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典范

2016-09-10宋蕾金慧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培训国际交流双元制

宋蕾 金慧

摘 要:彼得·库里兹(Peter Kulitz)教授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商会主席,乌尔姆国际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彼得·库里兹教授生于1952年,198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加盟家族企业ESTA设备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成为执行合伙人,2003年当选巴登-符腾堡州商会主席。2015年10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德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彼得·库里兹教授作了主题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保证专业人才的王道”的演讲。为深入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对彼得·库里兹教授进行了专访。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重点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动态和战略部署,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信息资讯,并在此基础上跟踪当前各国教育信息化的新机制、新技术和新趋势,为我国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在访谈中,库里兹教授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家族式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影响,分享了德国“小科学家之家”项目的情况和创办乌尔姆国际学校的初衷,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国际交流;德国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是德国保证专业人才供应的王道

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尊敬的彼得·库里兹教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请您首先为我们介绍一下其成功经验。

彼得·库里兹:首先,我必须指出,德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学术人才的10倍。德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正是以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这种德国特有模式为基础的。很多国家的年轻人失业率很高,在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50%。而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的失业率低于2%,这种成功离不开其良好的职业教育体制。

另外,德国大部分职业培训都是针对家族企业的。在德国,55%以上的橡胶公司都是家族所有。换个角度想,家族企业家们与员工的关系十分亲近,他们甚至可能是邻居,在互相信任的环境下一起工作。这甚至对政治格局也有一定影响,因为只有他们互相信任,社会才会稳定。这种职业教育体制在经济出现危机时也能有所帮助。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所从事的工作通常也会比较稳定,这也是德国与其他国家、经济体之间的主要差异。可以说,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成功的支柱。

中心:请问,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怎样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储备的?

彼得·库里兹: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是指学生同时在企业接受实践教育和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在许多职业学校,年轻人可以学到将来在工作场所所需要的技能,他们在学校时就能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熟悉对其工作有重要意义的所有部门,并由此从一开始就与企业建立联系。而且,企业能够更早了解这些年轻人的长处与短处,以便在毕业后将他们安置到其最擅长的工作岗位。这样,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年轻人毕业后直接开始“完全融入”职场生活提供了条件,甚至有些时候在毕业前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都过硬,熟悉产品和企业运作,进而能够创造高额价值,而不需要许多国家中常见的“工作适应期”。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个人工作能力的发展,使效益、企业认知、产品、专业知识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养进行最佳结合。正如我在演讲中强调的:“双元制教育是现代国民经济保证专业人才供应的王者之道。”

二、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

鼓励员工参与教学

中心:具体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如何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如何权衡学校与企业在技术培训方面的关系?

彼得·库里兹:正如我前面所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来自企业的教师,他们平均每周会去学校给学生上一天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余教育交由企业进行。这种方式使来自企业的教师与学生形成了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师生关系,让企业更有参与感,企业教师对年轻人似乎也更有热情——他们的教学是无偿的,完全出于自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企业教师在培训年轻人的时候,会帮助学生产生兴趣,要求学生独立作业、自行设立任务目标,这与学校的教学氛围是很不一样的。

企业是一种世代传承的长远资本,创立一家企业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族,为了长远的目标,为了员工们共同发展,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为了让企业的文化得以延续、企业的精神得以实现,企业和学校必须多多交流。职业教育对此很重要,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于如何权衡学校和企业在培训上的关系,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二者的交流活动——在学校开展让年轻人走出去的交流活动,来自家族企业的年轻人也可以到学校学习。

三、专业人才培养是企业的一种投资

中心:2015年,德国教育经费达到153亿欧元,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来自企业。在您看来,企业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能为自身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彼得·库里兹: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比起学者,国家更需要专业人才。参与职业培训,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技术工人,对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人才投资。换言之,这是企业在基础设施之外的、必须要进行的另一种投资。每年对走出学校的年轻人进行培训,企业可留住充足的拥有熟练技术的劳动力资源。

我认为,企业对职业培训领域投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支付给学徒一定的薪水。不仅是德国,我们也致力于在其他国家实现带薪学徒制。我知道,很多公司都拒绝给学徒报酬。他们认为,学徒还处在学习阶段,培训费用也相当昂贵,为什么还要付给他们薪水呢?但是,我认为,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一定报酬,这对学徒也是一种尊重。ESTA设备有限公司有8~10个教育项目,我们从学徒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起就向他们提供报酬,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

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面临三大挑战

中心:当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否也面临一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

彼得·库里兹:我认为,德国现在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目前,德国的出生率非常低,新生儿很少(这点与日本的情况相同)。德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到2025年,大约会出现350万的专业人才缺口。

第二,如何使大量涌入德国的难民真正融合进来。一方面,难民潮使德国拥有了更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越年轻就越能够迅速地掌握德语,而一旦他们掌握德语,就有利于后续的教育与就业。由此,我们就获得了可以接受职业培训的年轻人,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另一方面,移民者往往没有接受过足够的教育,也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但也不能让他们无所事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给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职业培训,他们可以做一些烘焙之类的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这正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第三,人们对职业教育还是存在偏见,这使得参加职业教育的人数不足。要知道,尽管接受职业教育的家长数量并不比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家长少,但大多数家长出于名誉、地位的考虑,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德国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比那些学习哲学、宗教等专业的学者获得的收入更高。我们必须要让家长们了解到,比起上大学,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可能会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前景。

五、“小科学家之家”项目

与乌尔姆国际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

中心:“小科学家之家”项目是专门为培养孩子们未来走入社会所需技能而设立的,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一项目吗?

彼得·库里兹:“小科学家之家”项目的初衷是让孩子从小就通过动手操作而不是书本来接触科技。也就是说,在孩子们4~6岁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的理念,玩高科技玩具,让他们感受科技的迷人之处,在游戏中接触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规律。孩子们在这么小的年纪边玩边做时,就能很轻松地学到知识。就比如送几个3~4岁的德国孩子到中国,他们差不多3个月就能学会讲中文,但如果送来16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学习速度也许会慢很多。这就是我们要设立“小科学家之家”项目的原因,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

中心:作为乌尔姆国际学校的创始人,您能分享一下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吗?

彼得·库里兹:我有2个孩子,我和我的妻子都很注重把他们培养成知晓其他文化和语言的人才,所以我们把孩子送去了英国、法国。因为只有当你真正置身于其他国家,拥有了一些实际经历而不光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才能真正学会那个国家的语言。对年轻人们来说,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是很重要的,交流学习要趁早。在乌尔姆国际学校里,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很好地学习英语。他们只要通过一系列国际标准通用考试,就能够进入世界各地的大学。乌尔姆国际学校目前有200多名奖学金资助的国际学生,他们来自23个国家。

我创立这所学校的另一个想法是,如果ESTA设备有限公司需要来自巴西、加拿大等国的专家,那么这所学校会使我的邀请更具吸引力。因为只有他们的孩子能在这里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他的家庭才会来,他才会考虑来我的公司。由于学校提供国际教育和国际化的考试,即使两年后他们的孩子想去巴西、新加坡等地求学,也能适应那里的国际学校的课程。这也就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是我创立乌尔姆国际学校的主要原因。

六、中国需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中心:您认为中国职业教育领域面临哪些问题?

彼得·库里兹:一个国家要想改变仅生产低廉商品、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世界工厂”的局面,就要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组织结构清晰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需要发挥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优势,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为一体来教授;需要让社会大众真正意识到大学教育之外的职业教育培训将给培训者带来良好的工作机会。在德国,政府向企业发放补助金,因而大多数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不向学员收费;虽然企业在培训开始阶段并不会立刻发放工资,但按照德国的相关规定,员工们的培训是带薪的,这些钱以后都会发给员工,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学员们不仅接受了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而且在培训过程中为企业创造出了劳动价值。

德国有一句俗语:大学哲学系学生毕业后大多去开出租车。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尽管“学富五车”,但大学毕业证书并不一定都能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过上好日子。他们要争取每个工作机会,其实那些工作岗位并不要求具有那么渊博的知识。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的高知人群失业危机。一方面,虽然中国具有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契合经济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所教授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脱节。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所需要的一走出校园就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因此,我认为,中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使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经济界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企业培训国际交流双元制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谈谈企业培训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的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