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神疑鬼的生老病死

2016-09-28

读者欣赏 2016年8期
关键词:钟馗

公元1731年,北京紫禁城的养心殿前筑起了一个道坛,道士娄近垣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脚下踏着专业“舞步”,主持着一场驱邪的法事。随着仪式进行,清帝国的主人雍正皇帝也渐渐舒展了眉头。据《雍正起居注》记载,这场法事前数日,咱们偶像剧界的红人—爱新觉罗·胤禛斩了北京白云观的道士贾士芳。事后不知是不是自己心里有鬼,雍正总感觉贾道士阴魂不散,缠着自己,致使“龙体欠安”。无奈之下,四爷请了江西龙虎山的道士来为自己驱鬼。“果不其然”,当最后一碗符水饮下,皇帝立马感到身体恢复了活力,大喜之下,直接将娄近垣加封为四品提点。其间因果无从可知,但这场法事不但给娄近垣带来了官运,也给雍正带来了安心,可谓两全其美。这也是鬼文化影响我们生活的正面典型。

皇帝虽尊贵,但被鬼影响着的人和事可不分长幼尊卑。在古代中国,鬼文化综合了巫神文化、宗教文化、庙堂文化、中国祭祀礼教,不仅对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等方面予以重点描绘和突出,更对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民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人历来讲究“事死如事生”,商周两代对祖先的祭祀尤为隆重。《礼记·王制》曰:“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但若为祭祀祖先,祭品的规格却可以超过活人所处阶层能够享用的食品:“天子以牲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祭品都如此受重视了,祭祀的日子自然也不能马虎。

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此俗延传至今。除了清明节这个最负盛名的节日,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也是祭奠先人的日子。在祭祀时,人们会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所以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在人的心中,鬼的世界也是良莠不齐的,对于和自己血脉相连的祖先或熟悉亲近的故旧,当然隆重地侍奉祭奠,但对于那些想要“坑人”的恶鬼,自是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不能力敌的,那就避让。农历七月十四或者十五是鬼的春节。相传,每年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经受苦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们出来放风。所以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既不嫁娶,也不搬家。在七月十五这个鬼节正日的晚上,最好也不要出门,以免撞鬼;也不要到河边或海边,以免不小心失足,成为水鬼的替身。江淮、江南一带,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会在自家房间里鸣放鞭炮,就是为了吓走鬼、驱走鬼。

至于威胁不成,又躲避不及的,那就只能像雍正帝一般找专业人士帮忙了。宋代道藏《云笈七笺》就提到了一个仗剑除妖的仙道。传说在西晋之时,鄱阳湖周边有许多蛟龙作祟,使得鄱阳湖水患不断。正义感爆棚的许逊道士遂立下誓言,不灭蛟不成道。擒贼先擒王,他先斩蛟龙王于三尺法剑下,其他蛟龙闻风丧胆,慌张之中到处询问避祸秘籍,许逊的一个徒弟开玩笑曰:“冬瓜、葫芦可以幸免。”蛟龙们松了口气,召集同伙,翌日便纷纷化成冬瓜和葫芦漂浮在江面上,准备逃离。许逊觉得江面上妖气弥漫,漂满了冬瓜、葫芦,知道是蛟精所变,于是念咒将他们除去,从此,鄱阳湖蛟害绝迹。

鬼中明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鬼也是,总要分出个高低贵贱、善恶贤庸才能安生。所以在漫长的鬼文化史中,有名的鬼不少,位高权重的鬼很多,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也有一些,但真正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粉丝千千万万且世代相传、令人或敬畏膜拜或欣赏喜爱的鬼中明星却不是太多。

钟馗,无疑是五百万判官中最著名的一个,而且也是最受百姓认可的一个,甚至在多数情况下,钟馗的形象也成了判官的标准像。那么,问题来了:钟馗是怎么成为“鬼红”的呢?

《唐逸史》里有这样一则“八卦”做了解释: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唐玄宗病倒昏睡,忽然梦见牛鼻赤脚的小鬼—虚耗来滋扰,大为震怒,正要由武士来驱鬼,忽见一个大鬼奔进殿来,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伸出袒臂抓住小鬼,剜下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吓得魂不附体,喝问大鬼的身份,对方深深施礼道:臣是终南山的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臣,臣感德不尽,遂誓替大唐除尽天下虚耗妖魅。从此,自杀而死、本应是鬼中一员的钟馗就成了中国驱鬼人的代表,也成了最威风的鬼中明星之一。

从芸芸众鬼中混成少数派,至少是正式“公务员”的,还不只钟馗一鬼,另有两位捉鬼的“官差”黑白无常,也是名声响当当的名鬼。相传,二人生前本是结义兄弟,一次两人过桥时白无常谢必安要回家拿伞,黑无常范无救就在桥上等候,结果河水暴涨,不愿失约的黑无常溺水而死。回转的白无常见状伤心欲绝,也在河边自缢身亡。阎王感念二人情深义重,遂命他们在城隍座下捉拿不法之徒。

如此看来,兄弟情深也不失为混出头的一个好方法。黑白无常是负责吓人的好兄弟,自然也有负责逗人忍俊不禁的好拍档。像妇孺皆知的牛头马面,毫无疑问也是非常有群众基础的鬼中明星。传说中,牛头名为阿傍,力大无比,马面则是罗刹鬼,两者合作搭档,负责接收黑白无常从阳间抓回来的鬼魂。神话的构建者最初也许是想创作出一个骇人的形象,但这毕竟是个看脸的世界。两位鬼卒的形象不仅无法给人更多的恐惧感,反而略觉憨傻。唐传奇《大唐传载》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读书人喜欢吃炖牛头肉,牛头就把这人的生魂抓到地狱,但这个人看到阿傍后,居然摸着它的脑袋说:“这个牛头又大又肥,吃起来味道必然不错。”阿傍也只好笑笑,将此人放回。当然,这也可能是职权所限,只能恐吓没办法判刑的缘故。

同样在冥界工作,孟婆显然更加特立独行一些。作为有产阶级,地府“茶吧”的经营者,也很有可能是所有者,孟婆把守着冥界的最后一关,所有要投胎去往凡间的鬼魂都要在她这里休息一下,然后饮一杯孟婆汤,这样就可以忘却前生,重新开始。以其职责而论,孟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她的身份却与她提供的孟婆汤一样神秘,在冥界中也没有所属部门,独立经营着“茶吧”,佛经道典都没有记载任何关于她的事迹。窃以为,或许是各位大神也怕被孟婆灌了一碗失忆汤吧!

既然提到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和孟婆,那地府名义上的统治者、民间传说中掌管人生死和轮回的阎罗王自然不能遗漏。在古印度史诗《梨俱吠陀》中,第一个死亡的人叫作阎摩,他勇于探索未知的冥界,成了冥界之主,后来的人们在死去后,都沿着他开发的道路到达冥界。再后来,阎摩多了一个妹妹,与他共治冥界,故阎罗王又被称作“双王”。传到中国后,因为借鉴了中国的官吏体制,阎罗王形成了汉化的“十殿阎王”之说。分别是: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第二殿,楚江王历,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第三殿,宋帝王余,司掌黑绳大地狱;第四殿,五官王吕,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包,司掌叫唤大地狱;第六殿,卞城王毕,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第七殿,泰山王董,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第八殿,都市王黄,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第九殿,平等王陆,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第十殿,转轮王薛,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

中国人历来讲究师出有名、名副其实,所以单看王号就不难看出端倪。第五殿独称阎罗王,也就是我们习惯性认为的地府老大,实际上只是第五殿的“董事长”,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位阎罗天子才是真正的实权派。传说,这位大神本居第一殿,但因他明判是非,总将冤死之人放回阳间,造成混乱,故被调入第五殿。而且,相传他是宋代名臣包拯。包拯在活着的时候就被人称作“阎罗老包”,人们敬他刚正无私、明察秋毫,故死后也自然要统领其他的阎罗王了。

猜你喜欢

钟馗
电影《人·鬼·情》中“钟馗”的实与虚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漫画欣赏
我怕有鬼
鬼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