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正明 躬身杏林履铿锵

2016-09-10余玮

中华儿女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芹

余玮

悬壶济世惠苍生,大医精诚书华章。面对鲜花与掌声,他没有陶醉其中而固步自封,带领课题组全身心投入到其他新药的研发工作中

谦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稳重与干练,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这就是著名医药教育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给记者的印象。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与难能可贵的能量。就是他,带领他的医药教育团队拼出这一番新天地,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这朵杏林奇葩连年来不断地绽放出姹紫嫣红的迷人景色。

品人,如品茶。茶香馥郁弥漫唇齿间,满室生香。访人,如读书。读书是一种幸福,品人亦是一种幸福,虽一见如故,但不乏一种被吸引的感觉。黄正明,亦茶亦书,有茶的幽香与清醇,也有书的厚重与回味无穷。我们面对面,默默地品味,静静地读,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医者的仁义

黄正明与共和国同龄,长在红旗下。

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黄正明说,这或许父亲当年给自己取名时的殷切期待与美好祝愿。“我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我排行老大。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务农,长期担任生产队队长。父亲一直教我们做人要正。”

黄正明践行着父亲在名字中给自己的期盼。他说,生活中我们要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人处世须心态正、办事公,如同月亮,只有自身明亮了,才能把自己的光洒在周围,才能雇赢得大家的信赖。是的,如果自身黑暗,那怎么会有映照世界的光辉呢?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明如月。他的名字,似乎正暗合自己的人生哲学,成为一种精神潜移默化在血液里。对话之中,记者宛若看到了他清澈而见底的世界。这或许是他的魅力之源。

1969年,黄正明入伍,到新疆乌鲁木齐汽车30团卫生队当卫生员。从此,把自己的年华奉献给军队的医疗事业。其实,入伍前黄正明就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的伯父与叔叔都患过肺气肿等地方病。大家都期待能有一个学医的,于是父亲送我上當地的卫校。”黄正明十分好学,刻苦钻研,三年后学业有成。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医生则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教师为人类授知布道,解惑释疑,医生则为人类祛病驱魔,起死回生。学成归来,黄正明应父愿到了僻远的家乡当一位赤脚医生。由于当地村民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突出,加之经济困难,交通不便,一般村民都是小病无处看,大病无钱看,急病就求神拜佛寻巫师。因穷致病,因病而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纪轻轻的黄正明毫不灰心丧气。白天,他走村入户,了解乡亲们的健康状况,免费为他们把脉看诊;晚上,刻苦钻研医学经典,整理从村民那里搜集来的民间秘方、偏方。黄正明耐心的讲解、细心的诊断、和蔼的态度,对医务的热爱与赤诚,让大家深受感动,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偏远山村来了个年轻大夫的消息不胫而走,从小孩到老人都知道生了病,去找黄正明。

“仁术济世”是黄正明从医的追求,他深明“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之理,他勤恳工作,秉承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理念行医举善,为患者解决病痛。在农村,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的病,黄正明还当过接生婆,黄正明记得接生过21个孩子。当年,接生就是女人平时做活计的剪刀,用开水烫烫、用酒泡一下或者在蜡烛上烧一烧就算消毒了。每每小心地用手托住婴儿的头,轻轻往外一带,一个小生命就通过自己的手诞生了!“哇!哇!”婴儿大哭着……这是黄正明最幸福的时刻,往往这时他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黄正明这样曾长期活跃在中国农村的接生“婆”,成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国人口生产不可或缺的“助力”军。早年的接生用具,成了一种历史记忆。受访期间,黄正明言及这些不住地摇头。是呀,那个年月里中国农村受落后生育观影响及医疗卫生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产妇选择在家里生产,赤脚医生大多成为“专业接生婆”。

古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救死扶伤。”黄正明正是坚持这样的准则,以仁为本、以德为先、廉洁行医,在乡村医务一线苦苦探索,用心呵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当年艰难的行医生涯,为他日后的成功“补钙”,许多病例为他以后从事疑难杂症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丰富、翔实的资料。

学者的华章

“入伍后,部队知道我有从医的经历,就分到了卫生队。”在部队,黄正明曾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70年2月,被送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医训队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军医科学院第五研究所。黄正明说,部队是个大学校,是培养人的大课堂,从专业、体能、政治、思想等全方位得到培养。“后来,五所又送我到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到军医科学院,从事药理学的研究。”

当时,部队没有特效药。黄正明曾两下云南,去中缅边界、中老边界采集中药。“每次采几百种运回来,又是木头,不是草。每周要消耗几百种耗子,从几百种中药里筛选出能对抗肉毒素的中药——苦楝素。”苦楝素提取及其药效学研究,让黄正明参与的团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后来,北京军医学院成立,黄正明被调入药理研究室。在这里,他从教员岗位起步,讲师、副教授一直到教授、首席专家、博导。虽然岗位、职务不断发生变化,但他始终坚持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在每一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尊重着每一个职业,敬重着每一份工作,勤勉向上。他积极推行教、学、研一体的教学思路,大胆探索,潜心研究,终于摸出一套(10种)适合于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2002年和2004年,黄正明分别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授予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和金奖”,获得了教书育人的最高奖。

2004年,由于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北京军医学院被撤编。为此,黄正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耕耘23个春秋的三尺讲台,所率的教研室部分人员带入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药理研究室。作为药学部药理研究室的学术带头人黄正明立即将主要精力投入新药的研究、药学部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学术发展等工作中。由于培养人才成绩卓然,于2008年12月,黄正明荣获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的“伯乐奖”。

黄正明是国内研究中草药水芹抗肝炎第一人。1987年,一位老领导患了黄疸,一直没有治愈,被302医院的代号为6912的药(茵栀四黄注射液)治好。但是治疗过程中,有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为此,总后勤部派三个单位的专家联合攻关,黄正明参与其中。有一天,黄正明和课题组的专家在查阅资料时,看到朝鲜报刊上有一条有关“以水芹为主的复方制剂治疗肝炎及肝硬化”的百余字英文广告,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查阅中国历代的药书。

很快,黄正明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上查到了有关水芹治疗五种黄胆病的记载。黄正明欣喜若狂,夜不能寐。为揭开水芹的神秘面纱和药用机理,黄正明开始踏上了艰辛的探索之路。

“水芹究竟长得什么样?它又生长在哪里?”从长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大漠戈壁到滔滔江水,从雪域高原到秀丽江南,黄正明及课题组几位同道昼夜兼程,顶风冒雪,处处留下了他们找寻水芹的足迹和汗水。有时,他们不得不一连几日扎进几十公里外的深山老林,甚至露宿山中,脸上、手上、胳膊上经常被蚂蜂蛰得红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有一次,他到与朝鲜一河之隔的东北延边图们江采集水芹。他曾一度在东北延边的深山迷过路,一时被寒冷、饥饿、劳累夹裹着,使他高烧不退,后来被当地村民送进了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昏睡中,他仍不忘寻找水芹的任务,嘴中念念有词:水芹、水芹……高烧刚退,病体未复,他就又随着延边医学院的肖慧中教授踏上泥泞的道路,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药农的引领下,黄正明终于在图们江中国岸河道里找到了朝思暮想的水芹。嫩绿的叶儿,青翠欲滴;洁白的花儿,竞相绽放。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扑进了漫山遍野的水芹世界……

“当时下着倾盆大雨,路很滑,不知摔了多少跤,采了20斤水芹。后来,这20斤鲜水芹烘干成两斤。”黄正明带着干水芹风尘仆仆回到北京,“将干水芹加工成饮片”。

黄正明在试验的过程中,带毒性的物质经常刺激鼻膜和口腔,时常造成头晕和恶心,食欲减退,继而带来气虚、血亏和失眠,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有一天,爱人看着他劝导说:“为了我和孩子,你不能这样拼死拼活搞这种新药试验了。假若成功了,那精神上还可以得到安慰,但如果失败了,那有谁知道你曾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呢?”黄正明何尝没有体会到这种甘苦?他当然理解爱人的心情,对她说:“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但你应该明白,现在研发进入关键时期,如果放弃,那十分可惜。再说,没有自我牺牲精神,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爱人是个通情达理的人,饱含泪水,望着丈夫的脸,频频点头:“我真是服了你了。你就好好干吧,你干出成绩来,我做家人的脸上也光彩。”

他们课题组应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从水芹全草的研究到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从整体、器官试验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试验,全程集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为一体,系统而深入,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又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1990年,黄正明的科研论文《水芹抗肝炎的药效研究》在《中国药学》杂志发表,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发现水芹具有抗乙肝病毒和退黄降酶的双重作用后,被原军医学院率先将其给予科研立项,然后又相继成为军队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且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基金的资助。现在水芹颗粒、芹龙颗粒这种复方制剂一直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应用”。正是由于坚持不懈,黄正明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水芹由“草”变“宝”的华丽蜕变,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成为国内研究水芹的开拓者。

智者的大爱

群雁高飞靠头雁。一个协会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人。在几届负责人艰辛努力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经历了刚起步、求生存、谋发展的阶段,而近几年在黄正明带领下,确立“举旗、定位、办特色”作为发展方向,实现了快速腾飞;树立“学术立会、科技强会、服务兴会”的办会理念,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采访中,他强调要高举中国医药教育大旗,明确定位以“教育”为根本,拓宽医学、药学和健康教育三个领域,一改以往“药学独尊”的单科运行模式,扩大业务范围,丰富了协会的文化内涵。他成功创办中国医药教育大会,主动承办“慢病防治健康行”国家示范项目、“国家中长期医药生物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工程”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医药特有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这三大项目被打造成了协会的核心品牌项目。

2012年7月作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黄正明得到当时的会长及医药专家的支持,带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率先发起了“慢病防治健康行”大型系列公益活动,2013年起连续三年被国家民政部立项、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办出了品牌、办出了特色。

泽被苍生写大爱,春暖杏林谱华章。通过黄正明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把握时代脉搏,以发展为舟,改革为桨,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终于翻开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发展全新的一页,实现新的跨越。2015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实现了创建品牌协会的美好梦想。

读书,是黄正明一辈子的爱好。书,是他精神的“后花园”。

“如果说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这一切归功于学习,归功于讀书,是由于养成了爱好读书的好习惯,我才学到了一些东西。”黄正明的话很朴素,也很有同感,他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很亲切。读书的好习惯,已经伴随着他半个多世纪了。在他的办公室时,看到一堆堆专业的与非专业的书刊,黄正明强调一定要消化掉书中的知识,学以致用,不要让书躺在书架上睡觉。

一提到休闲,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旅游、爬山、看电影等。在黄正明眼里,读书是最好的休闲方式。泡一杯茶,捧一本书,蜷在舒适的沙发上、靠在宽阔的床背上,于他是一种享受,似乎这样能让心情很好地“闲”下来,让脚步安静地停下来,让灵魂无拘无束如闲云野鹤一般自由自在。黄正明享受着读书这种休闲方式。

“几十年来,我没有休养过一次双休日,人一直在实验室。现在,我还带4个博士、4个硕士,还承担有国家6个课题。”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早来晚归。无论是带教研究生还是培训在职药师,黄正明都不遗余力,扶植新秀,甘做人梯,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在教学中,他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德”服人。他经常与大家加班加点做课题,生活上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全力营造团队和谐的研究生团队。

“人活着要有价值,人活着要有志气,人活着要有乐趣,人活着要有满足。”这“四有”是黄正明的座右铭,一如他的名字,于他已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一种力量。他恪守使命、不懈求索,抒写大医,播撒大爱,用激情与汗水耕耘出杏林盈香,硕果满枝!

大医精诚济苍生,杏林花开满园香。记者眼前仿佛幻化出一头耕牛,拉着犁铧在那黑褐色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较着劲前行。播种后那金黄的庄稼被收割,牛又拉着那载满庄稼的大车丰收而归。属相是牛的黄正明就是那勤劳、稳重、坚韧、任劳任怨的孺子牛,他一直留守医学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着、奉献着,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这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不向岁月屈服。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黄正明,辛勤劳作着,即使不再年轻,但心里还装着那一亩三分地。虽已华发丛生,但神采奕奕,仍然心系医药人才的培养,情牵医药事业的发展,勤勤恳恳地耕种着,兢兢业业地前行着,激情不减当年。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水芹
说水芹、吃水芹,水芹财富真动人
水芹之美
说水芹、吃水芹,水芹财富真动人
新春佳蔬路路通
浅析野水芹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
水芹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
[伴水芹香]大秦女子的必备的瘦身晚餐
吃春去!
说话
撒娇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