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纵理论视角下梁实秋翻译策略研究

2016-10-11周琳琳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梁实秋翻译策略

周琳琳

摘 要:梁实秋是中国独立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第一人和唯一一人,其作品也是莎士比亚译本中最忠实与详尽的全译本。他的译本具有白话散文式、直译、全译、加大量注释的特点,这种译文特点要归因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根据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梁实秋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儒家思想和新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推崇白话文和散文的主流诗学以及赞助者胡适的影响。

关键词:梁实秋;操控论;翻译策略

一、引言

梁实秋是二十世纪我国—位杰出的翻译家和散文家。他在没有任何外界资助的条件下,仅凭一人之力翻译了整部莎士比亚全集和其他十五部文学作品。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二十年才有一些国内学者对他及其翻译作品进行研究,但许多学者都只是在研究梁文秋与鲁迅在翻译观上的对立或是研究莎士比亚时才附带性的对其进行研究;即便有少数学者开始将梁文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多是针对他的翻译作品、翻译策略,且研究层而多停留在“是什么” 而没有涉及“为什么。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认为翻译会受到三个因素所“操纵”:意识形态、诗学理论、赞助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梁实秋的翻译策略,以及选择这种翻译策略动机的根源所在。

1.意识形态与梁实秋翻译策略

勒弗维尔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或 世界观。它可以是社会的、上层的,也可以是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影响译者对译本的选择、翻译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从而影响其处理与原文思想与语言有关的具体问题和方法。就社会意识形态而言,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始于1930年,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反对帝制,宣扬自由、民主与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民主革命和改革的热潮,随后便发生了五四运动, 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学生们开始纷纷引进国外作品,这时期翻译便起了很大作用。这股思潮在1919年达到高潮,主要传播科学和民主观念,这时期译界文学的主体是反对帝国主义,宣传爱国主义,方向主要倾向于介绍欧美文学,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个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主,文学领域里的救国和革命成为意识形态的主体,这便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就个人意识形态而言,梁实秋生来就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贵族意识和保守意识,推崇中国传统的古典主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时因受其导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影响而开始“从青春的浪漫转向严肃的古典”,遵奉创作的规范性、和谐性、均衡性等理性主义的圭杲。梁实秋之所以选择新人文主义,是因为在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他发现了与自己的东方智慧,特别是儒家中庸、调和、克己复礼的道德准则与人生智慧一致的内容,即理性。新人文主义的“人性论”主要强调的是人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反对人的个性和阶级性。梁实秋认为西方一些文学是进步的文学,可以作为永久的精华,在他看来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永恒的人性”,是精华,值得翻译借鉴,这些先进的文学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梁实秋看来,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最能具备“永恒的人性”的, 他认为,“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无在其作品中宣传任何政治思想,也未加入任何党羽之争;没有宣传过宗教思想,也并不提倡惩恶扬善。戏剧就是戏剧。但正是这种态度让他成为了最伟大的戏剧家,尽他所能的描述了人性”。受儒家思想和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原作的形式、语义和节奏,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永恒精神。因此,其译作成为后来学者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之作。

2.诗学与梁实秋翻译策略

诗学理论则是决定文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主导观念。诗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文学要素,包括文学手法、题材、主题、原型、背影和象征的总和;另一个是功能要素,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根据勒夫菲尔的描述,诗学理论不仅是文学手法,而且还是一种观念。新文化运动时期,异化成为翻译界的主流,一是因为异化翻译能带来新的元素和写作风格,促进文化的发展;二是处于从文言文过渡到白话文的时期,异化翻译能引进新的语言元素,增加白话文的多样性,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梁实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完全抛弃二者之一,而应使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两种语言的混杂使用不是不正确,而是语言发展的趋势。因此应该受这种主流诗学的影响,梁实秋的语言基木都是白话文,但有少数常用文言文用法掺杂其中;在文体的选择上,为了更好的传播先进思想,梁实秋选择了散文体,用异化翻译策略完成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

3.赞助人与梁实秋翻译策略

勒弗维尔给赞助人下的定义是“有权势的人或机构,能促进或阻碍文学阅读、文学创作和文学改写”。赞助者控制意识形态,“专业人士”控制诗学。胡适作为翻译莎翁作品的发起者、经济资助者发动并赞助了梁实秋的翻译莎翁作品工作,同时,胡适本人也是文学家,是“专业人士”, 他对梁实秋莎翁作品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无形当中也控制了梁译的诗学。因此,他不仅制约梁实秋的意识形态,有时还直接影响作品的诗学形式,其影响的确不容低估。因此,梁实秋在晚年回顾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经历时说:“使我能于断断续续30余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胡适被罝于首位,可见其影响之深。胡适对梁实秋翻译策略的选择也有直接影响,胡适曾对莎剧翻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采用有节奏之散文,翻译不可成为paraphrase,文中难译之处,须有详细注释。Paraphrase是由17世纪英国翻译家徳莱顿提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译。梁实秋称,自己在翻译莎翁作品时没有任何删节,没有顾及任何忌讳,努力把原文忠实地翻译出来,以存其真。这显然与赞助者的影响密切相关。

二、结语

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受到三种因素所“操纵”: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其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这三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直译和死译。也正如此,作为中国独立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第一人和唯一一人,作为莎士比亚译本中最忠实与详尽的全译本,梁实秋和他的《莎士比亚全集》才更永垂青史!

参考文献:

[1]黄泽英.赞助者对梁实秋翻译莎翁作品的影响[J],2008.

[2]梁实秋.关于莎士比亚的翻译[A], 1981.

[3]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军峰.翻译家研究的纵观性视角一梁实秋翻译活动个案研究[J],2007.

猜你喜欢

梁实秋翻译策略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梁实秋回请吃早饭
没留神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