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身》看张庄的土改变革及其局限性

2016-09-22席生琴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局限性

席生琴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人韩丁的文章《翻身》对中国山西长治潞城张庄土地改革过程描述,复述了土改的政策的两次变动。分析了土改取得的成效,检讨运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斗争;有的农村干部受剥削阶级的腐蚀变质堕落;也存在斗争扩大化倾向,打击了部分中农的积极性。

【关键词】 《翻身》;《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政策变动;局限性

一、《翻身》的背景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的规定瓦解了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把战争的主要目标从保卫解放区转移到在全国范围内打倒地主和买办阶级,《土地法大纲》颁布标志着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共公布了《土地法大纲》,整个华北解放区民众对旧的剥削制度的尾巴和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富农思想残余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势。而《翻身》的作者美国人韩丁1948年以观察员身份第三次来到中国,在山西长治潞城的张家庄做实际观察,实际观察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他于1948年 3月6日踏上了去张庄的道路,开始了解张庄人民,了解张庄的历史。

二、土改前张庄发展状况

1、土改前的张庄农民土地与人口占有情况

老百姓在人口和土地上的情况是:地主、富农每户平均五口人以上,中农不足五口人,贫农平均在三口到三口半之间,而雇农只有三口左右。由此可见,家庭大小和生产资料的基本经济保障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家庭的出生率都基本上相同。地主、富农等在总人口中占40%,拥有全部土地的百分之四十五和全部牲口的66%,尽管如此,他们仍不是村里人数最多的阶层。人数最多的是贫农,他们占人口的47%,但拥有的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24%。雇农的比率是6%,但是拥有不到1%的土地。

2、张庄农民生活情况

当地主犯错,贫农要求与地主打官司时,贫农的下场是在官司中倾家荡产,所以大多数人家都躲避瘟疫一样的躲避官司,在一种徇私舞弊的环境下,许多青年农民被迫参加了当地流行的“红枪会”一类的秘密帮会。在同样的背景下,一些大地主组织起了自己的私人武装。汉奸和地主随心所欲的压迫人民,肆意的进行抢劫、强奸和屠杀。发展壮大以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全区、全县,甚至全省的军阀。多少年来,佃户和长工们,稍稍表示一下反抗就要遭到残酷的镇压;因此,如果要向地主的权力发起进攻,农民便颇为犹豫,这几乎成了本能。

三、土改的政策变动

1、第一次张庄农民“翻身”

在张庄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张庄为例,给张庄人民“翻身”。“翻身”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下,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翻身”就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各界人民,放弃了在南方老根据地实施过的“耕者有其田”土地纲领,而是实施“双减”——减租减息,以使各阶级人士援助战争。在张庄的八路军和共产党于1937年到达山西潞城县带来的士气、战斗经验和组织能力,立即引起了反映。第一批分遣队到达后,就有十几个人要求参军。中国共产党和当地“牺盟会”(统一战线时期得到阎锡山赞助的进步抵抗运动的领导人)在张庄一起建立了一个抗日县政府。

在饥荒最严重和扫荡最残酷的1942年,张庄的五区区长为了加强张庄的工作,决定组织一个地下村政府,他们随时有可能被逮捕或者被杀,但是他们毅然留在村子里。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对中国的解放和新中国到来的强烈信念。在他们的工作中,主要有两个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为八路军准备粮食和被服,另一个任务是:收集情报,关注敌军和伪村政府的动态,以及暗地里处决无可救药的汉奸。

1945年8月14日,张庄农民在八路军和潞城县民兵解放后,他们翻身决定展开批斗地主的大会。贫农第一次批斗地主,是用诉苦的方法进行。在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张庄隐蔽的共产党人立刻开始了两项重要工作:第一是将全村动员起来支援攻打长治;第二是对伪政权的人员展开清算。这两项任务重点是揭发汉奸和地主的罪行。在此过程中,民兵先进行抓捕处置一部分首恶分子,处死首恶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恐惧气氛。打击汉奸的工作基本结束后,开始打击张庄的教会和教徒,通过揭发教会的非宗教活动,来使教徒放弃信教。

2、第二次土改:开始采取防御性措施

在“坚壁清野运动”结束后的同年,村干部领导人民开始了防御性措施,这是村干部和许多积极分子对地主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时,这次的口号是:“不打落水狗,跑出来咬了手”,由于敌军日益逼近,反革命势力日益俱增。所以运动开展后的人民情绪更加激烈,而且使用了更多的暴力。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房子和财物,于是寻找埋藏的金银便成了积极分子的主要目标,为了搜寻值钱的东西,刨开了所有大户的祖坟,尸骨横七竖八的躺着,整个村庄像被巨型炮弹乱轰过似得。从这三次斗争地主情况,可以看出农民的做法有些过激,不合理。

3、“洗脸擦黑”与“自报共议”运动

在张庄第三次扩兵时,由于好多人都不是自愿去当兵的,所以领导采取命令,任意打人,强迫人们,其行为变成了“流氓行为”。张庄的干部和民兵逐渐脱离了人民。于是在1947年春天,太行地区的政府和党委发动了“洗脸擦黑”运动,目的是制止一些不良倾向,克服享乐主义和机会主义。这次运动采用的是过“关”的办法,首先由领导人在委员会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1948年2月22日,指示是把解放区的村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土改已经胜利,只需要稍微调整,二类是土改进行的很粗糙,地主富农仍然比贫农和雇农占有的土地好,并且干部得到了多余的“果实”,三类是虽然搞过一些平分土地,但尚未真正的实施过土改。而张庄的干部急于解决重要的问题,没有仔细考虑,就把张庄定为三类村庄。并且建立一个新的贫困团,通过划分阶级,采用“自报共议”的办法。“自报”意思是说,各户户主必须在现场,说清自己家庭在解放前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地位。

四、土改的成效

通过这些运动,粉碎了国民党和地主豪绅在旧的政治机构和伪官员的基础上组成村政权的企图。在这个过程中,区里有一半的地主和富农受到了打击和惩罚,张庄在土改后,贫民不仅可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而且建立了男女平等关系,废除委派村史,代之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翻身”后的种种转变使他们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多少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由于人民“翻身”了,所以对于张庄的妇女来说,她们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因此妇女们也有了自己的“半边天”村干部的妻子们,最先在张庄组织起了妇女会,刚开始,一些普通妇女也参加了妇女会,但遭到了村里男人们的反对,但是通过妇女们对自己的权力的维护以及不懈争取,最后得到了男人们的认可以及佩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县里专门为他们开办了犁耕班,那些掌握了农活的妇女,继续号召更多的普通妇女学习农技,妇女们勤劳吃苦的精神传遍了远近四乡,她们得到了本该应有的尊重。

五、土改政策的弊端

本文通过韩丁的《翻身》这本书了解到“翻身”过程中,运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斗争。还有一些地主在公开职位上退隐,让农民替他们办事,而农民中有中农、贫农甚至雇农,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或者是威力所逼而为。而村干部没有周全的考虑好这类问题,这样一来,使得遭受打击最厉害的实际是穷人。

地主为了让自己的财产更加稳固或者为了避免挨斗,便利用自己身边的女人,与村干部乱搞关系,而村干部的毅力低下,不但没有批评地主的这种行为,而且放松了对地主的警惕;而对于被强迫的妇女却只能忍气吞声,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有思想不纯的人通过各种手段自然也被介绍入了党,这些人的目的就是需要让村干部撑腰,做靠山,可以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了。这次的“翻身”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彻底的。

由于农民阶级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些农民不属于地主或富农,却被当成剥削者批斗了,使得一些光景好的家庭也害怕挨斗,不敢参加批斗大会,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贫民对于地主,没有一点同情心,把这种运动当成一种报复,希望把他们打倒,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他们不仅会批斗地主家的男人们,就连地主的女人和小孩也不会幸免。所以把一些中农硬生生的推向了敌人一边。更有光景稍微好的家庭或者生产积极的人家,觉得自己辛勤劳作的粮食会被当作公共产品,于是就呆在家里只吃不作,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飘飘.回归——以山西省变迁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5.

[2] 文辑.韩丁简介[J].党史文汇期刊,2008.10.

[3] 孟红.韩丁与《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J].人民政协报报纸,2008.3.

[4] 任志常.深切怀念美国友人韩丁先生[J].友声期刊,2004.10.

[5] 张辅仁.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韩丁(续2)[J].当代农机期刊,2007.9.

[6] 杨建峰.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朋友韩丁[J].山西老年期刊,2007.1.

[7] 钱高霞.翻身对土地革命的讴歌[J].消费导刊期刊,2009.3.

[8] 韩丁著.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北京出版社,1966.

[9] 吴显明.我与韩丁的交往[J].中国农垦期刊,2008.5.

[10 陈德军.历史、信仰与人生——读韩丁《对镜猜谜:中国革命的美国观》[J].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4.5.

猜你喜欢

局限性
滴水藏海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浅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