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中国水产养殖业改革升级之路
——2016年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厦门召开

2016-09-18肖乐,李明爽

中国水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产品渔业水产



探寻中国水产养殖业改革升级之路
——2016年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厦门召开

本刊讯(肖乐 李明爽 报道)5月25日——27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工程师李涛、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部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副司长贾建三、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林怀远以及各省(市、区)渔业主管部门领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我国水产领域的权威专家和行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刘新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水产养殖发展的政策走向。刘新中指出,在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指导下,中国水产养殖业持续30多年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4937.9万吨,在全球水产养殖国家中遥遥领先,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今年我国迈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改革、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当前渔业供给总量充足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上,韩长赋部长分析了我国渔业发展的大势,做出了我国渔业已经到了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并明确了“四转变”、“四调优”的总体要求。最近,农业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对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进行明确部署。作为全球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渔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将改变中国渔业自身,也必然会对全球渔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大家一起研究,共同努力,提出推进全球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崔和主持开幕式并指出,连续多年来,全球水产品的增长主要都来自水产养殖,国际水产品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养殖产品供给的格局已经确立,并继续延续。上世纪80年代,中国把水产养殖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中国水产养殖业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既满足了国内外水产品的有效供应,又缓解了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率先以水产养殖业为主的国家,2015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73%以上。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利益的契合点成为助推全球水产养殖业健康有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论坛期间,国内外专家围绕“汇集全球产业优势,创建健康水产养殖业”主题,畅谈先进理念和技术趋势,探寻水产养殖业的改革升级之路,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利益的契合点。在主论坛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部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副司长贾建三、FAO渔业统计官员周晓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戈贤平、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亚洲业务开发经理毕敬桦、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分别就全球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挑战、世界海水养殖和沿海生产概况、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中国水产养殖品国际市场和消费分析、互联网+时代水产行业4.0之大北农神爽渔联网工程做了专题报告。同时,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水产养殖创新与实践、工厂化养殖的展望与实践、可持续水产养殖与贸易、渔业国际合作及南非水产投资项目发布会四个分论坛。

另外,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福建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厦门中展世纪商务展览有限公司举办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福建﹒厦门)渔业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办。本届展会的主题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享渔业发展成果”,旨在进一步加强渔业供给侧改革,搭建中国—亚太—全球水产行业交流、合作和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展品涵盖水产苗种、饲料、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及国内外优质水产加工精品、物流和贸易等,有来自美国、挪威、日本、德国、丹麦、马来西亚和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辽宁、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20多个省(市、区)的业界人士和代表参加。“专业化、国际化”作为展会的立足点,将会极大地加快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水产养殖产业和水产加工产业升级,推动水产品的全球性商贸活动,促进全球水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贾建三FAO渔业和水产养殖部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副司长

到2030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需要增长5000万吨

2014年,世界水产动物产量共计16280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7020万吨,捕捞产量9260万吨,水产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43%。2013年全球水产品消费部分,养殖贡献了接近一半的供应量(49.8%)。2013年,全球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9.7千克,其中9.8千克来自水产养殖。2014年养殖产量前15名国家的产量合计占养殖总产量的93%,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孟加拉、挪威、智利、埃及、缅甸和泰国食用鱼产量排名前十名。

贾建三提醒,要注意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良好管理的水产养殖有助于减少产业对水生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已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着资源、服务、气候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挑战。可持续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必须创建一个“有利环境”,国家和区域要加强合作,尤其是“南南合作”。

根据大量观察,在未来,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但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稀缺,伴随着更高强度和多样性的生产模式和水产品种,水产养殖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在需求方面,考虑到人口增长和生活的富裕,到2030年,为满足现有人均水产品消费水平,水产养殖产量需要增长5000万吨;在供应方面,20年内,水产养殖产量将占水产品总供应量的60%以上;在贸易方面,小规模的水产养殖户将参与到贸易中去,进口商会对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消费者重视认证标签,更注重质量和便利。

周晓伟FAO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统计与信息处渔业统计官员

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超过捕捞产量

全世界24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200个从事或曾经从事商业性水产养殖生产,其中有136个从事海水养殖。2014年,仅有116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养殖实际产出。一些世界性或地区性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对海水养殖开发有限,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沿海国家的海水养殖潜力仍未被触及。

2013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2014年,水产养殖名义消费超过捕捞。根据产出比较,海水养殖发展总体上较淡水养殖缓慢。2014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不含藻类)为737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668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6.2%;全球食用水生动物养殖海水养殖产量为2668.1万吨(鲜重),海藻养殖产量2722.1万吨(鲜重),中国养殖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别为1612.2万吨和1324.1万吨。

全球进行水产养殖的品种有967个,其中海水品种526个,淡水品种441个。大西洋鲑和虱目鱼一直是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青蟹则是最重要的海水养殖甲壳动物。在确定具体名称的软体动物中,菲律宾蛤仔和扇贝类是最主要的养殖品种。海藻产量最高的是麒麟菜,其次是海带、江蓠。

近年来,海藻养殖在世界上越来越受重视。在欧洲,法国和西班牙正在进行初试,每年有几百吨的产量,丹麦已经拥有约300公顷海藻养殖许可用海海域,2015年,挪威的海藻养殖证从2014的54个增加到164个。在北美,加拿大有公司已从事多年养殖食用海藻并出口,并且,美国和加拿大有意在海水网箱养鱼海域发展海藻养殖。

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015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超水产品总量七成

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937.9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3.7%。水产养殖产量中,淡水养殖产量3062.27万吨,占养殖总量的62%;海水养殖产量1875.63万吨,占养殖总量的38%。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43.5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14.72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231.78万公顷。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鲂鱼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也是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产业地位十分重要。2014年全国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为2008.64万吨,年增产量127.68万吨,增福6.79%,占淡水养殖产量2935.76万吨的68.4%。从1995年起,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湖北、江苏、湖南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量最高的省份。

中国淡水养殖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自然资源消耗比较大、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养殖病害频发、基础工程设施薄弱、集约化程度较低、良种选育研究之后、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不健全、渔业执法监督不力、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加工能力非常有限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支撑体系建设,提高保障能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成果运用能力;加大财政支渔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创新机制,提高监管和养殖权保障能力;加强质量标准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董双林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生态集约化水产养殖追求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最大化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会从45千克增至50千克。专家据此估计,到2030年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会再增加2000万吨。我国由于资源有限,要想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必须走集约化道路。近些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系统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生产单位重量产品的能耗也在增加。

如何解决我国水产养殖既要增产又要节能减排的困境?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水产养殖系统生态集约化(EIAS,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Aquacultural systems)就是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高效地生产安全的水产品。生态集约化追求的是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四个发展方向:

一是阳光工厂化养殖系统。养殖车间棚顶透明,让阳光进车间(增加自然能),引入大型海藻,使其产氧气、吸收鱼类代谢废物,以减少人工辅助能的投入。

二是获取型水产养殖。不投饲料养殖方式都属于获取型养殖方式。放养小的苗种,收获大的成品,生产过程会从水体中净提取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又称碳汇渔业。

三是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采用综合性的、多品种的养殖方式,一种养殖生物的废物成为另一种养殖生物的饵料或营养。

四是离岸海水养殖。离岸养殖不仅产品品质高,避免了与其他产业的矛盾,更是一个变污染物(残饵、粪便、排泄物)为肥料的活动。

刘鹰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

工业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养殖工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正成为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支持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包括“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六大创新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渔业节能减排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海水鱼类产量为1.74kg/m2,淡水养殖产量为0.891.74kg/m2,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产量为15kg/m2,淡水工厂化养殖产量为30kg/m2,工业化养殖具有明显优势。

工业化养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适用于大型养殖企业,根据自己的条件加以调整,也适用于中小企业。海水工业化循环水主要生产模式有三种:精准型、标准型和简约型。精准型适合大型企业,1000m2系统设备造价小于50万元;标准型适合中小型企业,1000m2系统设备造价小于30万元;简约型适合小型企业,1000m2系统设备造价小于50万元。

中国陆基工业化养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创新驱动是实现陆基工业化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系统工艺,提升装备的智能化可靠性水平,加强病害防控,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亟待需要加强。到2016——2020年,工业化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将会得到加强,实施设备实现产业化生产,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精准管理技术标准、生产体系基本建立,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产应用范围突破500万㎡,循环水育苗系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成为养殖企业的自发需求。

周恩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养殖技术经理

PA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升级为“生态圈养”模式

2013年,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IPA)开始在中国推广。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传统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该技术是数十年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推广80∶20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转型和技术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在池塘中修建流水池/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流水池用于“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类,虾、贝类或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安装在流水池上游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将流水池/槽中鱼类排泄物推集到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废弃物再通过自动吸污装置回收到沉淀池;最后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生产业绩。鱼类长期生活在高溶氧微流水中,成活率可达到95%。废弃物收集装置能够有效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同时还大大地减少病害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水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乐养殖水产品的质量。

适合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的主要品种有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加州鲈、斑点叉尾鮰、罗非鱼、黄颡鱼、乌鳢、七星鲈等。截止到2015年,该技术已在江苏、安徽、上海、陕西、浙江、福建、重庆、北京等地做了大量推广,推广面积约6.3万㎡。

江兴龙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基于水产养殖专用生物膜净水栅的发明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江兴龙首创了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该技术的功用原理是,生物膜净水栅设置于池塘后,可形成6~10倍以上池塘面积的生物膜;生物膜内絮集的大量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等进行转化与降解,改善水质;生物膜净水栅可吸附池塘水中大量的残饵、有机碎屑等,与生物膜上的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共同形成大量的生物絮团,而生物絮团是养殖鱼虾的优质饲料,污染物营养物质得到二次再利用。

在208亩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进行试验,养殖期间池塘水质显著优于对照池塘,pH、氨氮、NO2-N、无机氮和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7.3%、71.0%、73.9%、58.0%和70.9%。池塘排放水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排放浓度分别降低了68.5%和83.2%。在实际生产中,该技术已示范应用鱼虾养殖池塘20000亩以上,总体达到节水减排60%以上,鱼虾生长速度提高25%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4%~30%、单产提高28%~60%以上。

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已在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南美白对虾、鲤鱼、罗非鱼等的淡海水池塘精养殖中应用示范,均取得了良好的水质改良、降低蓝藻水华的发生、去除异味及提高鱼虾品质、节水减排、增产增收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2013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将该技术列入全国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荐目录。

猜你喜欢

水产品渔业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