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之路 打开和平对话通道

2016-09-10华南

中华儿女 2016年19期
关键词:海丝

华南

从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通道一直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渠道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只有一条路。除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途径是取道海路,自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往南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地区,远及东非、欧洲。这一东西方交往的海上交通要道,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贸易商品,称之为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大致呈现出陆路衰落、海路发达的历史性兴替。由于西北边境长期不宁,使北宋虽有陆路可以西行,仍偏重于由海道与西方各国交往。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陈炎先生指出:“陆上丝路的衰落和海上丝路的兴起,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交替的。”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航线,可分为南线和东线。南线是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航线。自广州、粤西-北部湾沿海港口启航,穿过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向西进入印度洋、波斯湾、红海沿海国家和地区,延伸至欧洲。东线开辟于大航海时代,16世纪以后成为亚太地区与美洲新大陆海洋交通的主要航线,自广州、澳门、粤东、闽南港口启航,直航菲律宾马尼拉,横渡太平洋到北美洲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往南美洲的秘鲁、智利、阿根廷,以及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诸国。

实际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它们都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道路的一个代名词。从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通道一直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渠道。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产品历来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方贸易,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因时而变。唐代以前,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和黄金。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珠玑、翠羽、犀角、象牙、玳瑁、琉璃、玻璃、玛瑙及各种宝石等奢侈品。唐代以后,陶瓷受到海外市场青睐,成为丝绸之外另一种主要的输出商品。明末,茶叶传入欧洲,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进口商品除了传统的南洋诸地土特产外,增加了西洋货物如毛织品、棉织品、钟表、香水、皮毛、金属等。东西方各国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进行经贸交往,丰富彼此间的经济生活,分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文明影响世界、维系对外友好关系”的重要途径。南海诸国派遣使节,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前来中国。唐朝以后,历代王朝在广州等港口设置市舶使(司)主管海路邦交外贸,设立馆驿接待外国使节。承担外交事务、主管海外贸易成为沿海地区官员的一项重要职能。

“海上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針、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西方各国发展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也通过海路传入中国。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各国在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各国文明交流的“文化交流之路”,还是中外国家友好往来的“和平对话之路”。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海丝
广州市大学生“海丝文化”认知现况、教育需求及途径探索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闽江口的“海丝”胜迹