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核的改革探索

2016-10-09

考试周刊 2016年77期

金凤鸣++许晓琳+李双龙

摘 要: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学校检验教学质量的“测量仪”,又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催化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对机械各专业来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作者根据近几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和教改,针对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期末考核 考核改革

考试是一种很严格的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为保证结果的公平性,考场必须有非常强的纪律约束,并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严禁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会承担法律与刑事责任。我国是考试的发祥地,其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考试”一词由“考”和“试”二字组成,“考”和“试”是两个意义较近的概念,都有检测、考查、考核等意。将“考”和“试”二字连用,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卷七《考功名》篇有:“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之意,“试”字则更侧重于测度优劣之意。当“考”和“试”合为一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一、考试的概述

考试一般是指“由主试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场所,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应试者的德、学、才、识、体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测度或甄别活动”。

1.考试的本质:就考试本质而言,“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研究客体,关键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即鉴别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考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测量和评价。我国著名的“考试学之父”廖平胜对考试的普遍本质属性高度抽象,提出“考试”的尝试性涵义:“考试是一种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运用有关资源,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

2.考试的目的:考试有两种主要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3.考试的分类: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可分为效果考试、资格考试两种。

(1)效果考试:效果考试仅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制定后期的教学或学习方略。效果考试的典型代表有课堂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核心目的是给考试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的资格。严格来讲,资格考试其实也是效果考试。资格考试的典型代表有小升初、中高考等。此外,托福考试、GRE考试、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是资格考试。

4.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面试、口试、网上考试、操作考试和交流式考试等。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期末最后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由于考虑到及格率的要求,为了让试卷成绩比较低的学生能及格,有的时候老师“不情愿”地要把平时成绩拉高才能让其及格。这样做既不合适又不符合教学规律——为什么平时成绩那么高的学生试卷成绩那么低呢?上级部门教学检查时也难以自圆其说。在笔试考试中主要考核该课程的相关术语定义、国标规定等理论知识,在期末复习时很多学生热衷于考前划“重点”,然后突击复习,这样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取得不错的笔试成绩,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期末开卷考试或随堂开卷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的方式。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时有书可看,不用怎么学,到时候翻翻书就行了,所以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不够。三是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老师按照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给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也很难体现公平公正,难免会有老师的主观意识。许多不爱学习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老师拉关系上,爱学习的反而不见得成绩高,严重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我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是按照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本课程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加上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低,缺乏学习信息和习惯,学习能力弱,学生普遍上课积极性低,课堂纪律不太好,在后继课程或课程设计环节中涉及本课程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显得极其淡薄,更有甚者像没学过这门课似的。

三、教学改革后的考核方式

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大多数学生虽然都能顺利通过考核,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能力角度看,在后期的课程学习和工作中,许多学生在对公差项目与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都很盲目,不知道对零件该提什么公差要求,也不知道公差值该如何选取,只能照抄照搬或胡抄乱标。这说明传统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要将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平时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和出勤率等综合考虑给出期末成绩。经过几年的教改尝试,我院现在按照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100分=考试成绩×60%(闭卷理论基础×30%+开卷设计综合×30%)+平时表现×10%+作业成绩×10%+出勤成绩×10%+实验成绩×10%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具体说明如下:

1.闭卷考试内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如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规定、基础理论等,同时加入技能证笔试考试涉及的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需要记忆的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开卷考试内容:综合设计应用部分,如需要查表计算、需要类比等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决的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核同学们对精度设计思路的掌握。以减速机轴和轴承、轴承和箱体内孔的配合为例,首先考虑个零部件之间是什么配合性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精度等级?采用什么基准制经济性更好?其次要考虑配合处各零部件有什么样形位公差的要求?比如同轴度、跳动、对称度等要求。最后要考虑零部件配合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各个公差项目要求和公差等级、数值的确定都以首先满足使用性、其次满足经济性的要求而定。

3.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主要以上课纪律、听课效果及回答积极性等考虑,我们不妨先给每个同学80分作为基础,表现好一次加5分、表现不好减5分。

4.作业成绩:作业成绩按照百分制直接给出。

5.出勤成绩:每个学生也先给100分出勤成绩,每缺一次课扣5分。

6.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部分构成,学生如果觉得实验成绩低,就可以要求重做,老师根据同学最好的一次成绩记录。

在期末考试前把平时成绩先在班级进行公布,以免老师为了及格率而“不情愿”地提高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老师辛苦点,但是效果比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映本课程教学的全周期情况。我院第一次实行这样的考核方式时,有的学生不够重视,平时成绩比较低,最后导致不及格,整体及格率也比较低;第二次继续深化考核方式,消除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学生总体成绩大幅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牢,教学效果显著。

四、结语

期末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采取这样综合的期末考核方式有效地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最近三年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及格率分别是67.2%、79%和92.5%;平均分分别是65.4、76.8和82.6(数据是以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进行统计的)。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是一门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3.

[2]赵学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2(4):193-194.

[3]周兆元.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李秋平,姚伟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机械工程师,2012(6):28-29.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课题“针对成人教育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