果质量,杨运忠常年在海南、广东、福建、山东烟台等著名水果产地奔波,租车向郑州发货,孙建华独自一人在郑州承担起了接货、销售的重任。为了省钱,孙建华常常自己给买主装车,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就是通过这样的辛勤劳作,2000年初,杨运忠和孙建华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

2001年,在一次与商户的交谈中,孙建华无意间听到去新疆种地租金很便宜,两人再次来了创业灵感——去新疆租地种哈密瓜。于是,孙建华在郑州继续经营水果批发生意,杨运忠则去新疆先租100亩地试种哈密瓜,试种成功后再扩大种植面积。那年夏末,杨运忠从新疆传来喜讯,试种的100亩哈密瓜获得大丰收。孙建华接到丈夫从新疆发来的哈密瓜,按市场价打五折出售,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

第二年两人加租瓜地400亩,后来又扩大到800亩,还租赁了冷库进行反季节销售,收入实现了三个100万的跨越,在郑州买了房买了车。

情系山乡,开荒山建设花果山

在郑州站稳脚跟、生意越做越大的杨运忠和孙建华,始终乡音不改,热情好客,两人在郑州的家更成了家乡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外出的歇脚点、中转站。

2009年春,回老家探亲的杨运忠和孙建华,被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阻隔在老家六七天。其间,两人和村里的人们一起到山上种地,一起上山挖药材。劳动一天躺在床上,杨运忠和孙建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舒坦,两人想起了以前的苦日子,又讨论起村里的情况。虽说现在乡亲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但整体依旧贫困,而且收入与付出的艰辛不成正比,两人心头都有些感慨。

回到郑州后,杨运忠和孙建华仍想着村里的状况,显得心事重重。儿女们看他俩心情不好,便动员他们出去旅游散心。于是,两人先后去了烟台、青岛、上海、福建等地转了一大圈。由于经销水果生意,他们每到一处都特别关注当地的水果产业,还会到水果种植园看一看。“我们这山上原来都是石头,改革开放后才修成梯田开垦为荔枝园。”在福建的荔枝园中与果农的一次交谈,让杨运忠和孙建华如梦初醒,也找到了排解、释放内心情感的路径。回到郑州,杨运忠和孙建华向儿女们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俺们想回老家山上开荒种果树!”儿女听了父母的话非常吃惊,不相信地问:“你们说啥?”杨运忠和孙建华态度坚决地重复了一遍:“俺们决定回老家开山种果树!”听清楚他们的话后,儿女一致反对:“俺们可不回老家受那份罪,郑州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回老家把钱都扔到山上,今后生活咋办?”儿女的话不是没道理,他们坚决反对的态度也让杨运忠和孙建华犹豫起来。是啊,在郑州打拼20多年刚闯出天地站稳脚跟,不仅水果生意每年都会给家里带来丰厚的回报,还有长期生意中建立的购销网络,这些全都放弃实在太可惜。想到这些,两人一时拿不定主意。

2010年春,杨运忠和孙建华回乡探亲。听说他俩回来了,乡亲们纷纷赶来看他们,大家虽说是来串门的,但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愿望:“你们发家致富了,可不能忘了咱尹庄,不能忘了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可得带着大家一块致富呀!”这些乡亲中,有给过他们夫妻恩惠的年迈长辈,有至亲兄长,有和杨远忠一起玩大的发小,大家渴盼引路的心情,刺激着杨运忠和孙建华的神经,也激发着两人的回乡情感。回乡探亲的几天里,杨运忠和孙建华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亲戚邻居的期盼,怕伤了大家的心。

回郑州左思右想后,杨运忠和孙建华对儿女们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俺们决定回老家带头开荒山种果树发展林果业,引导大家致富,如果不成功就把石头山变成绿山留给后人。”随后,两人不顾儿女们的强烈反对,下定了回乡开荒山种果树的决心。

接下来,杨运忠和孙建华先后三次回老家,与村里达成了5000亩荒山的承包协议,紧接着贱卖了囤积的水果货物,转让了水果批发摊位。2010年秋,杨运忠和孙建华带着全部积蓄300多万元,一头扎进了承包的荒山中。他们在荒山上盖起简易房,吃住都在山上。两人还细细走过每一道山冈,每一条沟壑,手绘出了大山的地形特征,规划和设计出上山道路、山涧水塘、梯田等,为开荒山种果树迈出了重要一步。

“引进的果树不仅要适合尹庄种植,还要成为致富树、引路树。”为选好果树树种,杨运忠和孙建华先从弄清土质成分入手,带着一袋子土样,到乡植保站、县植保中心检验土质成分。拿到土质成分资料后,两人又先后到南阳、郑州咨询林果专家,挑选适合种植的果树品种。确定果树品种后,两人根据近20年的水果批发经验,从中选定薄皮核桃等5个品种引进试种。在种植果树期间,杨运忠外出采购果树苗,孙建华就在农艺师的指导下,雇用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投入到紧张的种植中。为解决缺水难题,杨运忠和孙建华用车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然后一桶一桶背上山。面对被雇用来种果树的村里群众、亲戚邻居,杨运忠和孙建华从没把自己当成雇主,他俩总是一马当先,同大伙一起劳作。在高强度的劳动中,孙建华十个手指中有五个指甲被石头砸中脱落,手脚磨出血泡,疼痛难忍;杨运忠早出晚归,更是几次累倒。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杨运忠和孙建华修起二级提灌供水,修建了8公里的盘山路,还完成2公里路面的水泥硬化。2011年初,经过咨询专家和赴荥阳实地考察,他们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5000棵软籽石榴树苗进行试种,第二年把种植规模提高到1000余亩。2013年,两人又借款和贷款近600万元,把承包的荒山全部改造成了梯田,种上了10多万棵果树。

2015年秋,杨运忠和孙建华种下的首批软籽石榴有了收获,每斤卖出了10多元的好价钱,当年见到效益60余万元。目前,他们种下的核桃等果树都已长到一米多高,即将挂果。果树间套种的裕丹参、白芷等中药材更是长势喜人。2016年初夏,满山遍野的石榴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赏花、爬山的自驾旅游者。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憨劲不改,带乡亲致富奔小康

“俺们村林果种植合作社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帮助村里群众发展林果产业;二是给全村林果产业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开拓市场,打通产销渠道。”孙建华说。林果种植合作社,让杨运忠和孙建华带领群众致富的初衷变成现实,两人既高兴又兴奋。

多年在外奔波,杨运忠和孙建华对乡音乡情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两人坚决回乡开荒山种果树的主要因素。回乡后村里乡亲的朴实亲情,更是让杨运忠和孙建华常常热泪盈眶。2011年春节,对回村一头扎进荒山里的杨运忠和孙建华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新年。由于长年在外,两人分家时分得的两间草房,早已坍塌不能住人。以往回村探亲不会久留,他们都是借住在亲戚邻居家里,可这次回村开荒山种果树是长期居住,再借住在亲戚家中自然不太合适,于是两人便在山腰搭起了三间简易房居住。为了赶季节开荒山种果树,在村里盖房子的事两人根本顾不上。村里亲戚邻居担心地说:“你们虽是回了老家,却连个窝都没有,这年怎么过?”杨运忠和孙建华哈哈一笑说:“在山上过!”让杨运忠和孙建华没有想到的是,刚进入腊月,亲戚朋友们便纷纷上山来请他们到自己家里过年,腊月二十八更有亲戚开着拖拉机上山来拉他俩去家里过年。最后,乡亲们见他俩坚持要在山上过年,杨运忠的几个发小和好朋友便在除夕晚上走五六里山路,来到简易房里同他们一起熬年;大年初一,村里又有一群年轻人起早上山来给他们拜年。“啥是过年,这就是过年,没有家也能过个幸福年。”孙建华和杨运忠感动得直掉眼泪。第二年,在全村老少的要求和帮助下,杨运忠和孙建华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春节前从山上搬回了村里。纯朴的乡情,一次次打动着杨运忠和孙建华,给两人以动力。

承包荒山种上果树后,虽然村里一部分富余劳动力通过在山上果园里做工一年增加一两万元收入,但时过三年,杨运忠和孙建华当初回家带领群众开荒山种果树致富的愿望,却没有见到多大效果。群众对种果树的参与热情不高,支持也不多,生活状况也没有什么改变。2013年初,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动员,由杨运忠和孙建华牵头,尹庄村74户群众自愿组成的“尹庄村林果种植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成立后,杨运忠和孙建华每月都要组织林果专家对社员们进行果树种植培训,帮助社员群众种植果树致富,这让杨运忠和孙建华一下子找到了实现愿望的路。

2013年底,村里的年轻人小东找到孙建华,很不好意思地说:“华婶,俺想种二亩核桃,想请您从外地给捎二亩核桃树苗。”孙建华一听小东想种植果树,连声说:“好,好事呀。”她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谁知她跟杨运忠说时,杨运忠却说:“二亩地需要100多棵树苗,这样少的树苗人家商家不给发货,得自己去买。”孙建华忙说:“这咋办哩?可不能打击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呀!”于是,他俩果断地让小东把他们家正下地栽种的核桃树苗拉走了100多棵。小东把树苗种下后就外出打工了,杨运忠和孙建华便无偿帮助小东的爱人做田间管理,保证了树苗的成活和成长。像小东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杨运忠和孙建华憨劲不改,不怕贴钱,如今已带动全村100多户群众加入到果树种植中,种植面积近500亩,还有20多个合作社社员长期在他们的果园里做工增加收入。

随着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多,留守妇女成为农村主要的劳动力。尹庄村90%以上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一面承担农业生产,一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比男人轻。同时,留守妇女还是村里发展果树种植的重要力量。孙建华经常有意识地把村里的妇女召集在一起,开展果树种植技能培训,推广果树种植。村里的妇女群众也把孙建华当作知心人,遇到事情总要找她商量请教。2013年底,完成第二期开荒山种果树任务的孙建华刚闲下来,就被全村妇女一致推选为尹庄村妇女主任。此后,孙建华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尹庄村“妇女之家”,组织妇女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法律法规,开展果树种植培训。

在杨运忠和孙建华的带领下,通过妇女之家的平台,全村邻里间和谐和美的氛围得到了增强,留守妇女学习果树种植知识、参与果树种植热情高涨,先后有200多名妇女群众参加了林果种植培训班,有100多名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在孙建华家的果园做工挣钱,有80多位妇女在孙建华的指导帮助下种上了自家的果树,建起了自家的果园,有10多位妇女成为林果种植技术能手,全村林果种植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看着自家和身边群众渐渐长高的果树,看着昔日的荒山变绿、变美,成为远近有名的花果山,虽然背负着数百万元的债务,但杨运忠和孙建华笑得很开心。他们说:“随着俺家和群众的果树挂果挣钱,相信会有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加入到果树种植中来,荒山会变得更绿更美,生活也会更富更好……”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林果荒山建华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林果,听到请回答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牧羊狼林果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小猴栽树
芭蕾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