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侧分析及对策

2016-09-22高竞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医疗服务供给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和改善医疗服务供给的对策: 通过加大医疗科研投入,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增加医疗卫生投入,通过财政调节加大医疗服务供给; 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待遇,利用市场导向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供给; 通过医疗服务创新。

【关键词】 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相对于“健康中国”这个宏伟目标而言,又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这对矛盾在医疗服务行业尤为突出。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国在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以本次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改善、创新医疗服务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实现最大医疗产出,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全国、全社会的福祉。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服务供给的特点和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供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一、医疗服务供给的特点

医疗服务作为供给,有着其不同于其他产品供给的特点:

1、时效性较强

即供给必须及时,医疗服务的对象即疾病,本身变化较快,进展较急促,所以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讲求时效,决定了医疗服务供给无法通过套期完成。

2、医疗服务不可替代

医疗服务要求供给者必须准确提供服务,该服务过程无法替代,服务结果无法被替代。所以在医疗服务供给中没有代用品。

3、生产周期较长

医疗服务供给需要依靠医务人员运用专业的医疗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必须是专业的,根据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师培养的方案,一个医学生医学类学历教育5-7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4年。受过医学专业正规教育的,医务人员至少要十年才能培养出来,供给的生产周期较长,无法速成。

4、供给必须连贯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单一的患者,医疗服务开始进行供给后,就不允许在时间有中止或中断,供给必须连贯。这就要求医疗服务供给所提供的内容和质量就不能以其他因素(如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大小为转移),必须以患者的病情需要为依据,而且只有取得最终医疗效果(治愈或死亡)才能终止供给。而这种连续性经常同患者的支付能力产生矛盾。

二、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相对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而言整体较低

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显而易见,如果要用数字予以对比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选取致死率高、发病率高的癌症来进行技术差异的对比:

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通过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并且美国的肺癌早期筛查技术比较成熟,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其中。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递增,但治疗水平很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60%。乳腺癌在美国Ⅰ期阶段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而在中国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2、我国医疗服务方面投入明显较低

我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一直在增加,我国卫生总费用由24345.9亿元增加到了35378.9亿元,增加了45.3%,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5.15%上升到了5.56%,增加了40个基点,人均卫生费用由1807元增加到了2586.5元,增加了43.1%。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2011年,美国卫生总支出为27007亿美元(约合184390亿元人民币),约为我国同期的7.6倍,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7.9%,人均消费达到8402美元(约合57365元人民币),约为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31.8倍。

3、我国现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机构90余万个,其中医院2.7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诊所和村卫生所、医务室84万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0万人,注册护士32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8万张,其中医院534万张,乡镇卫生院121万张。从需求来看,2014年,我国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亿人次。

在一定时间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于医疗技术人员、设备、床位等方面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著名医疗机构“一床难求”,著名专家“一号难求”,各地医院均存在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排队数周等现象。

4、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供给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医疗资源不仅在总量上不足,在分布上也存在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大医院。执业医师在城市每千人口为2.96人,在农村每千人口为1人,在人均卫生费用上城镇人口的费用也是农村人口的三倍。这样,就会出现医疗资源集中等现象,使医疗服务更加供不应求。

5、在医疗行业出现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的双重困境

由于医疗服务定价和准入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在医疗行业出现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的双重困境。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是政府定价,收费价格均低于其价值,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所以,医疗服务的供给无法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这就出现了政府失灵的情况。

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准入又具有严格的限制,民营医院和个人诊所进入行业的渠道还不那么畅通,这也导致了一种市场失灵。

三、如何改革和改善医疗服务供给

1、通过加大医疗科研投入,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应当从国家层面鼓励医学科研创新,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并提供能够迅速将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土壤,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供给质量。

2、增加医疗卫生投入,通过财政调节加大医疗服务供给

(1)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特别是农村和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缩小地域和城乡医疗服务供给差异,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2)通过增加医疗投入,理顺药品价格,规范医保报销流程。降低个人负担的比例,让人们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3、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待遇,利用市场导向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供给

(1)建立健全第三方调解机制,公平、公正处理医疗纠纷,实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对偏离事实或恶意炒作的舆论制定相应的规则予以惩戒,降低执业风险,优化医疗执业环境。

(2)逐步放开非基本医疗的政府定价,将定价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同时提供医疗技术人员的待遇,吸引并留住更多医疗人才。

(3)利用政策导向留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务人员,平衡医疗服务供给分布。

(4)提倡吸收民营资本办医,简化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的审批流程,将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需求。

4、促进医疗服务创新

(1)健康不是孤立的,健康中国要求我们治病,还要在无病的时候进行预防,包括健康意识的养成,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2)随着中国老龄化拐点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医疗和养老的难题,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将是医疗服务供给上的一个创新。发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将有助于破解中国老龄化难题。

(3)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月子母婴专业护理这一现代服务业新生长点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护理服务上的一个创新。

(4)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咨询、查询、评估、诊疗健康服务将更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

综上所述,进行结构性改革时医疗服务供给侧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产品的改革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利用创新解除对供给的限制、放宽对医疗服务供给约束、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形成符合医疗服务行业特点的新型混合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

[2] 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5.

[3] 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06).

[4]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5] 高竞.健全征信业务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7).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实施的可行性讨论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