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鳢高效生态养殖试验

2016-09-18施振宁强林伟东

中国水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养殖区杂交

文/施振宁 罗 强林伟东



杂交鳢高效生态养殖试验

文/施振宁1罗强2林伟东2

“杂交鳢-鲢鳙鱼-稻-沉水植物”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单位产量在5508kg/亩~7401kg/亩之间,平均单位产量达6429kg/亩。养殖水质通过这一系统进行循环与修复,几乎不再外排养殖废水。同时,由于废水带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水稻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生态效益显著。

乌鳢是浙江省传统的名特养殖鱼类,2011年以来全省主养面积超过2万亩,依靠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污染大,发病率高,饵料转化效率低,其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通过乌鳢(♂)×斑鳢(♀)杂交技术生产的杂交鳢因其经驯化后可摄食配合饲料,饲料转化效率高,污染少,生长快,是替代乌鳢养殖的理想新品种,近年来在浙江省获得大面积推广,杂交鳢精养条件下单位产量通常可达3500kg/亩以上,明显高于常见水产养殖品种,养殖中后期水质较差,既影响生长,又因换水而影响外界水域,近年来我们尝试“杂交鳢-鲢鳙鱼-稻-沉水植物”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地点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双铺镇钱塘江、富春江交汇处的杭州某公司基地,水源水质良好。

2.养殖池塘设计与布局

采取种养结合,通过水稻等水生作物和沉水植物吸收鱼类养殖中产生的营养盐,并将养殖中产生的饵料生物转化成滤食性鱼类,整个工艺布局中除了水产养殖区(占总面积的30%)、辅助水产养殖区(占总面积的15%)、农作物种植区(占总面积的20%)及沉水植物栽培区(占总面积的20%)等面积较大的区块,还增设生物饵料培养区、肥料添加池、过滤池、消毒活化区等小面积的功能区,各功能区通过管道或沟渠依次连接,具体如下图1。

图1 生态循环水种养殖系统工艺图

3.池塘清整改造

公司基地总面积600余亩,将其中近一半面积改造成这一养殖模式,其中杂交鳢养殖区92亩,辅助水产养殖区45亩;6口浅水池塘准备种稻,面积62亩;将基地外围的环沟进行局部开挖和人工清淤,整修完成2500m、面积60亩的生态湿地,并局部改造并铺设进排水管及池塘联通管道950多米;还建设了面积分别为0m2和3m2的过滤区及消毒活化区。

4.鱼类放养

(1)杂交鳢放养:2013年6月底,于广东分批购入体长7cm左右,已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的杂交鳢鱼种共计98万尾,以9000尾/亩~12000尾/亩左右的密度投放。以不同的密度放养,是为了让密度低的池塘的杂交鳢能于第二年6月底至7月初即可上市,以腾出池塘放养下一批鱼种,而密度高的池塘可养殖至第二年的10月份上市。

(2)辅助鱼类放养:杂交鳢养殖池搭养少量鲢鳙鱼种及鲫鱼种,规格分别为100g/尾、120g/尾及30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80尾/亩、20尾/亩及80尾/亩,以调节水质并摄食残饵,辅助水产养殖区以鲢鱼和鳙鱼养殖为主,放养密度分别为00尾/亩、200尾/亩,并搭配少量草鱼与鲫鱼、细鳞斜颌鲴。

(3)鱼种放养前消毒:鱼种下塘前以2%食盐水消毒浸泡10分钟~20分钟,以去除体表寄生虫,并防止运输过程中擦伤感染。

5.作物与沉水植物种植

在农作物种植区种植水稻,早稻一般在三月底育种,四月下旬移栽早稻秧,七月中下旬收割,8月初插晚稻秧,11月上中旬左右收割。根据水稻生长需要,一般控制水层深度5cm~10cm,水稻搁田期保持塘内边沟有水。

在沉水植物栽培区种植莲藕及菹草、狐尾藻、金鱼藻、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于人工湿地修整完工后,在浅水中将切断的草茎用水草荚夹插于底泥中,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大水位。

6.日常管理

(1)投饵:投喂专用膨化饲料,因杂交鳢产量高,摄食量大,饲料的搬运与投喂若不能机械化作业必将耗费过高的人工成本,建议在每个池塘装投饲机,且塘埂应较高较宽,一方面是防止阴雨天,杂交鳢窜逃到不同的池塘,尤其是成鱼逃逸至鱼种池,造成残食,同时,塘埂较宽便于将饲料直接用农用车拉至投饲机边。用PVC管围成的方形浮框,防止投喂的饲料漂散。根据生长阶段分别投喂0号至5号料,日投饲前期每天2次,中后期1次。不同生长阶段、水温水质及天气状况下摄食率在0.5%~5.0%之间,通常当杂交鳢抢食不活跃时就应停止投喂,不宜过饱,以免消化系统产生问题。至当年11月中旬,水温低于12℃时,停止投饲,在室外养殖池塘自然条件下越冬,3月中旬,开始继续投饲。

(2)水质管理

杂交鳢不易缺氧,但因为往往混养有其它鱼类,所以要配增氧机,每8亩配1.5kW增氧机一台,并备有增氧粉,在后期产量高的池塘还应备1.5kW增氧机两台,但通常情况下只需开一台。随着杂交鳢生长与池塘生物量的增大,开始进行水体循环,尤其是第二年5月~9月生长旺期,水质较差,应加大水体循环流量。养殖中后期每隔15天~20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主要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最好在池边容器内扩大培养后投放于消毒活化区内,通过管道流入有需要的养殖塘,若有鱼病发生需投入消毒剂,则消毒与活化至少间隔10天以上。

(3)其它日常工作

其它主要管理工作是早晚的巡塘与养殖日志的记录,养殖水体一般不缺氮肥,有时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于肥料添加池中添加可能缺乏的磷、钾肥,另外,需及时关注与处理过滤池的阻塞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统计分析了主养区1号~5号池塘2013年杂交鳢放养、生长与产量情况,这5个池塘所放养的杂交鳢苗种规格均为7cm左右, 1号~2号为2013年6月25日放养,3号~5号为2013年6月30日放养,放养时间接近,采用不同的密度,使密度较低的池塘能提前销售,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杂交鳢苗种生长与产量情况统计

这5口池塘因放养密度及养殖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差异,单位产量在5508kg/亩~7401kg/亩之间,平均单位产量达6429kg/亩。具体效益情况见下表2。

表2 2013年~2014年杂交鳢养殖成本与效益情况表

另外,199亩配套面积中主要包括辅助水产养殖区45亩、种稻面积 62亩、湿地面积60亩等,产出鲢鳙、鲫鱼及草鱼等共计37500kg,还有稻谷及莲藕等41000kg,获产值35万元,合计亩利润达1.17万元。总成本中占主要的是饲料成本,因为该品种单位产量高,且2013年鱼粉价格高企,提高了养殖成本,但由于采用生态养殖,配套湿地面积,进行循环微流水养殖,水质管理较好,产量好,且饲料系数控制在1.05以下。一周年养殖下,60%以上的个体重量超过1kg,平均销售价达18元/kg。尤其是在7月~8月高温期销售价格达到高点时就已开始陆续上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生态效益分析

由于采用“杂交鳢-鲢鳙鱼-稻-沉水植物”这一生态种养模式,养殖水质通过这一系统进行循环与修复,这一系统建立后,除了有时加注新水,几乎不再外排养殖废水,这也符合基地所在的“三江两岸”区域的环保要求,同时,由于废水带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水稻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生态效益显著。

三、讨论

1.种养结合,变废为宝,生态上的示范意义明显

杂交鳢的养殖由于单位产量高,尽管投喂的是生态高效的配合饲料,且养殖上多采用搭配鲢鳙鱼、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措施调节水质,但仍然不容易控制水质,换水易造成外界水质污染。通过种养结合,水体循环与水质修复,能有效解决问题。

2.配套面积较大,拉低了单位效益

尽管主养区杂交鳢平均单位产量达6429kg/亩,几乎高于普通土池精养单产的一倍,但由于配套面积过大,拉低了单位效益,若将现有池塘改造成水稻田以进行生态种养虽然对生态保护有益,但毕竟成本过高,对于承包区内既有水产养殖面积又有水稻、莲藕、茭白等作物种植面积的承包大户或农业公司,则更利于这种模式的推广。

3.还需进一步试验,完善相关参数

由于试验时间不长,尚需积累水质、生长及产量等数据,以进一步探索各池塘面积的配比、水体循环流量、主辅鱼类放养规格与密度的选择、作物的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时间等问题,以提高经济与生态效益。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 2.浙江省杭州翔海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养殖区杂交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全国水产养殖“三区”划定基本完成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1990-2019年城市湿地沉水植物恢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