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图形式在绘画中的综合运用

2016-09-26曾金妹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透视构图形式

曾金妹

摘 要:众所周知绘画是一种空间的艺术,构图就是绘画的骨架。构图就是将黑、白、彩色色块、形状以及线等在画面的构图位置。简单来说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画面结构的基本形式线的运用,透视、黑白灰处理、色调与色块组合等等,本文以构图形式在绘画创作中的综合运用为切入点,分析了形式线、透视以及黑白灰色块的变化,加强了构图的表现力。

关键词:绘画;构图;透视;形式

1 构图形式线的运用

线条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绘画手段,在构图中充分利用线的变化,而线的变化能产生节奏感。

1.线的长短距离的变化:它使构图产生节奏感。线条完整分割开各种物体,它们之间长短距离应该具有节奏的变化,而不可等距离的分割。

2.线的曲直变化:曲线具有美感,而直线则使构图产生力量。

3.线的疏密变化:可以利用线条和色彩组织起黑、白、灰的调子,使构图产生色彩感,也可以利用疏密不同的线条调整构图的均衡。运用线条疏和密的不同,从而产生无数的黑白层次。但是,不管层次多么丰富,我们应该吧它们归类,分成黑的色块、灰的色块和白的色块。这样引用线的疏密就不会使画面产生混乱,以及黑、白、灰色调布局失调的问题。

4.线的方向变化:线的方向有时给人引导和启示。比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图,方向一致的飘带,给人以轻盈飞动的美感。

在构图形式线及其变化中,在作画过程,单纯运用某一种构图形式线也是很少,经常是需要综合运用,而在综合运用的同时,又总是以其中某一种构图形式为主。这就形成一件作品构图的基本的形式感。这一选择应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反映出来的主要倾向。

例如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运用了辐射线构图形式,使主要人物处于画面中心,处于能够控制整个布局的核心位置,辐射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起到集中的作用,使画面中全部人都围绕在耶稣的身上。达·芬奇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一排人和长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向两边展开的视觉效果。当耶稣说出他已经被出卖了,引起十二个弟子的不同的反映,,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表情,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表露在观众面前,充分刻画每一个人的形象、表情以及他们与事件的联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过各种动态的起伏线的疏密、高低、急缓、松动等有节奏的变化,更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紧张气氛。大厅、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上述几种形式线的综合运用有机的融合在一体,在表现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充分体现了达·芬奇,在构图处理上丰富的经验和非凡的才华。

《梅杜萨之筏》运用的是两个倾斜的三角形构图形式,画面里一名缺乏实际经验能力的舰长率领舰队,因为他指挥失误,不慎搁浅造成了非常惨重的灾祸。画面表现了落难人处于严重危机和存有一线希望的对比统一。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的颠簸。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被人托起,向远方航船摇臂呼唤的孩子,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筏上的难民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由于筏上的人在生与死,希望与绝望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心境,这些复杂的心里变化,就形成了起伏、动静的对比,是作品处理命运问题的基调,而为了表现落难旅客们各种不同的心境,以及一些复杂的情绪。在这幅画里席里柯综合运用了线与形的视觉效果,通过人物组合的起伏线使上述复杂的变化和对比得到充分的表现。筏子在画面中作为平行线斜线的处理,让画面倾斜、加强了灾难的紧张气氛,人物组合在透视上近大远小的排列形成向画面右上角合集的辐射线,使人物的情绪在对比的变化中紧紧地朝向远方。并且通过人们的动态形成的上升的金字塔形的构图,有层次有节奏的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心情上。

《梅杜萨之筏》画面结构形式综合运用了几种必要的形式线,使画面有强烈的节奏感的立体结构,构成也严谨,并且画面结构形式使人物的复杂情绪紧扣环境氛围。

在内容复杂的画面中,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是不可避免的,这类画面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其总体的形式感更需要强调概况和单纯,否则,将会杂乱无章,从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效果。

2 透视在构图形式中的运用

形式线的运用决定了画面结构的基本形式,却不是构图的所有内容,形成画面结构形式的还有透视、黑白灰、色调与色块的组合等等。

“透视”(perspective)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透视角度的变化,让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透视的运用也加强了构图的表现力。

假设在一定的透视状态下,不同的高低的视平线, 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见景物的透视形和场面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视平线是透视的专业术语之一,简称H.L,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平线运用在田野里,视平线就是天和地的交接线,也叫“地平线”,地平线是我们所见地面最远的边界,在焦点透视中,一幅画只有一条视平线,这样透视才准确。视平线运用在海上,视平线就是天和水之间的交接线,也叫“水平线”视平线越高,看到的海面越广。

1.低视平线的构图

低视平线构图:视平线在人的腰部以下或处于地面一带,造成画面上对大部分物体的仰视效果。视点低,前面的景物高大,挡住后边的景物,地面窄,天空辽阔。视平线降低,形成的是一种仰视的画面,利用低视平线, 突出前景的人物形象,使形象变得很高大,有仰慕的感觉,也能使形象更加的稳定和庄重。若视平线处理在画面之外,会使前景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降低视平线,有时为了描绘天空,表现变化莫测的天空,可以衬托主要的对象,或者是本身也是表现的主题。由于视点压低,得地面上的一切景物向下压缩, 互相重叠在地平线上,这样是前面的景象更加有突出的效果。造成一切景物都仰视,同样也有特殊的效果。

2.高视平线构图

视平线升高,画面形成俯视效果,前后景物拉开层次,所见场面稍大。一般用于表现地广、人物众多、事件曲折而结构重叠的画面。比如在表现战争军事题材的绘画中,或者是在具有大规模的活动的画面中,俯视构图将能为画者提供很好的条件,使复杂的场景,结构合理化,从而能使画面有更好的构图。视点再升高,近、中、远景物来开的距离就更大、层次更多、地面扩大、天空缩小。

构图俯视除了擅长表现场面和结构复杂以外,也擅长于表现人物的专注的神情,眼神专注于某一个微小的细节,就是细节的深刻刻画。

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对于表现人物情绪和画面的气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仰视和俯视使形象在重叠中形成高低和大小的强烈对比。

3.中视平线构图

中视平线构图是指视平线处于人的胸部到头部一带,它会让观者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更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氛围。

平视也是透视关系的一种,在这样的透视现象中形象容易重叠,我们可以通过重叠与不重叠—即疏密变化的对比寻求节奏美,也可以去的出色的表現效果。通常可以通过“疏衬密”或者“以密衬疏”来突出主体对象。

而利用远近空间的透视对比,突出主体,也是平视构图具有的特色的表现手段,这种手法大部分用在处理人群的结构关系,从纵深关系加强松紧、虚实的节奏感。利用纵深透视增强画面丰富感。

3 画面的黑白灰色块变化与色调、色块的构成

画面的结构,不能仅仅看作是几何线或者是形式线构成,为了使自己的创作意图获得更明确表现,应该很好地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在色彩绘画中,还要很好地组织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并且使其与几何线或者是形式线构成融为一体。在基本的构图形式确定之后,需要设计黑白灰和色彩的画稿,有时在构图一开始就同时考虑黑白灰与色彩的结构构成。这里指的黑、白、灰色块,是物象本身的色彩的不同明确,以及各种不同明度的物体所构成的形,色块是一种归纳了的形,它是把彼此分散的形联接在一起的,不同层次的黑、白、灰和白色的物体,可归纳成各种黑、白、灰的形状。色块的变化也就是黑、白、灰色块在组合排列上的不同变化。

线条的疏密、不同的色彩、单色绘画中的深浅,都是构成色块的因素。黑白灰结构和色彩结构对于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构思的特色、加强形象的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有着直接的、积极的作用。

1.明确画面的基调

在画面中,一般有一个主要的倾向,以其中一个为主,这就是画面的基本情绪。画面中黑白灰都要出现,只是各自各有的比重在各个画面有所不同。

黑、白、灰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白色在视觉上有扩张的感觉,灰色平稳,而黑色则有收缩的感受。因此,白色可以在以黑色为基调的画面中起到透气的作用,是沉寂的画面出现生机,在白色为基调的画面中,黑色的收缩感又可以使画面的视觉感受趋向沉着、稳定,得到适当的调整。而灰色在黑白对比中,可以显得更加平稳,往往在画面中是不可少的调节因素,它可以使黑色为基调的画面更加深厚,也可以使白为基调的画面更加丰富、细腻。

2.黑、白、灰相对集中

在明确画面黑色灰结构关系的基调的同时,还要具体处理黑、白、灰在变化中的构成。一般来说,画面的基调取决于大面积色块的明暗程度,而面积小的色块恰恰在对比的关系中获得更重要,反而能成为画面的中心,为了加强画面的整体感,明确层次,突出主要的形象,在黑白灰的结构关系中注意三者相对集中。

3.黑、白、灰交错变化

黑、白、灰色块在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互相交错形成丰富的变化,如果单纯强调集中,则画面呆板;如果只求变化,不注意集中,画面则失去整体感。

4. 色调、色块的构成

在彩色绘画中,除了要解决色彩的黑白灰关系之外,还需要有色调和色块的构成,这也是构图的一部分。色调对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决定色彩构图的形成,首先应明确作品内容在感情上的主要倾向。色彩的冷暖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情反应很联想。

总之,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包括了画面的分割方式和形式线、透视、明暗以及色彩的综合运用,本文对一些优秀的作品也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构图的规律和方法,但在实际的运用中,构图也是存在千变万化, 在遵循一般的规律之外,绘画构图的创作也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蒋跃 绘画构图与形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90-110

[2].常锐伦 绘画构图学[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20-40

[3].欧内斯特·诺灵 (Norling E.R.) (作者), 路雅琴 (译者), 张鹏宇 (译者) 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透视如此简单:20步掌握透视基本原理Perspective Made Easy [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80

[4].(美国)菲尔·梅茨格 译者:王毅 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绘画透视基础 2014:60-80

[5].3D Total.com公司 (作者), Coral Yee (译者)概念艺术家的30堂视觉表现课:色彩·光影·构图·解剖·透视·景深Color,Light,Composition,Anatomy,Perspective and Depth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204-220

[6]. 查尔斯·欧康纳 (作者), 托马斯·J.基尔 (作者), 大卫·B.博吉 (作者), 孙彤宇 (译者) 建筑透视原理与应用Perspective Drawing and Applications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90-100

[7].李昌国 (作者), 季琳琳 (丛书主编) 透视中西书局 2010:94-98

猜你喜欢

透视构图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透视”近视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