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引入校本课程的探索

2016-09-10马勤勤

中国教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校本教材

马勤勤

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年轻人喜爱并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形式,它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和教师拥有越来越多的课程自主权,教师可以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一些艺术价值相对较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欣赏品味和审美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一、流行音乐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1.选择。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众多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选择保障了教师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选择标准有结构性、一致性、完整性和适切性四个特征。在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上也要参照此标准。

2.整合。课程整合是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识体系统一联合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方法有开发关联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开发跨学科课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就可以与相关美术、语文内容整合,通过美术作品感受青花瓷的曼妙和美丽,通过语文朗读以及理解感受歌词的魅力和

意境。

3.改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情境。课程改编要着重考虑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等五个方面,遵循遴选、二次创作、补充、拓展和创新等五个流程。

4.创编。课程创编是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以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或者地方性专题为主。本文的课程创编是指教师创编有本校特色、符合学情的关于流行音乐的校本教材,在开发流行音乐引入校本课程时,重点关注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之间旋律、节奏、体裁及乐器等音乐要素的关联。

二、流行音乐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流行的时代性。流行音乐发展更新的速度非常快,“90后”和“00后”喜欢的流行音乐形式以及流行歌手会大不相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新生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歌手,把握学生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流行音乐在促进学生审美提高中的作用。

2.内容的相似性。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主题、体裁、旋律、结构、节奏上与教材中的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相似点,将合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鉴赏音乐。

3.形式的多样性。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它还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流行音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

4.目标的统一性。创编校本课程也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也好,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准确达到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流行音乐引入校本课程的课内尝试

1.以“熟”引入,激发兴趣

教材上的歌曲虽然经典动听,但毕竟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太远,学生难免觉得陈旧;流行音乐则以其新鲜的视听体验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尝试导入学生们熟知的流行音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的信心,是创编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尝试。例如,女子组合SHE的《不想长大》一歌,采用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最脍炙人口的主题当作副歌主旋律,再加上大量的管弦乐编曲,让整首歌极具欧洲宫廷感,气势非凡。根据这个特点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流行音乐推动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古典音乐,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再如,进行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欣赏印度音乐的教学,如果只是空泛地谈论印度音乐的特点和风土人情,学生不感兴趣,也不容易明白,这时引入孙燕姿的《神奇》,就能够拉进学生与教材音乐的距离。

2.以“情”抒情,寻找共鸣

将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与课本歌曲或欣赏曲相融合,让学生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以其唯美动听、充满梦幻的意境表达了歌者对爱情的伤悲、思念和向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手费玉清和蔡琴的真情演唱,分析其音色特点和情感抒发的区别,再欣赏课本中的民族唱法,让学生从不同演唱者带来的不同体验中,加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欣赏完《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我的中国心》《国家》等同题材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

3.以“生”为本,提高审美

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认知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关于流行音乐的引入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和更新,这样既吻合了流行音乐的时代特征,也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

4.以“今”通古,开阔视野

歌曲《北京一夜》《新贵妃醉酒》和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讲的京腔京韵在主题和演唱技巧上类似,通过聆听和演唱,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京剧。周杰伦创作的《夜曲》,与肖邦的《B大调夜曲第3号》相融合,但他并不是将古典乐及歌曲旋律融合,而是与背景音乐融合,细细聆听,就会发现除了歌声和吉他声外,还有古典钢琴乐在跳动。这样的编曲创作,不仅让音乐作品拥有如诗般的浪漫画面,也让学生们更了解肖邦和他的作品。

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校本课程,让音乐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做一名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美妙音乐带来的

乐趣。

(作者单位:重庆市观音桥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