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10-09梁倩倩李新然施永成

当代经济 2016年23期
关键词:民族性特性少数民族

梁倩倩,李新然,施永成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梁倩倩,李新然,施永成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民族特性是一种民族差别、特征的体现。本文从民族特性的定义出发,深入分析了民族特性的具体表现、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民族特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民族特性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性(格)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民族,因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因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民族性(格)。费孝通认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不管是基于哪种学科上的定义,归根结底,民族性就是一种民族差别、特征的体现。在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性是长期存在的,而民族性的存在决定了民族间差异的存在。本文所指民族特性,是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特性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产和生活方式等。

二、民族特性的具体表现

在历史发展中,由于各个民族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的差异,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宗教习俗等。但就整体少数民族来说,又具有共性。

1、社会发育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50多个少数民族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大约有近3000万人口的地区还保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约有400万人口的地区存在农奴制,有100万人口尚处于奴隶制阶段,60多万人口的地区尚处在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2、自然条件特殊

从历史发展来看,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牧区、山区、边境、高原地带,气候恶劣、交通闭塞,人口稀少,居住相对分散。恶劣的居住环境、艰苦的生存条件造成各个民族的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断绝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这些都导致了本民族经济发展缓慢,也减少了接受外部支援的机会,自身的发展受到局限,进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3、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劳动力资源等,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水平仍处于自给自足阶段,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推广慢,普及程度低,应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不大。所以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贫困面大。

4、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包括知识、语言、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又都有自己的本质特点,呈多层次、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直接影响这个民族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文化如何向现代化转化、发展,以适应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是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中一个重大问题。

三、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

由于民族地区分布的地域情况,即西多东少,东部依其沿海、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等优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速度快,效率高;西部民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通讯不便,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效率也较低。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4》,在2013年,东部10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合计322258.9亿元,占全国比重51.2%;西部12省(区、市)国内生产总值合计126002.8亿元,占全国比重20.0%,只占东部10省(区)的39.1%。由此可见,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2、形成地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民族特性的存在,致使各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手段、水平等也不尽相同。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5省依据各自的资源,有的发展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有的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都达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在5省中,内蒙古和广西的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中产值占比例最多的,贵州、云南、西藏3省的第三产业产值最多。根据表1可以明显看出,2013年,在5个省份中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最低,内蒙古最高,前者是后者的20.84倍,差距可见一斑。

表1 5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

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1、调整民族地区扶贫标准,转变扶贫方式

2015年国家确定的解决温饱的标准为人均收入2800元。对于大多是民族地区而言,这个标准是可以实现的。缺少收入已不足以成为贫困的主要原因,问题在于高额的家庭债务偿还困难。通过发放救济金的方式不能真正帮助群众脱贫,扶贫最关键还在于扶智。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帮助贫困户找寻工作,或是自主创业等稳定其收入来源。对于高山山地、干旱地区来说人均收入2800元的标准也是不足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根据有关省区的调研测算,农牧民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牧区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500元。国家应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调高扶贫标准,转变扶贫方式。

2、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整村推进项目、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信等较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使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但是仍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讯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的帮助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更需要靠各少数民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3、加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

党和国家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制订了自治法和许多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民族法治观念和民族自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好自治法,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发展经济,关键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切合省(区)情、县情、乡情的路子,如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云南省的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带动民族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5、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对于那些包含着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思想的文化和包含着某些建立在小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如宗法观念、男尊女卑、家长制作风、因循守旧,缺乏商品经济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与现代化要求发生尖锐冲突的落后观念应予以抛弃。要继承和发扬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统一、稳定有利的优秀民族文化,如整体观念、国家民族统一的政治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刻苦耐劳、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等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此外,民族性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问题也要正确对待,因为在民族性中最关键的、也是最为有价值的正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保存优秀民族文化可以充分照顾到民族情绪,让少数民族感受到社会对其民族性的认同和肯定。因此,在对待民族文化上我们应该继承和尊重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即将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应该及时挖掘抢救,特别是那些濒于失传的民族优秀文化。

现在中央、省、市、自治区都相继成立了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调查组等,对各地进行民族文化搜集整理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和规划,同时在法制、经费、结构设置上做好配备工作,调动民间民族文艺活动和团体的发展,使民族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活跃起来,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化的民族性。

6、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教育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就必须发展科技教育。首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对民族省区不同阶段的教育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无法读书;调整或改革高校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

其次,培养和引进人才。纵观全国,人才多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就快。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培养、用好当地的人才和技术,更要注意引进人才,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吸引、激励外地各种专业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尤其是按照地域、项目和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陆惠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性的正向选择[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梁祝平:抓住特点 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2(4).

[3]罗树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导论[M].民族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郭亚娟)

猜你喜欢

民族性特性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色彩特性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