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自己

2016-09-10方少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力内心模型

方少芹

我常常在思考,当一位教师能驾轻就熟上好信息技术课,他还有什么动力去让自己成长呢?也许,外部的关注与期许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之一,但如果失去了诱因,教师还会自主成长吗?如果不会,那又该如何让教师们拥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我想,聆听自己、聆听内心的需要,也许是可行之路。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聆听到自己的内心,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呢?

过去三年,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培养对象,我经历了教学思想凝练的过程:2013年7月,我提炼的教学思想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做教师”;2014年7月,我提炼的教学思想是“为可能性而教”;2015年7月,我提炼的教学思想是“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2015年12月,我提炼的教学思想是“求真、向善、臻美”。每一次深入内心地探寻教学真相,就越发清楚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就会扬长克短,使工作变得更有底气和灵气。

为了让教师们找寻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与能力,我选取了“宣讲教学思想”和“建立教学模型”两个抓手。因为教学思想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它对教学实践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而教学模型的建立,吴向东老师在其著作《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鸢尾花(IRIS)数字化探究之旅》中告诉我们,“它是科学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它体现了一种系统思维的方式:寻找关键因素,弄清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结构,进而依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我希望教师们在经历教学思想的凝练和教学模型的建立后,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能将零散的、有益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提出自己独到的教学主张;能在开始新研究前,建立模型、理清各要素间的关系和结构,然后去实践、调整、完善。

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自己的过程。教师们从开始对教学思想的模糊认识到深入内心、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再到比较系统地提炼、表达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每个人都会生出化茧成蝶的感受,并因这种感受而迫切希望回归课堂去播种与实践。在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型时,我为这场头脑风暴定下的基调是“从技术走向创作,做数字文化的笃行者”。当每个人都在回望自己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尝试提炼出自己心中的模型时,我甚至听到每个心灵花开的声音。走过这样的教学思考时光,鲜有人能拒绝成长的到来。

建立教学模型,学会系统思考,学会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师们才能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凝练教学思想,学会聆听,发现自己的特色与长处,教师们才能走上专业成熟之路,教学的境界、思维的含量、人文的情怀才可能得到生长。

而教师心灵的每一次成长,得益最大的便是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领学生从技术走向创作,让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表达者与创造者,我们的课堂便能够开出美丽的花。

猜你喜欢

动力内心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模型小览(二)
阳光动力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动力船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