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天,来款宫廷美食消消暑吧!

2016-09-28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酸梅汤宫廷冰糖

夏日炎炎,酸梅汤是人人喜爱的消暑饮品。然而,你知道吗?最初之时,它可是皇亲贵胄才能享用的佳酿。宫廷中制作酸梅汤有哪些秘诀?它是如何从宫廷走入民间?还有哪些宫廷消暑美食值得一试?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汤药到御饮

宫廷御制的酸梅汤是由中药汤剂衍生而来。相传乾隆十八年,即1752年,京津冀三地有瘟疫即霍乱流行,当时官员没有重视,致使瘟疫大范围扩散,蔓延到了正阳门外,就是当时京城的内城。数量庞大的灾民不断涌入内城,九门提督紧急向皇帝启奏,乾隆闻之,龙颜大怒,当即处罚了办事不利的官员。他要求太医院的御医在三日内研制出治疗这种疫病的方剂,还提出了三点要求:价格低廉、见效快、用料简单。太医们呕心沥血,查阅了无数古方典籍,终于在三日后呈上了治疗瘟疫的“乌梅饮”,也就是后来的酸梅汤。方剂功效神奇,七日后,饮用了方剂的病人纷纷好转,二十日后,弥漫京城的疫情奇迹般地逐渐消失了。

这剂疗效神奇的药方,治愈了众多百姓,朝廷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而时任内务府总管的和,凭自己敏锐的经营头脑,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他向乾隆进言,如果以此为契机,在京城开设茶饮店铺,可以让百姓强身健体的同时,又可充盈内需,岂不一举两得。乾隆本就是个喜欢享乐的风流天子,既然这剂良方能为他带来滚滚金钱,何乐而不为,便欣然准奏。

皇家的买卖自然要选在人流聚集的繁盛之地,因此,内务府在前门外的正阳门开办了一个店铺。因为是宫廷御制的名号,九龙斋客似云来,红极一时。值得一提的是,九龙斋的幌子上有个月牙形的标志,这是太医院的太医所用针包的形状,以此纪念太医在治愈这场瘟疫中的功绩。

身价不菲的酸梅汤

在当时,酸梅汤并没有如今这样亲民,它是皇亲贵胄才能享用的佳酿。根据流传下来的记载,它的配方极为讲究,包括乌梅、乌枣、山楂、甘草、豆蔻、冰糖、水,后来又添加了桂花。真正的宫廷御饮要选取湖北的青杏、山东的青枣,然后将这些未成熟的青杏、青枣干燥后熏制成为乌梅、乌枣,而且要用京城北山的山楂,再将其晾晒成山楂干,而后再用陕西甘肃的甘草、上好的红豆蔻、台湾的冰糖、杭州的桂花以及北京玉泉山的泉水,将它们混合熬制。这其中的讲究是,取乌梅之味道,山楂之酸味,大枣之汤色,甘草之中和,豆蔻之温性,桂花之芳香。之所以选用台湾冰糖,是因为台湾冰糖是用甘蔗炼制的金色冰糖,能使汤色呈琥珀色。再加入玉泉山的泉水,熬出的汤水便晶莹剔透,口感酸甜适口。由于酸梅汤酸性极大,所以在熬制的过程中忌用金属器皿,一般用砂锅熬制。可想而知,工序如此繁琐复杂的酸梅汤,必定价格不菲,又岂是平民百姓能品尝到的。

随着清朝的没落,酸梅汤也渐渐流落民间。当时京城售卖酸梅汤最有名气的店铺并称“北京三绝”,它们是琉璃厂信远斋的桂花酸梅汤、西四牌楼的安家、后门桥的小门姜家。三家中又以信远斋最为有名,据说那是因为这家店主直接得到了太医院的秘方,并把配方进行了改良,在酸梅汤中加入桂花,使其色香味俱佳。根据顾客的口味,当时制作酸梅汤的配料要根据气温灵活掌握,天热时要酸一点,天凉时要甜一点。其方法是,经过定温、定时浸渍,过滤、加热,适当放入桂花、冰糖等辅料。饮用酸梅汤,讲究色泽金黄、幽香四溢、清凉爽口、饮后挂碗(碗内附着一层汤汁)。

当时能到信远斋喝酸梅汤的也都是中上阶层的有钱人家。民国时,一碗酸梅汤的价格在五毛钱左右,当时一袋洋面的价格是两元钱,也就是说,如果喝四碗酸梅汤就消耗了普通家庭半个月的口粮,对平民百姓来说,无疑是相当奢侈的享受。

1953年,卫生部明令禁止私人制作、贩卖刨冰等饮料,酸梅汤也在其列。直到1983年,有商人将“信远斋”进行了商标注册,酸梅汤才再次成为百姓止渴、消暑的饮料。

从平民到贵族的小吃

宫廷菜谱配方流入民间,往往伴随着皇朝的没落。但民间小吃也会有一些因缘巧合而升格成为宫廷御用的名馔。比如慈禧太后落难时吃的小窝头,还有现在几近失传的果子干儿。果子干儿是老北京特有的冷食,它是以大红杏干、柿饼加适量的温水浸泡而成的,上层覆以熟藕片或梨片。夏季以天然冰镇之,吃起来酸甜爽口,除荤解腻。这个果子干儿就是一朝“麻雀变凤凰”,由街头小吃晋升成为了皇家美食,说起来也有那么一段故事。

据说,1866年也就是同治皇帝九岁那年,他带着几个小太监私自溜出丰泽门,平生头一遭走出紫禁城。他顾不得身后还没跟上来的太监,随着人群四处游玩。忽然,见一群和他年纪相仿的小孩都围在一辆摊车前,每人手里捧着一只小碗,小贩正用铜勺从车中瓷缸里舀着什么放在他们的碗中,孩子们拿着小勺“呼呼”地吃着。小皇帝在一边看得羡慕不已,这么多孩子都在抢,一定非常美味。他走过去问小贩:“这是什么东西?”小贩见对面这位小公子锦衣玉袍、贵气十足,赶忙告诉他:“小少爷,这个是冰冻果子干儿,酸甜冰凉,可好吃了,您尝尝?”

小皇帝接过小贩递过来的碗尝了一口,顿觉芳香满口,沁入心脾,不但暑气全消,还让人精神一振。同治小皇帝觉得这是自己活这么大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他一勺接一勺,正吃得开心,忽见几个太监气急败坏地朝他跑了过来。小皇帝情急之下掀起衣襟,把剩下的冰冻果子干儿倒进了马褂的衣兜里,众太监对着小皇帝磕头劝谏,请圣驾速速回宫。这时,众人才知道这个小少爷就是当今天子。如此一来,大家口口相传:“小皇帝在民间只吃了一样小吃,就是这果子干儿,而且,他被带回宫去的时候,都不舍得扔掉。”小皇帝回宫了,果子干儿却一下子火了起来,众人都要一试小皇帝吃过的冷食,这道寻常的消暑小吃一时之间出尽了风头。

小皇帝回宫后还对果子干儿念念不忘,吵着闹着非要御膳房为他做出一样的东西来。这可愁坏了御膳房的大小御厨,南北大菜、满汉全席都难不倒他们,可偏偏这个果子干儿没人会做。他们费尽心思,但呈上的甜点都不对味儿,小皇帝偏又不依不饶,下旨再做不出来就要重重治罪。这件事甚至惊动了老佛爷——慈禧太后。慈禧也是个喜欢美食的人,她听小皇帝把果子干儿描述得如此美味,也不禁心动。但慈禧是太后,岂能为了小吃随便出宫。她便命人到民间寻访果子干儿的制作方法,让御厨如法炮制,制作出宫廷果子干儿,让宫中众人也能分享一下民间美食。从此,果子干儿一跃成为御、寿膳房专供宫内皇帝、后妃们用来消暑解腻的御用之品。

宫廷御制的果子干儿在民间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加突出了它清爽甘甜的特性。首先,选用的食材都是宫廷上品:柿饼选用的是山东耿县出产的“耿饼”,杏干选用京西山、北山产的熟杏晒成的上等大红干,藕片是白洋淀产的白莲藕,被称为“果藕”,再取玉泉山之泉水,杭州张长丰、张丰裕两家产的糖桂花,台湾上好的金黄色冰糖,然后将这些食材分别调制好。因为杏干、柿饼忌金属器,所以要用手将这两样食材掰成小块,加适量温糖水浸泡后加入糖桂花,并调制稀稠适度,放入青花坛内,上层覆已熟的果藕片或梨片。食用时,用瓷勺将果子干儿舀入高足、手刻、薄胎的青花小碗中,点缀些时令鲜果,或者浇上酸枣汤调味。食之味道酸甜,沙滑爽口,偶食酸杏,偶食甜柿,香味独特,回味无穷。果子干儿经过御膳房的改造,脱胎换骨,体现了皇家之气派,更体现了宫廷小吃用料讲究、工艺精良、口味纯正、造型美观的特点,成为一道宫廷内广受欢迎的冷食。

旧时,人们多认为小吃难登大雅之堂。殊不知很多小吃通过各种因缘际会,早已悄然进入宫廷,再经过御膳房厨艺大师们的精心研制,改头换面,一洗身上的烟火气,晋身为帝王龙案上的新贵。

而今,在复古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散落民间日渐消亡的京味儿小吃,追寻传统的文化味儿。也许有一天,果子干儿能再度复兴,成为老百姓消暑的时尚冷食。

猜你喜欢

酸梅汤宫廷冰糖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冰糖宝石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浪漫宫廷
感冒时不宜喝酸梅汤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酸梅汤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