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2016-09-10周启平

中国教师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词汇单词笔者

周启平

语言学家D.A.Wilkins 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一书中论述了词汇教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1]针对目前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为了促进教师多渠道词汇教学,把枯燥的词汇教学与生活情境相融合、与学生经验相联系,让词汇教学充满趣味性、真实性、形象性和直观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的无奈现状、增强记忆效果,本文从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简单研究。

一、创设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词汇学习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2]一位德国学者说过这样一个比喻,把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汤中,你会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把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3]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运用“三动六步”的程序进行操作(示例图如下)[4]。课堂教学从“激情、入境”到“探究、深化”再过渡到“内化、运用”,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启动阶段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境界;互动阶段让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互动的教与学关系的生成;能动阶段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让学生有步骤、有次序地展开对词汇的接纳与吸收。

如重教版教材高二英语Book5, Unit3 Internet Shopping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们对网上购物非常熟悉,所以在设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三动六步”渐进地掌握相关词汇。

1.启动阶段,激发学习动机

一上课,笔者就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引出购物的方式、内容等话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随后,笔者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其他教师的视频,视频里教师们主要谈论他们网上购物的体验。身边熟悉的教师的视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学生们热情高涨,激动地投入讨论中。

2.互动阶段,在情境中拓展词汇

首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网上购物经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用到大量已知的单词,如online shop、convenient、account、parcel、purchase等。当然,学生也会遇到许多不知道的单词,如rating、Internet review、exemption from postage、online dispute、refund等,这就由笔者巧妙地引出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关联。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参与互动:同桌间模拟真实场景,一个充当顾客,另一个充当服务人员,用上课堂上提到的词汇。这样一来,学生就把新旧词汇进行了实际运用。

3.能动阶段,多种形式展示学习结果

首先,笔者提供一篇有关网上购物的文章,要求学生从刚才学到的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填空。完成课文的学习后,将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和拓展的词汇就网上购物的利弊进行辩论。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争论得不亦乐乎,将课堂推到了高潮。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篇关于网上购物的作文,进一步巩固、加深和使用学到的词汇。

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笔者发现,课堂上学生热情极高,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在互动中轻松掌握并运用了这一主题的相关词汇,记忆深刻,同时其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有效引导。

二、联系生活经验,开展项目学习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的教育”,二是“用生活来教育”,三是“为生活而教育”。[5]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教学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或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教师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在现实的课堂生活中获得乐趣。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以雾霾问题作为切入点,设计了有关环境问题的项目学习:

1.了解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笔者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纪录片,学生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产生了掌握相关词汇的迫切欲望。

2.讨论形成方案。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制订相关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了解雾霾的严重性、成因、解决措施以及对应的英语词汇。

3.执行实施方案。为了执行所制订的方案,每一个小组、每一名成员都绞尽脑汁,翻阅字典,上网查询,咨询老师,实地考察,忙得不亦乐乎。当一个个不知道、不熟悉的词汇如manufacturing process、enact more strict laws、harmful emissions等被发现、被解决的时候,学生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努力喝彩。

4.呈现结果。在考察了雾霾的严重性、找到成因和解决措施以及相关英语表达后,学生们要设计制作有关环保方面的海报,并进行全班评比。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有的设计出精美的版面,有的画出令人过目不忘的图画,有的用隽秀的文字表达本组的观点。当一幅幅精美的海报完成后,学生们由衷地为自己的作品喝彩,同时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又收获了更多词汇。最后,笔者把海报张贴在校园公告栏里,供全校师生观摩,这些海报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这不仅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获得知识,更是大大地激发了海报制作者们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入词汇的学习中。

教师要用明亮的双眸观察世界,用智慧的头脑思考世界,才能开阔视野,引领学生。只有以丰富的知识积累做后盾,讲课时才能信手拈来、授课有针对性,与学生们的生活接轨,激发学生求知、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展开联想,促进新旧知识的关联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记忆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成了各种资料的钓钩,万一资料沉没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联想这样的钓钩将资料钓出来。”[6]联想记忆单词就是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点到面,通过词与词之间的上下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帮助学生建构词汇网络,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联想,让新的词汇不断融入旧的网络,有助于记忆的同时,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可以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1.词根联想

英语单词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后缀等却是有限的。常见的词根有300多个,常见的前缀、后缀有100多个。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基本构件,从一个词根发散到众多新单词,便能轻松扩大词汇量。如表示“非/不”的前缀un-/in-/im-/non-/dis-,表示“人”的后缀-er/-or/-ist,表示“状态”的后缀-ment/-tion/-ness,表示“再、又”的前缀-re等。

许多“貌”相近、“意”相远的单词,因其“貌”近,常常被“指鹿为马”。其实这些词有许多都是同“根”生的“兄弟姐妹”。因此我们把一些“貌”相近的词依“貌”分组,再结合构词法分析其“根”,配以语句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辨其“貌”,知其“意”。如express、impress、depress、compress,“貌”同处“press”,前缀不同,ex-表示“外面、出”,ex+press则表示“把……压出”,引为“表示、表明”;im-表示“内、里面”,im+press则表示“压入”,乃“铭刻、给留下深刻印象”;de-表示“向下”,de+press则表示“使压下”,就是“使沮丧”;com-表示“共同、一起”,com+press就是“压在一起”,即为“压缩”。

2.词意联想

一些词形相近的英语单词放在一起记忆,往往既有趣又容易记住。如,brain(大脑),drain(排水),brain drain就是“大脑流失”,即“人才外流”;jelly(果冻),jolly(快乐的),果冻发给小朋友时,你就会很快乐;local(地方的),vocal(声音的、使用嗓音的),这不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音吗?

3.发散联想

用“词汇树”的方式可以扩大词汇量。如重教版高一英语Book1, Unit1 Favorite Teachers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谈论各科任老师的特征,笔者设计了上面的图案,将新旧知识和谐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在轻松的氛围中扩大了词汇量。

词汇教学策略是影响词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词汇学习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创设情景,可以营造真实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在交往互动中理解、消化、吸收词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轻松地习得词汇、自如地交流运用;运用联想法,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拓展学生词汇量,提高猜词能力;此外,完形填空、辩论、写作、制作海报、日常交流等多种形式可以呈现、评估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Wilkins,Davi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MIT Press,1972:111.

[2][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1,85.

[4]张广州.创设真实情境 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26.

[5]崔红.试论生活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6]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2006(10).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词汇单词笔者
老师,别走……
单词连一连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看图填单词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Playing with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