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是时候回望初心了

2016-09-28万安李仰臣

求学·素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位证书毕业证大学

万安 李仰臣

【热用立意】认真严谨∕责任意识/教育之羞

【素材现背】授予学位证书,本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证书上居然出现了错误,这不仅损害了高校的社会声誉,还让高等教育事业为之蒙羞。由此看来,高校管理者还需强化责任意识,重塑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事更加严谨一点。

2016年6月29日,吉林化工学院大四毕业生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没想到的是,证书刚到手就被收回,因为学位证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印成了“中国人民共和国”。

令人沮丧的是,类似的错误并非个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学位证上,校名的英文拼写弄错了一个字母;山东大学的学位证上,校方把办学宗旨“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中的“人才”印成了“人材”,官方虽后来回应称这是繁体与简体之别,但用字繁简不一也引发质疑;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把毕业证上的落款错印为“重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本是代表高级知识标准的高校毕业证、学位证,却集体出现低级错误,其原因颇值玩味。牵涉其中的院校不乏一些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此番出错,不亚于一记火辣辣的耳光,撩开高校面纱,露出内里短长。

高校毕业证曾一度被誉为人生“敲门砖”,对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位毕业生终生都会将其珍藏。为何颁发证书的母校,却没有人发现并改正错误呢?学位证书印错可以召回重做,但被伤害的大学精神和公信力该何以修复?

学位证印错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不仅会给毕业生带来麻烦,还会影响到社会对一所大学的印象。公众的吐槽,与其说是对高校管理者不严谨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大学治学精神缺乏严谨的失望。或许,这正好从侧面检验了当下大学的精神气儿。经过这些年大规模的扩招与扩建,大学是时候回望初心了。

把书“翻译”成动画版,在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同步推送……最近,《习近平用典》政论微视频第一季正式上线播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点击观看与分享评论。

微视频每集不到4分钟,以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叙事来介绍典故出处和解读现实意义,这让很多观众感慨,“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用微视频传递治理理念,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形式可谓“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矿。其中的治理思想,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养分,被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擅长“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形成了自身独具魅力的风格。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可以用更鲜活的形态、更贴近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价值。

“观众叫好,才是真的好!”正如一位动画设计专业人士所言,优质的文化内容从不缺乏市场。相声演员讲究寓教于乐,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文化产品:想影响人,先得吸引人。像《习近平用典》这样的政论微视频,正是希望以轻松的形式,让总书记引用过的典故、阐释过的道理“入脑入心”。

目前,我们仍有不少文化产品,重说教灌输,轻互动沟通,让人不想看、不爱听,自然也难以取得效果。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主流价值找到传播载体和沟通符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要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那些能滋养心灵、充实精神的主流价值传出去,在与时代、与社会的对接中,实现与人心的对话。

女主人留下陽台的灯光,给楼下两个吃夜宵的清洁工“借亮”。这个不到1分钟的电视公益广告《一盏灯》,曾感动无数人。再简单不过的剧情,为何如此温暖人心?最关键的还是这则广告找到了文化产品、社会价值和观众感受的契合点。我们只有发现更多这样的契合点,找到合适的表达出口,才有可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才能走近个人、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学位证书毕业证大学
至善
高校花样扣毕业证是糟糕的“最后一课”
高校任性扣押毕业证没法管?
自印学位证首年 多所高校出错
论离婚夫妻人力资本的分割
明年起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
建议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发放学历证书
毕业证的妙用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