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级合唱教学的音色调整

2016-10-08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俞高迪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喉头韵母元音

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俞高迪

浅谈班级合唱教学的音色调整

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俞高迪

班级合唱的立足点是班级,一个班级有音准、节奏都好的学生,但也有音乐能力弱的同学;有积极歌唱的学生,也有怠懒应付的学生;有口腔打开押韵的学生,也有不愿张嘴的学生;所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保持音准和音色统一。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在音色调整方面有了一些拙见,在此列举常用方法,期待广大同仁的认同,也欢迎批评指正。

一、找准韵母,快速押韵

韵母是统一音色的关键。不管是演唱唱名还是歌词,都要用最快的速度押韵,弱化声母,强调韵母。只有正确押韵,才能字正腔圆,从而保持音色的统一。

1.唱准唱名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发现,七个唱名归纳起来只有四个韵母。练习时通常可以用“o”的韵母作为开始,对应的音有“5”和“1”,要提醒学生把嘴巴张得圆圆的,保持“o”的口型,避免将“5”演唱成为“色”(se),也避免将“1”演唱成为“的”(de)。嘴巴不肯张大或者无意识的张不大,把韵母“o”演唱成为“e”是学生经常会犯的毛病。必须挨个进行纠正,同时提醒学生放松下巴。

然后提醒学生嘴巴继续张到最大,演唱以“a”为韵母的两个音“6”和“4”。告知学生这两个音是嘴巴张得最大的音,同时要把眉毛抬得高高的,保持高位置演唱。进而可以演唱以“e”为韵母的“2”,张嘴程度与“6”“4”相同,保持高位置演唱。

最后演唱以“i”为韵母的闭口音“3”和“7”,提醒学生口腔内部依然保持“o”的圆形,嘴唇并拢留出一条缝,眉毛高抬,保持高位置演唱。

当所有音符的口型教授完毕以后,可以配上《DO RE MI》里面的乐句进行巩固,强调每一个唱名的韵母,注意口型的变化:

2.归到元音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a、e、i、o、u”五个元音,所有的音都可以向这五个元音去靠。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五个元音:嘴巴张得最大的是“a”;几乎相同的是“e”;缩小一点保持圆形的是“o”;保持“o”的大小不变,嘴唇包起来是“u”;最后是闭口音“i”。

演唱每一个歌词都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向这五个元音靠拢。尤其是三个音节组成的音,一定要快速过渡到韵母最后一个音,比如说“天”(tiān)“宣”(xuān)等字。每一个元音都有它的衍生音,归纳起来如下表所示:

二、支撑气息,喉头放松

演唱歌曲的时候,腹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拥有足够的肺活量且合理分配用气,才能完整地演唱乐句,从而避免出现因为气息不够所导致的音色不统一,同时要保证喉头的绝对放松。常用的气息练习有:

1.慢吸慢呼

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慢吸10秒,憋气5秒,慢呼10秒。其中呼气时发出“呲”的声音。最后5秒钟作渐强。小学生的标准逐渐要提高到慢吸30秒,憋气5秒,慢呼30秒,甚至更高。要强调吸气、呼气的均匀程度,特别是刚开始慢呼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气息,不能倾泻而出。

2.急吸慢呼

口鼻同时吸气,慢呼10秒,最后五秒钟作渐强。逐渐提高标准。要强调急吸一口气用腹式呼吸,不能仅仅停留在肺部。

3.体能训练

这个练习非常有必要,要锻炼学生在剧烈跳跃以后,让气息平稳均匀地呼出,尤其适合有舞台动作的合唱歌曲表演。首先让学生发出自己能发出的最低的音,演唱歌词,并用左右脚分开来跳跃:

教师手指向下方,学生唱出自己能发出的最低的音,教师手指向上方,学生唱出自己能发出的最高的音。教师先两小节交替,再一小节交替,最后甚至可以一拍交替。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也让学生放松喉头,同时在高低音区不断地变化发声,而且不断地交替会让学生觉得很有乐趣。

当教师喊停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大口喘气。教师要抓住这个短暂的良机。让学生放松喉头和下巴,统一演唱一个母音“ma”。可以是一个声部,当然最好是两个声部,甚至更多声部,但必须在同一个和弦内。要求学生控制住喘气欲望,均匀用气。

三、锻炼器官,字头咬准

班级里的学生,口齿灵敏程度不同。教师要通过有意思的活动,让学生锻炼口齿,让口腔里每一个器官都活跃起来。通过锻炼变得非常灵敏,同时注意每个字的平翘舌必须咬准,从而保持班级的音色统一。

训练的时候可以这样操作:教师分别伸出1~5个手指表示这五个字头。伸出1个手指,学生演唱“ma”;伸出5个手指,学生演唱“ka”。教师用另一只手打恒拍,每次演唱之前告知一拍要演唱几个字头。提示学生喉头放松,嘴巴张大归韵到“a”。这样的练习,最难的是一拍唱三个以上“ya”或“ka”。但是经过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口腔器官会越来越灵敏,从而避免因为器官灵敏度不一所造成的班级音色不能统一。

四、聆听音色,同伴模仿

可以把一个班级分为两个声部,给予同样的旋律,由一声部先演唱,二声部模仿演唱。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音色,相互模仿。

一声部模仿二声部的音色,二声部模仿一声部的音色,经过不断地模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最终实现全班同学的音色统一。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音色调整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执教老师要重视此项工作,将调整音色的训练纳入到常态教学之中,切实引导学生带着耳朵来歌唱,让保持音色统一成为一种习惯。

猜你喜欢

喉头韵母元音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浅析流行唱法中喉头位置的选择方式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Playing with “ar”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感染控制管理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