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父母温柔以待

2016-09-28钟小琴

求学·素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邓超孙俪饭桌

钟小琴

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培养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落地时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

前不久,孙俪的妹妹孙艳的微博被网友扒出,孙俪和邓超的原生家庭也因此受到网友的关注。孙俪和邓超,一个是单亲家庭出身,一个为重组家庭出身,在两个不完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家庭环境曾给他们带来了些什么?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从孙俪和邓超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孙俪】孙俪12岁那年父母离异,当时妈妈只拿到了2000元的抚养费,母女俩处境艰难,于是,妈妈白天在商场做售货员,下班后去当清洁工。看着妈妈辛勤劳累,孙俪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那时的孙俪常在心里幻想一个画面:我有钱了,开着跑车行驶在上海的街头,红灯亮了,我停了下来,无意间一转头,看见路边的爸爸,他也正看着我,然后绿灯亮了,我开着车扬长而去,爸爸在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我,神情伤感……每当这样想,孙俪就觉得特别解恨。

【邓超】邓超的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邓超的父亲对儿子十分严厉,但这种严厉似乎让邓超更加叛逆。上学时的邓超总是惹是生非,他的绰号是“混世魔王”,他爸妈的外号叫“消防队员”。邓超还经常逃学泡舞厅,每次被父亲从舞厅抓回来就是一顿打骂。由于父亲严厉,邓超对父亲的不满与日俱增。一次,被父亲从舞厅抓回去之后,他偷偷买了张去广东的火车票,离家出走了。

素材点拨:孙俪的怨恨源于得不到父亲的爱,邓超的叛逆源于父亲过分的爱。无论是得不到爱,还是过分爱,都不是一种理想的家庭教育。让爱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是每位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适用话题:爱的方式/教育的起步/适合的爱

影像性格:“冷美人”VS“疯小子”

【孙俪】因为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孙俪在性格上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冷”,她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冷美人”。上海警备区文工团的战友提起她,第一反应是她那双给人以“凉”的感觉的大眼睛。因为单亲家庭的阴影,孙俪在很多采访中表示过对婚姻的抗拒,甚至在和邓超结婚后,孙俪的爱也比较含蓄,她很少在微博上“示爱”邓超。

【邓超】邓超在家中年龄最小,童年时家庭给予了他充沛的爱,也养成了邓超现在 “逗比”的风格。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他和其他人一起疯跑、疯闹;在宣传电影《分手大师》时,每一站,他都穿上10厘米的高跟鞋带着大妈跳广场舞;在微博上,他毫不掩饰对妻子孙俪的关注,什么肉麻话都敢往微博上说。邓超说:“以前刚入行时有点‘装,现在终于活到很多东西怎么样都行的状态了。”

素材点拨:孙俪的“冷”源于缺爱,邓超的“疯”源于富足的爱。家庭所给予的爱体现在孩子的性格中。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适用话题:家长与孩子/家庭教育/培养

终极化解:理解VS爱

【孙俪】孙俪成名后,有些媒体注意到孙俪和爸爸的关系,便去采访她爸。孙俪的爸爸对媒体说:“对女儿孙俪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她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她妈妈的付出,看她现在很好,我觉得很欣慰。” 看着那段采访,孙俪失声痛哭,也终于对父亲有所谅解,因为她知道,在外人面前,爸爸还是竭力维护自己,不让别人有伤害自己的机会。

【邓超】因为父亲的严厉,邓超父子关系不是很好。长大后,邓超开始慢慢理解父亲的爱。2005年4月,邓超拍摄电视连续剧《幸福像花儿一样》时,父亲住院了,邓超便片场、医院来回跑。邓超在医院陪伴父亲,给父亲按摩、洗澡、剪指甲……做完这一切后,他又跑回片场继续拍摄,非常辛苦。对此,邓超毫无怨言:“我们父子间,曾经的关系冷若冰霜,可他病后,我终于明白,亲情需要及时珍惜,因为人生无常,有很多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素材点拨:当孙俪理解了父亲,她重新认识了家庭;当邓超因父亲的病,重新认识亲情后,他理解了父亲的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每个孩子也都希望爱父母。这种爱与被爱的关系,只有理解,方能成就。

适用话题:爱与被爱/理解与满足

评议角度1 严厉式教育

“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他一巴掌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他也一巴掌打过来。后来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故意不学习,想让我爸能稍微关心我,然而他打电话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这是一封长达2800字的遗书,四川渠县高三毕业生小斯在高考完后以悲剧的结局“控诉”父亲对自己非打即骂,自己在家里感受不到一点亲情。2016年6月13日,小斯自杀后,该遗书引发了网友对家庭教育的热议。

评议:诚然,严格的教育有益于孩子取得进步,但过度严厉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对很多像小斯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照。父母要做的不是拿起手中的鞭子鞭打孩子,而是释放内心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评议角度2 “抛弃式”教育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有一组经典的教育对比镜头。在守护冰淇淋环节,夏天和林大竣都偷吃了冰淇淋,但是两个人在面对爸爸时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夏天吃了以后很坦荡地说:“我会告诉他们,我吃了。”林大竣则直接躲了起来。这两种不同的面对方式源于两位爸爸不同的教育:林永健只是让林大竣自己反思,然后丢下一句“爸爸不管你了”就自己走开了;夏克立则告诉夏天,你这里做错了,做错的原因以及做错要承担的后果,最重要的是,无论你做什么,爸爸一直在,也一直爱你,你不用怕。

评议:爱之深,责之切,林永健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当下大多数父亲教育的一个缩影,他们严厉,传统,甘于默默付出,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显得有些急躁与激进。揠苗助长般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有可能导致隔阂与伤害。

评议角度3 宽容式教育

2016年3月25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应佚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对此,应佚伦非常感谢她的父母,因为父母未给她报过任何补习班,对她的成绩也无强制要求。“我记得,他们为了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即想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几乎跑遍了上海的花鸟市场寻找猪笼草。如果没有那么包容的父母,我想我也不可能踏上科研的道路。”

评议:父母缺少理解与宽容,孩子就只能被痛苦的锁链紧紧拴住,无法展翅。应佚伦的父母将广阔的世界呈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去创造,从而使她的心靈与才干都能自由飞翔,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美国孩子和韩国孩子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父母在饭桌上表现得像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吃肉,还是吃蔬菜,父母都不管。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因为在美国父母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父母在饭桌上是妥妥的长者范儿,辈分最小的孩子要在饭前把所有人的碗筷按长幼秩序摆好。做完这些之后,孩子还不能放松,得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在端起碗筷之前,韩国孩子还要表达对长辈的感谢,感谢长辈给了他一顿丰富的饭菜。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

中国有些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他们觉得得到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猜你喜欢

邓超孙俪饭桌
邓超父母寻儿千里
管好“小饭桌”不是小事
米粒在饭桌和卫生间
《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 孙俪陈晓竟演过“母子”?
孙俪的眼睛
饭桌上拼出来的代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