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2016-09-28

求学·素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遗产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城中,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天一阁之名,源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按五行说,水能克火,而藏书楼最怕失火,因而取“天一生水”,即水能克火之意,故名为“天一阁”。藏书楼建成后,范钦为了保护藏书,制定了不少严格的族规,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女人不得登阁”“外姓不得入阁”“烟酒切忌登楼”等,以告诫后人。

{素材点拨}天一阁对书制定的戒律,源于对书的敬重。范软明白,只有书籍,才能让中国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民族产生凝聚力,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①索引词:嗜书/文化良知

创建人范钦,每到一地做官,总留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乍一看,他是在公务之暇把玩书籍,而事实上他已经把人生的第一要务看成是搜集图书,做官倒成了业余。范钦爱书如命。对他来说,公务上的一切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傍晚时分差役递上的那个薄薄的蓝布包袱,因为那里边有几册按他的意思所搜集来的旧书。

{素材点拨}为官期间,范钦为天一阁搜集了不少珍贵缮本,职位倒成为他搜集书籍的便利手段。范钦如果没有这种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说,没有这种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就不可能对书如此矢志不移,更不可能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②索引词:传承/责任

80岁高龄的范钦在临死前,把儿子们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天一阁藏书,让他们挑选。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整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但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口,说他愿意继承藏书楼,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

{素材点拨}范钦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他故意让遗产分割变得不近情理,让继承藏书的人完全无利可图。因为他知道,只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担得起守楼的使命,只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守住这风雨飘摇的藏书楼。

读书有多难?

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为了防止藏书楼日后因点滴原因而有所败落,早有预防在先。他们给家族制定了诸多有关书阁的严格处罚规定,对违反天一阁规定的人予以处罚,不准其参加祭祖大典。这种处罚,意味着在家族血统关系上亮出了“黄牌”。

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艺是个酷爱诗书的姑娘。她一心想要登天一阁读书,竟要知府做媒嫁给范家。她在婚姻极不自由的时代既不看重钱也不看重势,只想借婚姻来多看一点书。但她万万没想到,天一阁规定如此严苛,即便成了范家媳妇后,她还是不能登楼。钱绣艺毕生都没有到天一阁看过一本书。

{高分范本}

爱书如命的家伙,自古到今都是见缝插针的人。比如三国时代的著名书法家钟繇,此人看到韦诞家的《石室神授笔势》,苦求对方不与,便急到捶胸呕血的地步。这本出自蔡邕的书法理论经典著作珍贵难得,令钟繇念念不忘。直到韦诞故去后将此书陪葬,钟繇才得了机会盗发其墓,一偿所愿。

而在中世纪的西方,某些图书馆里的书都系着粗重的锁链固定在书架上。人们要是想看书的话,就得在书架旁的书桌上就近阅读。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百年,才渐渐消失。迄今,大英图书馆大厅里的铜椅的造型就是一本翻开的书,在这本书上保留了那根古老的锁链,它将书牢牢地系在地上。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历四百余年而不倒,全靠另一條无形的锁链——严格无比的藏书管理制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留宿阁内,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有个读书人以声名和学问敲开了这扇门。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被允许破例登阁看书,成为外姓登楼第一人。而在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却无如此幸运。这个酷爱读书的女子,抱着入阁读书的痴想,嫁进了范家,却因范家规定“妇女不能登楼”而终生抱憾。

如今,我们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数字图书馆,拔剑四顾心茫然。千歌万歌读书难,只为无从下手。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遗产
遗产怎么分
小毛驴藏书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藏书楼
遗产之谜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