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外经验看BYOD如何进学校

2016-09-10张传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带设备学校

引言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让学生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等进入学校课堂,充分利用信息环境进行自主学习。BYOD是让学生使用他们已经经熟悉、用起来比较舒适的技术开展学习。众多国家的中小学已经进行了BYOD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BYOD将在一年之内成为融入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会成为教学策略、教师工作、课程内容等方面教育变革的潜力因素。我国诸多信息技术教育专家也在呼吁我国尽快实施BYOD。例如,王竹立、黎加厚教授等学者均认为,最终改变课堂的技术或许是智能手机,BYOD将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应用的新常态。然而,就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情况看,BYOD进展缓慢,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曾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由,颁发过严禁携带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进入校园的规定;诸多教师和家长以“学生自控力差、干扰教学”等理由,强烈反对平板和智能手机进课堂,他们的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学生参与个性化在线学习必须拥有个人的终端设备,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能持续为所有学生每人配发一台智能终端,BYOD是基础教育领域推进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部分国家中小学推进BYOD的经验为例,阐释应该如何从实施计划、政策策略和技术手段上,有效化解上述各种思想顾虑,突破横亘在BYOD前进路上的障碍,以期得到一些关于BYOD如何进学校的启示。

国外部分中小学实施BYOD的现状

国外一些学校开展BYOD实验,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节约成本出发,电子设备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加上教育财政经费预算又很紧张,因此学校难以为每位学生配置电脑。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地区之间设备的差异会扩大学校之间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而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和更新设备的速度都比较高,让学生自带设备进学校,可以减轻学校教育成本,弥补学校设备的不足。例如,巴西政府投资了70亿美元为学生购买平板电脑,但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已经人手一部手机,他们也会使用,政府完全可以节省这笔开支去策划如何推行BYOD。[1]二是从移动设备有利于学习角度出发,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BYOD支持者的调查,个人移动设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管理能力,使学生即时访问到更多资源以获得对学习主题更好的理解,激发课堂活力,有利于创造合作性课堂。另外,学生在未来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信息技术设备,BYOD的应用还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三是从学生的操作习惯出发,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设备,就不必专门学习如何操作学校的设备,减少了来自设备的干扰;校内和校外用同台设备,减轻了学习资源存储转移的烦恼,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无缝连接。此外,BYOD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现实设备基础,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设备,据调查,到2013年,78%的青少年拥有手机,47%的手机是智能手机,23%的青少年有一台平板电脑,93%的青少年有电脑。6~18岁的学生以4年为一个年龄段,拥有手机的比例分别为22%、60%和84%。[2]

各国政府为实施BYOD,纷纷制定各项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美国联邦政府实施E-Rate项目,为学校的混合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网络基础设施安装、维护、网络服务方面,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关键设施项目可以获得额外补偿,包括无线接入点、布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维护及相关安装宽带接入服务。[3]同时要求技术领导必须沉浸在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中,能够预计以及满足BYOD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并为维护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制定五年财政计划。加拿大教育部门认为21世纪教学是4C标准,即Collaboration(协作)、Creativity(创作力)、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ommunication(沟通)。科技是实现21世纪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教师改革和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个人设备和网络资源的使用,让学习机会更均等,通过社会媒体进行查询和沟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数字素养,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加拿大教育部门同时出台文件明确自带设备使用中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并明确规定了各个年级自带设备与各个领域整合的情况。[4]澳大利亚实施BYOD是陆克文政府推行的“数字教育革命”中衍生出来的政策,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仿效,开展BYOD实验。英国布拉德福德网络研究(Bradford Network Study)显示,85%参与调查的教育机构允许全体教员和学生在校园中使用个人设备,52%的机构已将个人设备用于课堂学习。另外一项调查CoSN(a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也显示,BYOD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将近81%的地区开始以讨论、试点、实验、拓展研究等多种形式实施BYOD项目(如上图)。[5]

国外部分中小学推行BYOD的策略

推行BYOD不是允许学生自带设备进入学校这么简单,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一系列难题。要开展BYOD实验,除了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之外,学校自身也要做一些准备,包括制定BYOD行动计划、与相关利益者签署协议、保障足够的带宽容量,等等。尤其是针对BYOD带来的安全问题,学校要谨慎对待。

1.制定BYOD行动计划

为避免盲目复制其他地区或其他学校的政策及做法,学校在确定实施BYOD时,制定适合自身的个性化BYOD行动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制定BYOD行动计划要经历调查研究、咨询以及制定三个步骤,每个步骤又细分若干个小的步骤(如下页表)。[6]

2.接入无线网络,保障足够的带宽

技术设施以及WIFI无线网络的容纳能力,成为BYOD开展的关键。[7]针对接入无线网络,Chris Harrington提出如下五个步骤:①建立一个有力的团队(Establish A Power Team)。团队由学生、教师、中层管理员、课程领导、财务领导以及技术人员组成,特别强调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技术人员或领导这个项目,或参与设计、实施以及培育整个项目。②测量带宽的影响力(Gauge Bandwidth Impact),技术人员要透彻了解教师混合学习的计划,设计适量的带宽以及吞吐量,带宽要满足数据切换以及转换的需求。规划5~10年能满足混合学校的WIFI需求。③铺设WIFI网络(Lay THE WIFI GroundWork),WIFI网络应用到混合学习模式中,设计将变得比较复杂,除了考虑网络的覆盖面积、设备的密度、设备的移动性之外,还要考虑应用程序以及安全,要对安装管理、维护等进行计划。④界定内容场景(Define Content Scenarios),应用于混合学习的数字内容形式、班额以及学习资源存放方式,决定了每个教室以及整个学校带宽容量的需要量。混合学习的内容资源若放在第三方网络云里,就需要更宽的带宽来支持学生下载资源或者查看。⑤制定融资策略(Devise A Funding Strategy),混合学习的融资计划最主要考虑的要素是设备、数字资源以及网络,只有定时更新电脑设备以及网络设施,包括转换器、路由器以及无线接入点,才能保证项目的经常支持。[8]

3.保障自带设备的基本标准

在设备问题上,有人会质疑,若贫困家庭没有能力购买设备,或者部分学生设备达不到入网的标准,又或者学生设备之间有档次差异,是否会强化学生之间的贫富差异?另外,教室拥有各式各样的自带设备,如iPad、平板、智能手机,学校是不是根据最弱的设备设计活动?如何确保所有课程、项目、作业等能跨平台、跨设备,从而不让低端设备受苦?如何处理学生不同的浏览器?如何确保每个人——从学校到家庭,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技术和高速互联网?[9]对此,学校可以制定设备的最低标准,积极与家长沟通,说明学校推行BYOD的总体目标,包括实施原因、项目优势和近期目标;并确定为了实现目标而需要自带设备的最低标准、原因、用途以及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具体解释学校为何要采取这种设备而排除其他设备,让学生在自带设备到学校之前,知道哪种设备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对于家庭没有能力购买设备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设备租借,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拥有满足标准的设备。因此,BYOD不会加剧不公平。

4.保证设备及访问网络的安全

推行BYOD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的移动设备在校园内丢失、损坏,甚至被盗的现象。对设备安全问题,国外学校一般都是采取学校与相关利益者签署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学校界定每个人的职责,罗列清单,描述后果,与教职工、学生甚至是家长签订书面协议,以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纠纷。[10]家长对于BYOD的推行,顾虑更多的集中在学生是否会访问不安全的网页,以及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玩游戏或者网上聊天。对此,国外学校一般从访问控制、程序过滤以及用户登录等方面着手解决。其一,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确定用户类型以及使用的设备类型,以便确定用户的访问范围;其二,应用程序过滤,更新的防火墙可以监控师生正在应用的程序以及他们访问的网址,从而预测用户在网站上的活动以及能够使用的带宽,通过限制学生的带宽,禁止学生访问社交网站,如禁止学生在YouTube上使用带宽;其三,BYOD目录服务和设备注册,要为每个用户、每个组以及每个设备进行用户登记,这样,用户可以顺畅地访问学校的无线网络,学校也拥有了用户访问的数据库。[11]学校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还针对访问的网页内容安全、学校数据库的安全等问题,与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学校的IT人员也时刻保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保证接入学校无线网络的最低安全标准。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我们要接受“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的事实,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推行BYOD的经验,以BYOD为中介,推进学校组织结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管理与模式、学生评价、教师发展等一系列的变革。用《世界是开放的》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本文最恰当不过,那就是“当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拿出他们的手机、电脑,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并抬头看着老师的时候,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就会发生。这不是假设,这迟早会发生”。[12]

参考文献:

[1]Michael Trucanol.世行资深专家:在教育中,看起来最低成本的方案最后往往都是最昂贵的[EB/OL].[2015-11-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4/15/1609415_508034726.shtml.

[2]Vera B.Triplett.Low-Income and BYOD:A Match Made in Heaven ExitTicket Systems Level Student Response Solution[EB/OL].[2015-11-1].http://exitticket.org/low-income-byod-match-made-heaven/.

[3]Chris Harrington.5 Steps to Build a Successful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EB/OL].[2015-11-1].http://www.edtechmagazine.com/k12/article/2015/10/4-steps-build-successful-blended-learning-program.

[4]倪凌云.科技改变教育——BYOD在加拿大中小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93-94.

[5]Tara E.Buck.BYOD Expands Its Reach[EB/OL].[2015-10-20].http://www.edtechmagazine.com/k12/article/2015/04/byod-expands-its-reach.

[6]9 Steps For Schools To Create Their Own BYOD Policy[EB/OL].[2015-10-21].http://www.teachthought.com/technology/9-steps-for-schools-to-create-their-own-byod-policy/.

[7]Indiana State University.BYOD: Embracing Technology in K-12 Schools[EB/OL].[2015-10-28].http://cacm.acm.org/careers/157358-byod-embracing-technology-in-k-12-schools/fulltext.

[8]Chris Harrington.5 Steps to Build a Successful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EB/OL].[2015-11-2].http://www.edtechmagazine.com/k12/article/2015/10/4-steps-build-successful-blended-learning-program.

[9]Audrey Watters.Does BYOD Solve or Worsen K-12 Tech Woes?[EB/OL].[2015-11-3].http://mfeldstein.com/does-byod-solve-or-worsen-k-12-tech-woes/.

[10]Ashley Wainwright. 7 BYOD Policy Tips for School Wireless Networks[EB/OL].[2015-10-25].http://www.securedgenetworks.com/blog/7-BYOD-Policy-Tips-for-School-Wireless-Networks.

[11]Ashley Wainwright.BYOD in schools: 4 Key Wirel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EB/OL].[2015-11-1].http://www.securedgenetworks.com/blog/BYOD-in-schools-4-Key-Wireless-Network-Infrastructure-Requirements.

[12](美)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焦建利,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传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自带设备学校
动物的特殊本领
调试新设备
自带滤镜的底妆,你用了多少?
不准自带
学校推介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