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六步曲

2016-10-11陈棋彬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指导初中语文

陈棋彬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乃至人生的实际生活,都离不开阅读。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上如今人们所面临的这个信息世界也要求学生能准确、及时捕捉信息,并能客观地进行判断。这都对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广大的作品中汲取精神的食粮,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兴趣的培养是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学生能爱上阅读,就对阅读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用处。高尔基说过:“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为动机更为重要、更珍奇的了。”于是七年级刚开始进行阅读教学时,我就告诉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文学底蕴的积累、语言表达的提高。而对那些崇尚实际的学生,我就直接告诉他们阅读在中考语文基础 知识中所占有的比重。同时我也举生活及学习的一些实例,使他们意识到阅读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对其它学科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思想上接受阅读,并乐意去学。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我在班级开辟阅读角,每位学生准备一两本经典名著放置阅读角用于交流,这样学生就有了大量阅读资源。并且定期开办阅读交流会,这样学生们自然把阅读当作了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上来了。

二、词汇的积累是基础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每个人的阅读水平、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喜欢阅读,因而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量,形成良好的语文逻辑思维,而有些学生不要说课外阅读,就连课本上的文章阅读都没有学好,语感较差,做课本内的阅读也是绞尽脑汁。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笔者利用每天的早读课上,要求学生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看过的课外名著,摘抄的优美篇章,也可以是教材文章。大声的、抑扬顿挫地读文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直觉,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长期的“读”中记住一些俗语、成语或者优美词句。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名著时,做好读书笔记,从而达到积累词汇量的目的。

三、理清思路是保障

要想掌握阅读方法,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学会理清作品的思路是学生阅读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思路清晰了,才能从文章中分析出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处理材料的手法,才能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也才能逐渐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师教会学生在阅读时理清思路,是大有益处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采用的是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阅读的指导方法。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线,学生抓住这条主线不松手,思路始终围绕主线,才能不被其他内容“带偏”。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比较容易理解,有题目便可知道,通篇文章围绕的主线就是“春”,而文章内容出现最多的词也是“春”。笔者引导学生,抓着“春”字不放,从春天的草、花,到春天的雨,再到春天的人,构成了一幅幅的图画。虽然五画幅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描绘的始终是春天的景象,表达的是对春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一篇经典之作,利用这篇文章,让学生进入逻辑思维和清晰思路的训练中,笔者认为甚是巧妙。除此之外,还有像《藤野先生》、《散步》等文章也是做理清思路训练的好教材。

四、把握感情是关键

一篇好文章都是作者生活体验所得,必然能流露出创作者的情感,或朴素平实,或情感激昂,或悲愤慷慨。学生要能从文章中品味出作者的丰富情感,在阅读中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有些文章中,作者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观念,直抒胸臆地写下“感情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感情句”,分析“感情句”,从“感情句”塑造的一幅幅画面、传达的一声声感叹中,领悟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作品,理解全文。

例如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文章要表达“愿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主题。作者除了将“美丽”和“沉重”两个词放在一起对比,来阐述对和平的向往和战争的罪恶,还点出关键句、感情句:“人,是健忘的。不记仇,也对。但是,不能忘记。”从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指导阅读时,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学生只要抓住这个“感情句”,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我告诉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们要先找出文中表达感情的句子,然后把握作者的情感,你们就能很快读懂文章的内容。

五、自主参与是手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材内容讲解,教师认为自己讲大部分知识传授给学生了,但学生真的理解了吗?教师并不能很清晰的知道。笔者认为,这时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生发表的看法中明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自主讨论中,学生不但能更对所学文章更加熟悉,了解更多知识,还能在其他同学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语文学习、阅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观点,经过你来我往的辩论过程,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实现观点和思维的碰撞。

六、“写”是阅读的延伸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中的各个板块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阅读也是和其他技能相辅相成的。阅读,可以有读,也可以有写。“读”能形成语感,积累词汇,帮助“写”的提高。“写”的反复训练,也能促进“读”的速度,巩固阅读的能力和效果。

笔者有时会在一篇文章的教学完成后,为学生安排一个小训练,例如“写一篇有关文章或文章中某人物的阅读体会、人物分析”,或者“你满意这样的文章结尾吗?如果是你,你想怎样安排结尾?”学生通过这样的小训练、小练笔,既可以训练思维,又加深文章的理解。让阅读更有效,同时也达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重视阅读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爱上阅读,懂得阅读,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455期.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指导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