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与实践

2016-09-30滕晓艳史冬岩钟宇光GeaHaec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滕晓艳+史冬岩+钟宇光+Gea+Haechang

[摘 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化共建课程现代设计方法,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提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策略,并给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1-04

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处在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当今时代开放而充满竞争,国际化应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以适应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与融合。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若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之更好地为自身现代化服务,就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办学理念及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及时跟进、超越。国内知名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推动教师资质国际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度与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1]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即“现代设计方法”在设计领域应运而生。它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以知识为依托,以多种科学方法及技术为手段,是在产品和工艺的研究、改进、创造等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及知识群体的总称。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及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战略需要,学校为培养高质量的高级创新人才而开设了现代设计方法这一门新课程。只有将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与国际化接轨,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拓宽现代设计技能,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以现代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为例,探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衔接,研究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体系,这对科学规划、合理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认知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1]美国学者布茨认为,国际化的课程内容、跨国研究与合作、研究者和学生的跨国流动应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盖内容。中国学者陈学飞认为,在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中,将国际性和跨文化交流整合入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学者武者小路用“大学的国际性”一词描述大学实现国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形式”上的师生构成情况和“内容”上的课程项目国际化两方面,实质上与国际交流合作相联系的大学应具备这一特征。[3]

不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如何界定,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具体措施上,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达成相当的共识。领导者们不时地指出,在国际联系日益紧密、文化日益交融的世界里,国际化教育能促进高校吸引优质学生;具有时代竞争力的劳动者能够使得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地位。高校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更多地强调国际语言技能、出国交流学习、课程设置国际化、合作性学术项目和研究以及各种类型的教育伙伴合作。[4]各发达国家为推进本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均已因势利导,采取了积极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化教育模式已引起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变革。

为保持自身教育优势,国际化培养在美国高校中得到高度重视。[4]“让每个美国学生到海外吸取经验”是哈佛大学一贯的追求。通过“教学科研、学生、国际合作和教学手段”的全球化为美国和全世界培养领袖人才,是耶鲁大学提出的战略目标。[5]为重振欧洲高等教育,欧盟推出Erasmus Mundus“欧洲大学生流动行动计划”,发布了《博洛尼亚宣言》,其主要目标为:吸引欧洲以外的学生来欧洲国家完成整个学位项目;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短期学生流动。[6]亚洲各国也努力抓住机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加坡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出了联合培养计划(SMA),其发展经历了教育模式移植、本土探索、国际化战略确立与发展、“国际本土化”与“本土国际化”四个阶段。由此,新加坡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局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7]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在20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更提出了建设“有日本特色的培养世界人的世界性大学”的口号。时至今日,日本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8]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迅速发展,成绩显著。[9]然而,由于起步较晚,而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较快,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仍存在一些待以完善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观逐渐被接受,但国际化意识仍比较淡薄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由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确立,各高校纷纷响应。一些重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及其举措问题上,已经开始从国际社会的视野,将“国际化”“开放式”作为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鉴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识仍比较淡薄,相对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中的认识仍不够深刻。虽然培养“国际化人才”已在一些高校被定位为研究生培养目标,但却未能展开具体有效的实践。

(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得以迅速推进,但国际化水平较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员交流和机构设置等方面,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展显著。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在加深,规模在扩大,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活跃在国际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外留学访问、国际教育联盟合作、外籍教师聘用、来华留学生接纳等方面。然而,总体上国际化水平仍较低。这体现在,导师国际教育背景不丰富或资质导师数额有限,这制约了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方式的开展,影响了外国留学生招生人数和培养质量;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不足,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员指标不够普及,所培养的研究生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等。

(三)研究生教育课程国际化形式有所进展,但教育内容不够前沿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育内容的前沿性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和衡量标准之一。为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内许多重点高校努力与国际化先进知识体系挂钩,在现有的课程内容和传授方式上注入国际化新元素。然而,鉴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制订的教学方案及内容达不到国际化水准,前沿性的知识比重仍然偏低,难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

综上,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一个发展过程,新的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在推进过程中。若要促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就需审慎笃行,不断探究更新,结合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课程方案体系及培养模式,以顺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策略

随着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化教育项目被引入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实施方案,建立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确立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应注重创新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10] [11]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立足高品质国际化教育水准,集中优秀生源和师资,培养综合素质高、国际化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具备选择多种出路的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上以培养学术精英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走向了多元化,创新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向,研究生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焦点就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研究生。可考虑构建多元化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这包括:鼓励国内研究生参与国内外的合作培养项目或赴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实施跨国远程教育项目,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留学生;寻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教育模式。

(三)采用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综合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它在与工程实践结合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途径。深入研究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实施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外研究性课题活动的实践性探索,紧密结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基本理念,可以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而为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

在探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建立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化教育出发,与国外高水平学者共建的研究生课程在内容、形式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要着重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点,建立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意识为主旨的国际化教学模式。这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基于中外知名学者合作教学与研究,能够促进学科课程紧跟世界现代科技的前沿,使得一般性学术交流逐渐深入到学科间的实质性交流,还能够激励教师不断更新和补充课程教学内容。

(五)组建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研究生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师资队伍的水平。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推进,急需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选派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合作科研等是组建合格师资队伍的高效手段。应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学习,使得团队教师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与国外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中,联合双方制订详细的课程培养计划,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在专业学科各领域与国外建立广泛的科研与教学合作关系,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氛围。

(六)协调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正确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应首先以自身为主导,坚持民族优秀教育传统及本专业特色,然后积极融入世界教育系统,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协调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设置本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课程,需要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沟通交流,并学习借鉴相关的教育制度、标准,从中去伪存真,获取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的利益。

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实践方法

面对新的、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实践,对高校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拓宽国际化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目前,高校派遣研究生赴海外交流的名额有限。此时应转变观念,拓宽国际化教育的内涵。在人数和时间、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这能够使学生在学术上、思想上开阔视野,增进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此举不仅有利于国际化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还能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

(二)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注重依托学校资源,与国外高校、研究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订务实的合作计划。邀请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做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探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为例,采用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两种国际交流方式促进国际化教学的实施。其一,教师团队经常进行国际交流,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掌握课程涉及的前沿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其二,通过聘请国外客座教授以讲学和研讨的方式参与教学,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改善课程设置与内容,适应国际化教育需求

以现代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为例,它是一门以产品设计为目标,涉及知识群体的多元交叉性学科,是典型的前沿性研究生课程。在实施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共建小组利用系统思想来优化课程体系,提出“抓住主线,精选内容,突出特色,创新培养”的授课模式;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精选授课内容,打造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逐步将内向型、专业型、本土化的传统教育课程,结合自身情况,向外向型、通才型、国际化的方向转变,以适应国际化教育需求。

(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国际化交流,培养国际化研究型教师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资深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国际化的后续中坚力量。建立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意识为主旨的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将中青年教师培养为“国际化研究型教师”,能为实践开放式国际化研究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中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引导和吸纳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研究与工程项目,以教学名师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掌握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使青年教师不仅参与研究,还能够善于研究、乐于研究。在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技能。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在国内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使研究生不出国门就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国际化培养,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营造国际化环境氛围。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战略,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创多种有效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汪志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72-76.

[2] 刘丽霞,刘惠琴.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21-24.

[3] 曾满超,于展,李树培.中日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42-51.

[4] 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75-102.

[5] 李联明,朱庆葆.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论“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28-31.

[6] 乌尔里希·泰希勒,杨素红.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国际学生流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0-20.

[7] 刘晓亮,赵俊峰.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12):98-104.

[8] 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35-39.

[9] 李凯歌,刘自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国际经验及发展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3(1):87-90.

[10]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18-22.

[11] 郭绪强,段爱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及平台建设战略[J].石油教育,2012(4):49-51.

[12] 沈莉芸.高校院系加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2(13):1-4.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