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功能探究

2016-10-11胡薇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功能

【摘要】独立学院转设离开母体学校光环,成功转设为民办学校后,如何提升其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后期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问题;功能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即使转设为民办学院后也同样缺乏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文化,学生和教师缺乏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转设后的民办高校一旦缺乏校园文化认同就会在特色办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本文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就转设后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品牌校园文化的功能进行研究,以建设成有特色、有创新、有竞争力的品牌校园文化提供依据。

一、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即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的统一体,是长期为校园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综合。

校园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如何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凝聚人心,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品牌,是办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也是解决民办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校园文化“二分说”的论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为物质文化,包括狭义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第二层为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传统、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

(一)物质文化薄弱,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艺术气息

物质文化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积累的财富,反映了办学理念。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建院至今十五年,经过校址搬迁、新建校舍、绿化种植、校园扩建等,各种软硬件设施设备较为齐全,但还相对薄弱。该校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载体,目前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两座文化地标外,在特色建筑、景观绿化、艺术长廊等方面的建设欠缺文化艺术氛围,没有突出亮点。校园硬件的完善,绿化的成长,宣传氛围的营造,景观的形成等必须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需要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制度建设滞后,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很多独立学院建校以来,规章制度效仿母体院校,转设为民办学院后又效仿兄弟院校,部分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相关的规章制度更是屈指可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缺乏明细制度,使得活动的开展得不到科学指导,秩序较为混乱,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活动形式主义,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精品内容

该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很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如很多社团活动前期拉横幅、挂海报、发传单等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后期却偃旗息鼓,主要开展“晚会”、“联谊会”、“烧烤会”等娱乐性活动,具有教育性、知识性、科技性、创新性的高品位艺术活动相对较少,缺乏精品。

(四)决策层频更换,品牌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

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机制,领导层大多都是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高新聘请的人才,相对不够稳定,更换较为频繁,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理念不能很好的衔接,很难形成品牌亮点。同时由于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不充足,党团组织不够健全,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阵地。决策管理者在狠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只关注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主要按照社会、企业所需的要求培养人才,注重技能传授,忽略人文熏陶,忽视了隐性的精神力量的生成和凝练,这就使得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不深,不能形成自己特色的、稳定的、成熟的校园文化。

(五)民办的特殊性,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人财物支持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受自身人力、物力与财力等综合资源短缺的限制,往往表现出尴尬和力不从心的弱势。

1、缺乏主动稳定的建设队伍。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影响的最直接对象。该校作为艺术类民办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诸多问题不能达到公办院校教师的标准,使得教师相对欠缺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很多优秀教师容易受其他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而跳槽,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缺乏主动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稳定队伍,不利于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校园文化。

2、相对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几乎得不到政府的资金补贴,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校的办学经费不够充裕。加之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慢,属于隐性投资,往往得不到高层领导直接重视,经常成为学校主要经费支出的“盲点”。

人财物得不到充分保障,直接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使民办高校难以在有限的资源内形成品牌亮点。

三、品牌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教化育人功能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品牌校园文化会对学院师生起着陶冶情操、润物无声的功能。

艺术类民办高校的学生因其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容易使教师对学生管理失去信心,对教学工作失去热情;同时教师因没有稳定编制,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容易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高校自负盈亏,其收费高,竞争强,各高校的生源大战,使很多学生自认为是学校的“上帝”,对学校各项软硬件要求很高,达不到他们要求就产生不满情绪,引发多重矛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存在方式,通过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心志,“以文化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等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不仅给人以审美愉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使师生精神不断充实丰富,能力不断拓展提升,对师生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使他们对校园文化逐步认同内化,自觉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并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品牌传播者。

(二)提升师生素质

品牌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功能,虽然不是直接能触摸到的,但是身处校园中,却是能深刻感受到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高校,不仅可以通过不定期的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声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实践营造高品位的艺术氛围,师生们置身于这种文化艺术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时间的沉淀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人。

(三)实践锻炼功能

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他们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使之具有了自我锻炼的功能。他们从学校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中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在实践中培养自我组织管理、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内部潜能,并且可以使优良的方面得到强化和发展,使不良的方面得到弱化和改进,对学生毕业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奠定基础。例如: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校园实践课程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使大学生接触社会,扩展大学生社会知识和社会交际能力等。

(四)提升学校品牌

与传统口碑相比,“酒香也怕巷子深”,与公办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相比,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信任度低,质疑其教学质量,认为只有公办院校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提高竞争力,民办高校就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通过积淀、提炼下来的稳定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品牌,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全院师生,还能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树立民办高校的品牌形象。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政法“厚德明法、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部分高校的“名师讲堂”的设置、“服务型高校”的建设等理念,都是依靠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提升校园品牌形象。

四、结语

品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形成品牌校园文化的阻碍因素,我们可以从品牌校园文化的功能入手,进行相关改革。而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也是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凝练过程,所以民办高校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程可,刘希玲,杨亚军.校园文化要义之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7月下旬刊.

[2]曾少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4月(第29卷第8期).

[3]侯红梅.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总第125期.

作者简介

胡薇,女,出生于1984年,四川遂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科研项目编号:CWYB201420

项目名称: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有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