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在教育中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心理研究

2016-09-26蓝清胜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子女

蓝清胜

摘 要:在城里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生活、学习,心灵承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形成了自卑、孤僻、逆反、封闭、偏激、厌学、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本文主要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健康的心理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研究在学校教育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辦法。

关键词:心理教育办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大量农民工不断地涌向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地挤进了城市的学校。作为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并且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热点。

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主要问题

1.自惭形秽,极度自卑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自卑心理,这可能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对进城务工人员缺乏应有的尊重有关。初中阶段的孩子,内心特别敏感,极易受到伤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是如此。生活不稳定、家庭困顿、学习环境简陋等等,无不使他们在条件优越的城市孩子面前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城市的同学,不敢表现自己。有的人因父母工作不稳定,不断地转学,不断地造成了知识断层和环境、习惯等的不适应,成绩跟不上,遭受了许多挫折。

2.缺乏理解,性情孤僻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离家乡,学习、生活环境不停地变换,在新的环境中,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于是,心理上作茧自缚,行为上自我孤立,使他们渐渐退缩到集体的暖阳照不到的角落,形成了孤僻的性情。

3.维护自尊,自我封闭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有自尊心,也都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在世俗的城市里,在物质与精神等方面都远比自己优越的城市孩子那里,他们这点可怜的自尊被击得粉碎,迎击他们的是城里人鄙夷、不屑的目光和骄傲慢神态。他们因为心理的自闭,所以很容易去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也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武侠小说等消遣性质的活动中难以自拔。

4.感情脆弱,行为偏激

据调查,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长期处于被冷淡和受歧视的环境中,挫折感很强,从而造成了自身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感情上较为脆弱,极易受到伤害。但是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遇到问题常不易转弯,死盯住不放,也不易接受别人劝说,做事莽撞,不顾后果,常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傻事、蠢事。

5.不听劝告,心理逆反

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进城务工子女身上却表现得更加突出。身心发展与城市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促使他们走上了逆反之路。

6.成绩偏低,厌学严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对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他们中只有20%的成绩优秀和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70%!鉴于此,厌学心理在进城务工子女身上表现得较为普遍。他们学习困难既有他们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缺乏远大的理想、自身注意力不集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等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经常性的转学难以适应新环境等是导致他们学业不理想的客观原因。

7.缺乏关爱,自暴自弃

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家长本身没有受到多少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工作忙碌,缺乏时间和耐心,方法简单粗暴,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这种状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怨恨和不满,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就走上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反抗之路。

2 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化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改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教育环境入手。当然,对于改善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些方面,学校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但学校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校园育人环境

作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打工子弟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在化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应在观察、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心理辅导目标,组织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协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确认识自我,纠正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自卑倾向;可以协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环境,树立城市公民意识,提升对所在城市的全面认识和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行动,融入社会和面对生活。

(2)建立心理档案,强化心理咨询工作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学校如能用心理档案记录下学生每一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就能准确地分析学生的人格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使学生健康成长。这些心理档案,能对学生后续心理教育提供完善的材料,能帮助后续教育人员迅速了解学生,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努力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3)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资源,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和观察学习,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和谐发展。从化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营造平等、和谐、富有人文情怀的人际环境。

2.唱好家校合作大戏,促进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只有唱好家校合作大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对家庭教育缺失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更需要学校多做工作。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联系、沟通、指导工作,让家长认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并配合学校的工作,改善家庭教育。可以开办家长学校,举行专家讲座或家长论坛,编辑家教小册,成立家庭互助组等,也可以建立走访、信访和召开家长会的制度。家校双方要经常联系,互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办法。

3.搭建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社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方面,学校要与有关社区管理部门沟通合作、搭建平台,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外地读书,人地生疏、课余生活不丰富的特点,可开展有益的社区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无心向学等问题,学校除了直接给予必要的帮助外,还可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让社区内高校学生、专家、学者、关工委、老革命以及其他成功人士参与帮扶活动,使他们融入社区,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维护并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题词,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让我们携手合作,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社会稳定、万家和谐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设者而努力奋斗吧!

猜你喜欢

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乔家五子女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将房产过户给子女,为什么会被判决撤销?
子女能做的比医师多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何以子女不贫老人贫
明星子女天生潮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