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6-09-22王贺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途径意义

王贺

【摘 要】 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育人目标的要求。大学生只有克服自身存在的思维固定和知识呆板,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精神;意义;途径

有人说:“当今世界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世界,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世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育人目标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出社会各方面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核心因素既是当今社会一致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高校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将成为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

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特别是近几年,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私立,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大学生的入学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从高校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还是在创新教育体制的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中国,高等教育,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学模式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那种习惯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还是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而教师还以传授知识和技艺为主。一切都在学校、在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展开。即便这些大学生有些自己的思考,也是被动的思考,很少能有自己独立的创见。如果只在学校还没什么,一旦进入当下的社会,弊端就暴露无疑。很明显,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已经和社会脱节,时下出现的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而另一方面企业又大部分是缺乏人才的局面很让人尴尬。当然这是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特别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虽然以有一段时间,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喜人的景象,但这种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在质量上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大学生只能在社会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一致发展中真正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创新能力的可贵,进而为之不断的努力,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参与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学生如何能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要从高等教育,更加重要的是要从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上去思考的。

社会上存在的高等教育的问题都反映出当下高等学校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贯彻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的主旨。这是今后高校所要克服的。高等教育要始终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育人目标,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学习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对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对于学习给予极大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已经超越了家庭、宗族、地域时间的限制。所以,综观人类至今的学习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

随着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兴起,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发展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和技艺,人类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是机械的复制的话,这是的学习重点就在于学会如何学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艺,而是需要各种完善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理念。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养成归纳式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的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到当今社会,有人把这个时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把之称之为信息时代。但是有一点我想大家都是认可的,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高度灵活而又极不稳定的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但是科技发展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在今天看来已有些不足,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人一夜之间暴富,也有人相反,瞬间便由一个社会名流沦为乞丐。几乎是一夜之间,新一代的学习者发现自己无法像父辈那样靠惯性来生活。因此,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能够打破的思维模式,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此时的人才要具备的素质已不在单纯的是一定的知识技艺。而是要求有不同寻常的、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头脑。并且,转变的速度越快,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改变常规,创新路子已成为学习的必备品质。这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各国教育都在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社会空前的发展给个体创造了很大程度的自由空间,但是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无法使人适应这种流动的变化不定的社会。这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打破常规,摆脱习惯性,以适应这种变化,而不再单纯的是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决定他们能否更好的实现自己社会价值。那么大学生现在创新精神和能力上所缺乏的是那些呢?

1、思维固定

思维固定是指思维惯性化,思维的方向、方法和技巧的规范化和模式化。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中国大学生的思维固定情况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参加的考试有1000多次,真可谓久经考场,如此“千锤百炼”,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的悟性、创造力不被消磨殆尽才怪。因此,思维的固定化、单一化就越来越明显,根本就没有开拓性而言。例如,在2001年有关诚信的高考作文中,某地区竟有上万名考生道出了自己拾巨金而不昧的事迹,这真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长期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根本无从谈起。思维固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大破坏作用。第一是思维惰性。它使学生不善于、也不愿意去思考,一遇到问题就固定的习惯的想下一步,根本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惰性思维对创新精神最具杀伤力。第二,是迷信权威。这里所说的迷信权威指的是迷信过去所学的知识,迷信老师所说的话,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着无疑会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严重损害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

2、知识呆板

知识呆板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在实践中运用,由此学生在创造力方面不是越来越发达,而是越来越僵化,越学越笨。学生根本无法从所学的知识中得到益处,学习变的毫无趣味,毫无价值和用途。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更是无从谈起。因为长期这种方式的学习让大学生无法有自己的判断思考,这正是我国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症结所在。只有改变这一切,使大学生有自由的、开放的、独立的思考环境和教育,才能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价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充分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坤.浅析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2] 缪贵恩.试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宜宾学院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途径意义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有意义的一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