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提高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研究

2016-09-29丁芳马霞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幼儿

丁芳++马霞

【摘要】本研究以6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干预研究,以探讨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和控制组幼儿在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组幼儿在金钱概念的后测与延时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与延时后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钱币主题游戏活动能显著提高幼儿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对提高幼儿金钱使用能力的作用比对提高幼儿金钱概念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在幼儿园开展金钱教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钱币主题游戏;金钱概念;金钱使用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5-0022-05

幼儿的金钱概念是指幼儿对钱币的辨认(指认钱币、说出钱币面值)和对钱币面值的比较(对钱币面值大小进行两两比较、对钱币进行排序)。幼儿的金钱使用能力是指幼儿在买卖活动或角色游戏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金钱的行为。〔1〕国外有研究表明,儿童已有学习经济概念的能力;早期家庭缺乏的金钱教育,可通过学校教育加以一定的补偿;学校的金钱教育有利于儿童良好金钱使用习惯的形成,使其受益终身。〔2〕Brenner认为应在幼儿时期就教儿童认识钱币及钱币面值,为后续的理财教育作准备。〔3〕幼儿园的理财教育可以渗透到游戏和活动中去,通过游戏将理财教育融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4〕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的金钱教育在我国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有关幼儿金钱概念和金钱使用能力的研究亦十分缺乏。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干预研究,以探讨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并为幼儿园开展金钱教育提供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邵阳市某普通幼儿园的小、中、大班每个年级各随机选取50名幼儿,共计150名,男女各半,进行前测。对前测中幼儿金钱概念和金钱使用能力的得分按年级进行排名,筛选出各年级排名最后的10名男孩和10名女孩为被试,共计60名。将各年级被试按其得分和性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一组为实验组,接受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干预;另一组为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二)研究工具

1.实验材料

(1)游戏活动材料

5角和1元真硬币若干;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代币若干;幼儿绘画作品、废旧银行卡、餐具及食品模型等。代币由正反两面组成,一面为人民币图片,另一面为研究者设计的代币图片。代币图片突出阿拉伯数字面额,以有助于幼儿的识别。

(2)测查材料

1角、5角、1元真硬币若干,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代币若干;糖果、玩具、水彩笔、幼儿绘本及ipad等商品若干。每件商品都贴有价格标签,如棒棒糖5角、玩具5元、水彩笔10元、绘本20元、ipad500元等。

2.测查工具

采用台湾钟志从等编制的《幼儿金钱概念量表》和《幼儿金钱使用能力量表》对幼儿金钱概念和金钱使用能力进行测查,〔5〕问卷测试项目中所涉及的钱币数额均改为大陆目前通用的钱币数额。《幼儿金钱概念量表》包括“钱币辨认”和“钱币面值比较”两部分。其中,钱币辨认测试包含硬币辨认与纸币辨认,测试的题目分为两部分:指认钱币和说出钱币面值,各11个题目。钱币面值比较测试使用到11种钱币,包括钱币面值大小两两比较的18个题目和对11种钱币按照面值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的1个题目。《幼儿金钱使用能力量表》的测试在买卖物品的角色游戏情境中进行,其中,买物品的情境共5个题目,卖物品的情境共10个题目。研制者报告,《幼儿金钱概念量表》和《幼儿金钱使用能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1和0.89,评分者信度系数分别为0.93和1.00,表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程序

1.前测和筛选被试

如上所述,使用《幼儿金钱概念量表》及《幼儿金钱使用能力量表》对150名幼儿进行前测。根据前测中的得分排名,筛选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2.开展钱币主题游戏活动

对实验组开展的钱币主题游戏活动主要分为“我认识压岁钱”“我的小小拍卖会”“我是小小理财家”和“我是聪明的消费者”四个主题(见表1)。将实验组被试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被试每个主题活动均参与3次,共计12次,每次30分钟。每组被试每周开展2次活动,12次游戏活动持续2个月完成。

3.后测和延时后测

在所有被试完成12次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后,及时进行后测。2个月后,对被试进行延时后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的施测方式同前测。

(四)计分方法

1.幼儿金钱概念计分

参照毛妮娜的幼儿钱币认知计分方法,〔6〕对被试的测试回答进行计分。在钱币辨认测试中,被试每正确指认出一种钱币计1分,指认错误或未指认计0分;每正确说出一种钱币面值计1分,说错或不说计0分。在钱币面值比较测试中,每正确比较出两种钱币面值大小计1分,比较错误或不比较计0分;正确排序计1分,排错或不排计0分。

2.幼儿金钱使用能力计分

参照钟志从等修订的《幼儿金钱使用能力量表》及毛妮娜编制的《3~6岁儿童钱币应用能力研究记录表》的计分方法,〔7,8〕对被试的测试行为和回答进行计分。在购买物品情境测试中,购买物品时知道该付钱计1分,未支付计0分;能正确支付计1分,错误支付计0分;简单支付计1分,5元以内转换支付计2分,10元以内转换支付计3分,5元以内差价支付计4分,10元以内差价支付计5分,错误支付计0分;购买物品知道需找零计1分,不知道计0分;能正确计算找零计1分,计算错误计0分。各项得分相加总和为购买物品情境测试总分。在售卖物品情境测试中,知道售卖物品时该收钱计1分,未收钱计0分;能正确认识一定数量 范围内的价格标签计1分,不认识计0分;能正确卖出iPad计1分,不能计0分;售卖物品时知道需找零计1分,不知道计0分;能正确计算找零计1分,计算错误计0分。各项得分相加总和为售卖物品情境测试总分。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前测、后测及延时后测结果见表2。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前测比较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在前测中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得分所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金钱概念(t=0.46,p>0.05)与金钱使用能力(t=-0.67,p>0.05)上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基础水平相当。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比较

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在后测中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得分所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金钱概念(t=7.36,p<0.001,d=1.38)与金钱使用能力(t=12.52,p<0.001,d=1.70)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这表明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促进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发展有显著效果。

(四)实验组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和延时后测比较

为了考察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影响效果的稳定性,对实验组幼儿在后测2个月之后再进行延时后测,并对后测和延时后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金钱概念的后测和延时后测之间差异显著(t=2.07,p<0.05,d=0.09),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和延时后测之间差异不显著(t=1.27,p>0.05)。这表明,2个月后,实验组幼儿的金钱概念成绩降低了并与后测差异显著,而金钱使用能力保持稳定。为了进一步考察实验组幼儿在金钱概念延时后测中的得分变化情况,对实验组各年级幼儿在后测和延时后测中的金钱概念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后测,在延时后测中,小班幼儿的金钱概念水平略有降低(M后测=31.90,M延时=31.30),中班幼儿的金钱概念水平略有降低(M后测=37.00,M延时=36.70),大班幼儿金钱概念水平基本保持不变(M后测=37.50,M延时=37.60)。

(五)控制组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前测和后测比较

对控制组幼儿在前测和后测中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得分所进行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控制组幼儿后测中的金钱概念(t=1.98,p>0.05)与金钱使用能力(t=1.80,p>0.05)得分均高于前测,但差异不显著。这表明控制组幼儿的金钱概念水平与金钱使用能力在2个月的时间内略有提高。

三、讨论

(一)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在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成绩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这说明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Borden等人的研究表明,学校精心策划的金钱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打下良好的金融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金钱使用技能。〔9〕幼儿接触钱币的机会越多,对钱币的了解就越多。〔10〕本研究使用逼真的人民币图片为游戏代币,比雪花片等象征性代币更具直观性和真实性。游戏中,幼儿不仅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钱币,也积累了一定的金钱使用经验。幼儿金钱使用经验的增加,促进了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提升。〔11〕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都认为,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成人行为的机会,对儿童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12〕Birbili和Kontopoulou指出,在对幼儿开展金钱教育时,成人必须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尽可能真实且需幼儿亲身经历的活动。〔13〕本研究设计的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均与幼儿的先前经验有关,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对钱币的使用产生了真实的体验。

(二)实验组幼儿在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上的后测和延时后测情况分析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幼儿在金钱概念的后测与延时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幼儿金钱概念水平的延时后测较后测略有降低;而幼儿在金钱使用能力的后测与延时后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幼儿的金钱使用能力保持稳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小班、中班幼儿在金钱概念上的延时后测成绩较后测略有降低,大班幼儿保持稳定;在金钱使用能力上,各年级幼儿均保持稳定。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遗忘是不可避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2)大班幼儿的金钱概念能保持稳定,一方面可能与年龄大的幼儿比年龄小的幼儿记忆容量更大,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大班幼儿比小中班幼儿有更多的购物经验有关,因为购物经验有利于幼儿金钱概念的发展。〔14-16〕(3)技能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持久,且越复杂的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后,越不容易遗忘。所以,相对于金钱概念来说,各年级幼儿的金钱使用能力能保持稳定,不产生显著差异。

(三)控制组幼儿在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上的前测和后测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控制组幼儿在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上的后测结果略高于前测,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控制组幼儿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虽有所发展,但仍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影响。幼儿的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与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密切相关。〔17〕在实验开展的2个月中,控制组幼儿受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影响,数学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所以也促使其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有所发展。(2)家庭教育的影响。控制组有幼儿在前测之后,出于好奇向父母询问了有关钱币的问题。有父母对幼儿进行了直接教导或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发展。也有幼儿通过观察父母购物获得一定的钱币概念意识,并模仿父母的购物行为,掌握了一定的金钱使用行为。〔18-20〕(3)同伴的影响。幼儿的金钱概念会受同伴交流的影响。〔21〕有实验组幼儿在参与了钱币主题游戏活动之后,有意无意地与一些控制组幼儿进行了交流,并尝试重做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因此,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利于提高控制组幼儿金钱概念水平与金钱使用能力。

四、建议

(一)开展有关金钱教育的主题活动

本研究证明,有关金钱教育的主题活动可有效提高幼儿的金钱概念水平和金钱使用能力,因此,幼儿园应开展有关金钱教育的主题活动。教师可围绕金钱教育的主题,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帮助幼儿较全面地认识钱币,如,了解钱币的面值和用途等知识,为幼儿今后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打下基础。

(二)开展有关金钱教育的实践活动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获得关于金钱使用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把初步获得的金钱概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带幼儿去超市购物,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物并付款;通过小商店、小银行等区角,利用更直观真实的代币,让幼儿学习金钱概念及金钱使用方法。

(三)适时引导幼儿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幼儿对金钱概念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有时他们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细加观察,通过与幼儿对话的方式,及时给予指引,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OTTO A. Sav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Insights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3,33(1):8-18.

〔2〕KOURILSKY M. The kinder-economy:A case study of kindergarten pupils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concept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7,77(3):182-191.

〔3〕BRENNER M E.Meaning and money〔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1998,36(2):123-155.

〔4〕丁芳,马霞.幼儿的零用钱与理财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1):100-104.

〔5〕〔7〕钟志从,洪淑兰,赵威.幼儿的金钱概念、金钱使用能力及其父母金钱教养之影响〔J〕.家政教育学报, 1999,(2):90-110.

〔6〕〔8〕毛妮娜.3~6岁儿童对经济学知识理解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9〕BORDEN L M, ARIAS W J, et al. Financial readiness for youth: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R〕.Tucson,AZ:The Arizon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Outreach,2013.

〔10〕〔19〕CUNA. Financial literacy programs targeted on pre-school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EB/OL〕.〔2016-01-05〕.http://cunapfi.org.

〔11〕WEBLEY P.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M〕//BARRETT M, BUCHANANB E.(ed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5:43-65 .

〔12〕特里萨·M·麦克德维特,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2.

〔13〕BIRBILI M, KONTOPOULOU M. Financial education for preschoolers:Preparing young children for the 21st century〔J〕.Childhood Education,2015,91(1):46-53.

〔14〕ROOS V,CHIRORO P,et al.Money adventures: Introducing economic concepts to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5,26(2):243-254.

〔15〕KAIL R V, CAVANAUGH J C. Human development:A lifespan view〔M〕.Belmont,CA:Wadsworth,2000.

〔16〕HATANO G,TAKAHASHI K.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al cognition:A commentary〔M〕//BARRETT M, BUCHANANB E.(ed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5:287-303.

〔17〕BEVERLY S G, BURKHALTER E K.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practices of youths〔J〕.Children and Schools,2005,27(2):121-124.

〔18〕〔21〕DAHARI Z B, KHURSHID A. Money awareness among Malay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3,6(4):227-236.

〔20〕OTTO A.The economic psychology of adolescent saving〔D〕.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2009.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