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6-10-10高新星

天津护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高新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高新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溶栓治疗措施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溶栓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溶栓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指由医疗、护理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的(以某疾病医疗服务项目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病患照顾计划流程表。作为一种新兴的临床护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使护理过程更加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工作执行更加全面[1,2],并可指导护士预见性的调整工作计划[3]。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41例,女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9.5)岁。梗死部位:前壁23例,前间壁18例,下壁9例。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39~78岁,平均(58.6± 9.8)岁。梗死部位:前壁20例,前间壁20例,下壁10例。

2 方法

2.1对照组遵医嘱实施常规的溶栓治疗及急救护理措施。尽快采用静脉通路溶栓治疗,嘱患者全程绝对卧位休息、吸氧,对于过程中有剧烈疼痛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止痛镇静处理。

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护理路径的时间和内容进行连续、动态的护理服务,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定期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内容。

入院10 min内,对患者进行基本体征的测定和氧疗等紧急处理;根据病情遵医嘱予以有效的镇静止痛处理;双管建立静脉通道。之后的20 min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和电解质等常规指标的测定;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确诊,在向患者家属了解病史并排除禁忌证后确定治疗方案。确定治疗方案后,遵医嘱100 mLNaCL溶液内加入150万U的尿激酶静脉滴注,过程中控制滴速,在0.5~1 h内滴完。密切监测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指标,若有异常,则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救治。30~120 min进行疗效观察,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脏破裂等,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121~360 min内,溶栓结束6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共3~5天。

2.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效果、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溶栓效果及住院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例(%)]

4 讨论

4.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在急救的“时间窗”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以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开始时间越早,血管再通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的工作有了预见性、计划性、科学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护理,例如主动性不强、缺乏明确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意识,护理服务不全面,从而使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得不到提升。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根据标准护理计划制定的护理方式,可实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调整护理方案,进行合理的干预,缩短了患者从入院到溶栓的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使患者真正得到实惠[4,5]。

4.2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及时有效的指导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实现血管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规范护士的诊疗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陈豫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02-103.

〔2〕刘卿.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29):2691-2692.

〔3〕张曙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15-116.

〔4〕陆克琴,吴立新,刘新天,等.临床护理路径在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2,33(5):622-623.

〔5〕张巧利,贺中云,陈静,等.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8-59.

(2015-08-27收稿,2016-03-25修回)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8.019

1006-9143(2016)04-0319-02

高新星(1984-),女,护师,本科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