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场外交的经济主张

2016-09-19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博鳌主场共同体

徐秀军

G20杭州峰会最为关注发展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进入了密集期。

从提出亚太梦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到提出亚洲安全观的亚信峰会,再到倡导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中拉论坛,利用主场外交,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不断为全球治理奉献新的思路。

短短几年间,从博鳌亚洲论坛主场到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主场,再到二十国集团峰会主场,人们不难发现中国身影从亚洲到亚太、再到全球的清晰轨迹。

接踵而来的主场外交,彰显出的不单单是中国日益上升的综合实力,更体现了中国经济治理理念与主张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博鳌亚洲论坛助推“共同体”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总部永久定址中国的国际机制,它立足亚洲,旨在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及本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

G20合作机制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2001年,历经了金融危机洗礼,在经济复苏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亚洲各国开始重新思考“亚洲价值”和“亚洲模式”,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亚洲国家唯有加强对话、协调合作才能突破困境、重塑未来。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应运而生。

近年来,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已将博鳌亚洲论坛主场打造成传播中国理念、汇聚全球智慧的开放性合作平台。在此过程中,博鳌亚洲论坛常设主场的功能日益强化,通过这一主场,中国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区域和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诸多新的思路与启示。

一方面,中国倡导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

201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强调“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当年的8月、9月,习近平又明确提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那几年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国家在政治安全领域矛盾增多,亚洲国家一度普遍担心,亚洲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被边缘化。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致力于打造发展和合作的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重要倡议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发展和合作的共同体。这是对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共同发展理念的深化,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方案的新贡献。

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提出,中国将与亚洲以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更多的增长友好型政策;共同深化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战略对接,打造规划衔接、生产融合、协同跟进的地区发展新格局;共同促进开放包容,用好各类交流对话平台,拓展和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激发创新活力,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发展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创新经验,让各国尽快走上创新发展、升级发展的增长之路。

APEC主场勾画蓝图

2014年11月11日上午9时30分,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鸿雁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身着深色西服,微笑伫立,静静迎候。

时隔13年,中国再次成为APEC东道主。13年间,中国从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六大贸易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自1991年加入APEC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APEC框架下的合作,并为促进APEC实现其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及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宗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作为东道主,中国推动各方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治理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并由此掀开APEC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这次会议上,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

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40%、经济总量57%、贸易总量48%,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APEC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一体化建设,可以让机制得到整合,避免出现碎片化趋势,增强地区竞争力。

不仅如此,此次会议还同时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这同样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为了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方利用APEC主场倡议各方精心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共同致力于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除了以上两点,此次会议的另一个重点议题,是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改革驱动等主张,得到其他APEC成员的赞赏。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文件中,各成员一致认为,亚太地区应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围绕经济改革、新经济、创新增长、包容性支持和城镇化五大支柱开展合作。

2014年,作为东道主,中国推动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图为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卞持会议

G20峰会的中国特色

2016年9月,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主场。

与博鳌亚洲论坛、APEC不同,作为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G20合作机制在应对全球经济治理挑战、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协调方面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G20峰会主办国的议题设置以及为促进各方达成共识所做的努力,因此也备受关注。

2015年底中国接任G20主席国以来,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协调其他各成员、嘉宾国以及国际组织等各方力量,并同工商、青年、妇女、劳动、智库、民间社会等各界代表广泛对话,召开了一系列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以及配套的研讨会和交流会,为杭州峰会的主场表现作了重要铺垫。

担任G20主席国期间,中国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新理念、推进了新框架、规划了新行动。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其中包括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制定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创立三位一体的反腐败合作,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制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早生效等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等。

中国不仅注重自身创新,还倡导各国共享创新经验,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共走创新发展之路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杭州峰会,体现出了过往峰会少见的特色。

例如,此次峰会最为关注发展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了峰会的各项议题,例如首次将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再比如,此次峰会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和包容是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利用主场优势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一同出席杭州峰会,参加峰会的发展中国家数量达历史之最。工商峰会(B20)、民间社会会议(C20)、劳工会议(L20)、智库会议(T20)、妇女会议(W20)和青年会议(Y20)等配套峰会也尽可能吸纳更多的机构和组织参与。这使G20成为一个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机制。

这些,无疑全面提升了中国方案、中国主张的影响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博鳌主场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博鳌面孔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