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衰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9-18王瑛璞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0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0

关键词:双心心衰分级

林 红,常 丽,王瑛璞(.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00;.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00)

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衰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 红1,常 丽1,王瑛璞2
(1.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衰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6.57±1.6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0±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D)、血清脑钠肽(BNP)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实现心血管及生理的“双心”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双心医学;慢性心衰;焦虑抑郁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且易伴发心理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比较常见,患病率为13%~77.5%[1]。焦虑或抑郁症不仅增加患者再住院率,而且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心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上升[2]。有学者提出双心医学模式,也就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等给予有效的干预。本文通过研究“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衰伴有焦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心衰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Ⅱ~Ⅳ级。住院期间,由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问卷调查,采用HAMD进行评定(评分≥8分以上提示患者合并抑郁或焦虑症状)。本研究选择慢性心衰同时经HAMD评分在8分以上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9~86岁;冠心病37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心脏瓣膜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明显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或不能配合问卷调查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扩冠、营养心肌及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简单的健康宣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双心医学”的干预措施有认知治疗、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等。对HAMD评分总分大>35分患者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

(1)认知干预。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述说,了解患者的个性,生活经济状况,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和担忧。对患者的疑问,通过乐观的表达方式,给予浅显易懂的解释。

(2)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存在的不正确认知给予正确的指导。鼓励患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沟通。

(3)行为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患者的信任。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提高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HAMD评分、6MWT、血浆BNP值及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HAMD评分、6MWD及血浆BNP比较

治疗组HAMD评分、6MWD及血浆BN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评分、6MWD及血浆BNP比较(±s)

表1 两组HAMD评分、6MWD及血浆BNP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4.76,★P<0.05;与对照组比较,t=4.76,*P<0.05;与对照组比较,t=2.08,▲P<0.05

组别 n HAMD(分) 6MWD(m) BNP(pg/mL)对照组 30治疗前 25.33±6.87 280.73±77.48 776.60±183.35治疗后 9.70±3.22 387.93±79.67 466.37±100.19治疗组 30治疗前 24.93±6.42 281.43±66.81 838.37±164.69治疗后 6.57±1.61★ 452.17±67.39*420.57±65.92▲

2.2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3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YN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过大等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反复住院过程中,患者又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躁、压抑、绝望等,患者的生理功能降低,社会功能也逐渐减退。焦虑抑郁发病率高,住院患者发病率可达35%~40%[4],影响心衰预后。研究表明,心衰程度越重,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

焦虑抑郁情绪会使得机体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释放出更多的儿茶酚胺,导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或是出现钠水储留现象,进一步导致心脏负荷的加重,出现心功能分级的加重情况。另外,释放出的儿茶酚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状动脉,使得部分冠状动脉的分支出现痉挛现象,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等问题,进一步恶化心功能。

双心医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精神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控制精神心理疾病从而干预心血管疾病的转归。本次研究主要对慢性心衰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双心模式”的干预。结果表明,双心模式下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说明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通过双心模式的干预,6MWD、血浆BNP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说明双心模式的干预可明显改善心衰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心功能,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BNP水平。

[1]Artinian N,Nancy T.The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heart failure[J].Am Nursing,2003,103(12):32-42.

[2]邓飞红.心衰伴发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1,4(4):104.

[3]江均贤.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5,6(6):946.

[4]王丽萍,徐玲芬,吕小英.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27-2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R749

B

ISSN.2095-6681.2016.08.136.02

猜你喜欢

双心心衰分级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